新闻 > 大陆 > 正文

爆炸惊天完全人祸 中石化早知青岛管道存安全隐患

【中石化早已知晓青岛爆燃管道存安全隐患未改造】早在2011年,中石化曾发布环评说明其存在隐患,将发起改造解决安全隐患。到了2013年4月,又发出第二次环评,然而至黄岛东黄复线原油泄漏并进入市政管道,最终引发事故之时,项目仍未动工。

中石化早已知晓青岛爆燃管道存安全隐患未改造

腾讯财经2013-11-23

22日,青岛发生输油管爆燃事事故。截至23日晚间发稿时,事故已致48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发生爆炸的输油管道为何经过人口密集区引发关注。

据腾讯财经了解,该管道已经多年存在安全隐患。两年前,中石化就计划整改,但至今项目仍未动工。

据了解,早在2011年,中石化就计划对东黄复线进行整治。当年9月,中石化曾发出环评公示,公示中说明东黄线、东黄复线存在隐患,将发起一次改造彻底解决安全隐患。到了2013年4月,中石化又发出第二次环评,然而至黄岛东黄复线原油泄漏并进入市政管道,最终引发爆燃事故之时,项目仍未动工。

为整治项目做环评的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一位工作人员向腾讯财经表示,该院负责的是东黄复线高密段的环评,环评通不过项目就无法动工,至今报告还没有批下来。

东黄复线动工于1985年,1986年投入使用。按照青岛当地媒体2011年对中石化相关负责人采访得到的反馈,东黄线和东黄复线规划建设之时,输油管道都埋藏在荒郊野地。20多年过去后,随着城市的扩张,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

隐患在于,由于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部分管线的安全距离内甚至盖起了楼房,有的楼房离管线距离不足5米。

高密境内的东黄复线问题甚至可能比青岛境内更严重。

“黄岛区挤占现象较轻,高密等地比较严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有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按照要求,输油管道都在离地80至100米深的地下,出于安全考虑,周边五米范围内不应有建筑物。

而根据黄岛爆燃现场情况来看,漏油处位于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汇处,此处距离黄岛油库只有2公里左右,不远处就是开发区第二中学,周围人烟密集。


 

爆炸输油管与市政管线冲突中石化报告曾称存隐患

2013年11月24日 02:20  新京报

输油管道爆燃,安全令人质疑。据目前消息,初步原因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漏油为何轻易能进入市政管网,输油管道距离市政管道为何如此之近,相关维护、设计是否存在缺陷?昨晚,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承认,事发管线与市政管线存在冲突,将对当地地下管线排查改造。

  焦点1

 

  漏油为何轻易进入市政管网

 

  事发管线复杂;中石化报告曾称存隐患

  中石化昨日披露消息显示,原油泄漏并爆燃的管道系东黄复线管道。1986年7月建成投产,管道长248.52公里,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这条管线日常维护是否到位?漏油为何轻易能进入市政管网,是否存在设计缺陷?

  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昨日表示,经过20多年发展,黄岛油库从没有规划到有规划,各种线路比较拥挤,部分管线有交叉,存在安全隐患。

  郭继山承认,输油管线铺设与市政管线铺设存在一定冲突。他称,“黄岛管线情况非常复杂,至少铺设了11条各类管线。”

  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发布《中国石化(5.05,0.03,0.60%)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称“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分析人士认为,事发输油管道在两年前就已隐患重重。

  郭继山表示,中石化在铺设输油管道时与当地政府有过规划,但是具体操作是由中石化执行的,可能在铺设中与市政管道存在潜在的危险隐患。对此,青岛市政府将成立工作组,对各种管线进行大排查,设计出一个总体改造方案,让各种线路互不影响。

  郭继山说,漏油的输油管线埋在地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了解情况。而韩国等国家的输油管道铺设在地上,能看得见,出了问题容易排查,这种设计方式值得参考。

  焦点2

 

  输油管道为何紧邻居民区

 

  青岛官员表示,出事管道与居民楼为安全距离

  输油管线存在易燃易爆的特点,爆燃点紧挨居民区,那么,这条输油管线,当时是如何通过评估的,管线附近居民是否知情?

  按照2003年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原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与工厂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管道中心距公路用地范围边界不宜小于10米、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小于5米。

  新京报记者通过百度地图查看到,在以丽东化工厂为中心点,半径为1.8千米的辐射圈内,分布着青岛开发区第二中学、华欧晨曦幼儿园、盈泰幼儿园、世纪星幼儿园等数十所学校,其中以幼儿园居多。

  以丽东化工厂为中心,半径为1千米的辐射圈内,有中集公寓、华欧北海花园、千业家园等多个小区。

  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表示,出事故的原油管道与居民区实际已经超过30米的安全距离,爆燃的初步成因是原油管道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市政管网管道与居民区的距离不受“30米安全距离标准”限制。

  中国石油(8.10,0.07,0.87%)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首席顾问赵志明:此次管道内原油泄漏至市政管道,说明两者间交叉或挨得比较近,这在设计上是一个缺陷。油气管道极具危险性,管道设计、建设时,应尽量避免与建筑物和民用管道等市政设施相邻。

  焦点3

 

  为何漏油7.5小时无疏散

 

  官员称爆燃后才知漏油,海事部门4小时后接到报告

  原油泄漏大概在凌晨3时左右,爆燃发生在10时30分左右,中间7个半小时,为何没有进行人员疏散?郭继山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并未正面回应此问题,但他表示,爆燃后才知漏油实情。

  青岛海事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财新网记者采访时称,中石化未在漏油第一时间报告海事部门,在输油管线漏油事件发生近4小时,海事部门才接到青岛港务局和丽东化工厂的漏油事故报告。青岛海事局现场工作人员称,22日上午,就在他们全力组织清污的时候,在10时许,忽然污水管里有明火出来,火很快就烧到了海面上。

  赵志明:对于企业发现管道泄漏后的处理,首先应关闭阀门,同时应与当地相应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如管线路过何地,是否有水管、电缆、燃气管道等,应该通知相应管理部门。

  此外,输油管道里除了原油,还会有一些气体,这些气体是易燃易爆的。单是关闭阀门了事,说明相关人员在经验上有欠缺,处理方式不当。像中石化这类公司,都是有相关应急预案的,出现泄漏情况,先怎样做再怎样做每一步都应有规定,如果提早做些预防,不会出这么大的事故。

  焦点4

 

  为何管道安检刚过就爆燃

 

  青岛官员称不掌握检查情况

  据媒体报道,中石化集团10月份才刚刚完成全国性的安全大检查。当时有没有查出黄岛输油管线的事故隐患、上报或及时整改?

  据中石化官网显示,10月11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召开四季度HSE工作视频会暨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大检查情况通报会,特别指出了三季度安全大检查的严肃性、专业性以及史无前例的规模,是集团公司进行的首次安全、环保、质量和健康联合检查。检查人员多、专业全,19个组293人的检查队伍创下历年之最,检查覆盖除西藏石油以外的所有生产、经营、工程、科研单位,共查出问题8091个。其中,38名质量专家参与检查。

  昨晚,郭继山证实,中石化集团确实在今年10月份举行一场全国性的安全大检查,此条管道也在检查之列,但政府方面不掌握检查的具体情况。

  新京报记者萧辉石明磊周清树周岗峰实习生张宁

(原标题:青岛市政府:爆炸输油管与市政管线冲突)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腾讯财经新京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1124/35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