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香港党媒:发改委重大变革在即 影响力或减弱

目前看来发改委很可能将失去大部分监督职能,未来工作重点将为制定中长期经济战略。  (阮学勤 2013年12月04日上午8:09)

中共调整经济模式的意愿日趋强烈,计划摒弃严重依赖投资的经济模式,转型为更开放的市场,因此未来几年大陆最高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展及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很可能经历重大变革。

几十年来,发改委由于权力远远大过其他政府机构,可以批准或否决重大工业项目,因此一直被称作「小国务院」。不过,目前看来发改委很可能将失去大部分监督职能,未来工作重点将为制定中长期经济战略。

此外,根据三中全会后中共领导人发布的决议,中共计划成立一个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可能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牵头,负责监督协调各领域改革,包括财政、金融、文化、社会、政治及环境等方面。

中央政府正在探索如何让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因此未来几年要将经济增速维持在约7%的水平。要达到目标,这些领域的改革十分重要。大陆当局已意识到,投资过快扩张不可持续,而且造成各行业产能过剩,引发金融风险,并加剧了国企垄断的局面。

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共三中全会将以生产为导向的宏观战略,调整为更为均衡的消费主导战略。以生产为导向的战略原是为发改委量身定制,要做出改变,必然会出现新的政策。

罗奇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也是资深中国观察家。他表示,出于上述原因,一个新领导机构将会崛起,而且可能令发改委边缘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预计,发改委部分改革职能或将转移至中央领导层。

迟福林是大陆著名研究员,曾长期参与制定国内改革政策。他说,目前发改委不仅管理宏观经济政策,还负责实施改革措施。这样一个机构将很难推行损害其自身利益的改革政策。但目前还不清楚发改委各部门是否会裁员。

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本周早前在一个记者会上表示,发改委将主要负责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落实和综合协调」,具体包括研究对外开放等重大问题、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及发展试验区。

连维良说,需要中央直接核准投资的企业,其规定投资量将逐步减少,最多可能削减六成。

他说,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或涉及战略性资源开发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应一律由企业自主决策,无需递交发改委审批。

发改委的全称有「发展」与「改革」两词,其职能之一是监督水、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和电力价格。不过,长期以来发改委一直被批只重视发展,在改革方面却进展缓慢。

去年年底,向来敢言的大陆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表示,发改委的存在扭曲了资源分配,对发展市场经济有害无益,因此呼吁政府直接解散发改委。

大陆国企的议价能力超过民企,效率却远远不如。但在现行体制下,资源大多以有利国企的方式分配。

发改委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负责管理中国当时仿苏式的计划经济模式。1998年,国家计委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又与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国家经贸委部分机构合并,发改委由此成立。

尽管过去几年政府一直致力简化行政程序,但发改委仍保留钢铁、铝、信息技术和能源等重大投资项目的最终审批权,对国家经济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以《中国新闻周刊》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为例,去年4月19日至今年3月21日,发改委合共批准近1500个项目。

过去十年大陆投资无限制增长,已导致很多经济和环境问题。许多钢铁厂和铝厂出现产能过剩,而地方政府大肆借贷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因此背负巨债。一些大陆城市的空气质量已在全世界垫底。

过去数十年,大陆经济一直保持着年均约10%的增速。但随着政府收紧信贷,紧缩资产泡沫,加上外需疲软,去年大陆经济增速降至13年来最低点7.8%,预计今年仍将保持在8%以下。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袁钢明认为,发改委负责实施的这一轮改革不会成功。

他说,三中全会文件提到的措施中,最令人兴奋的就是减少投资审批程序。但审批权是政府最不愿放弃的权力,因此他认为这项政策无法兑现。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指出,发改委改组后仍需承担改革规划重任,因此认为其影响力不会减弱。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南华早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1205/35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