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康振宇:松下不给中国人发雾霾补贴的真相

作者:

一、松下向在华员工发雾霾补贴:中国员工不得申请

时代周报报导:今年3月12日,日本电子巨头松下集团在2014年春季劳资交涉中宣布,将向外派往中国的员工发放污染津贴。

事实上,对于国外大型公司将员工外派海外(特别是外派往发展中国家)时,为员工发放困难津贴(hardship allowance)是常见的做法,同时在空气污染问题上,许多企业都在悄悄提高驻华外籍员工的福利,或者粉饰成〝发展中国家津贴〞。

而如此大张旗鼓地因为空气污染问题而正式宣布进行补助的国际公司,松下集团是第一家。

虽然松下集团宣布发放污染津贴,但是这一津贴的覆盖范围并不包括中国籍员工,中国员工亦不得申请这一额外补贴。有相关舆论认为,对于在同样空气品质的环境中劳动,松下此举区别对待,有对中国员工歧视之嫌。

新闻地址:http://news.qq.com/a/20140403/013090.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此文的导向似有不妥。

二、对报导的解读

我先就事论事,对这篇报导的本身来分析一下:

首先,外企对外籍员工的雾霾补助是普遍的事情。欧洲公司,美国公司,其他国公司都是如此,并非只有日本针对本国员工发放。而且别国也都只是给外籍员工发补助,没有给中国人。(也许有,但最多只是个别现象,而且新闻也没报导)

其次,松下公司此次并非是因为发补助而成为新闻,而是把补助的名头写成了〝污染津贴〞,于是被新闻嗅觉敏感的记者所发现。

可是在该文中,却成了松下这种日本代表性企业,对中国员工的歧视性待遇,俨然被上升到了民族矛盾。

连文章题目都有明显的倾向性。〝中国员工没有补贴〞,是一回事;而〝中国员工不得申请〞,则是完全的另一回事。以松下这个级别的公司,不太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我认为更有可能是媒体故意曲笔,引导读者的感情。

所以,这篇报导在我看来,有媒体利用中日民族矛盾迎合部分读者而吸引眼球的嫌疑。

三、补贴的经济分析

公司对到异国工作的员工发特别津贴,是很平常的事情,随便哪个外企里的老外可能就有。本来嘛,漂洋过海,背井离乡,还是中国这种重污染国家,不多发点钱,谁肯来?中国企业派员工出国也是一样。据说华为在伊拉克的员工津贴最高,办公室配AK47,令我心动不已。

除了异国工作津贴,各个公司有各种补助,不一而足。好的公司补助高,不好的公司补助少甚至没有。抱怨公司待遇不好的哥们姐们,并非甘心忍受公司剥削,而只是暂时没有发现更好的公司而已。一旦发现,立马走人。

雾霾补贴稍有不同。老外如果权衡之下,不要补助不要雾霾,不过是换个工资稍低的工作而已。可是中国人不行。换个公司,从朝阳换到海淀,还是雾霾。

所以,问题不是出在雾霾补助上,也不是出在雾霾上,而是出在雾霾制造者上。

四、补贴的法律分析

回到松下这个事情上。法律上来说,劳动合同上签订的工资待遇是公司必须要发的,但是劳动合同以及工资规定之外的特别补贴,福利待遇等,决定权在公司。意思就是发给谁,发多少,公司说的算。员工可以申请,可以协商,可决定权还是在公司。员工总不能真的随随便便就开掉公司吧,往往只能忍耐。这并非是只在松下如此,在全中国的公司都是这样。说来说去还是劳方相对资方的弱势。

为什么呢?

两个原因:一是没有罢工权。很多国家都有,中国没有。没有罢工权,员工就没有与企业对抗的终极砝码,〝拿不住〞企业。像前些日子广州特保罢工成功,那是特例。不是所有公司员工都像特保那样的有防爆枪的。

二是中国工会的力量被有意打压。其原因,正在于工会巨大的能量,这在中国革命史上被充分证明。当然现在是盛世了,不需要革命了,不能任由工会那么发展了。你懂的。

没有罢工权,没有工会的支持,所以我们看到:没有集体协商合同,同工不同酬,福利待遇公司随意,大面积的加班……

这些都不是日企的责任。中国人在中国企业里受到的盘剥和歧视待遇多了去了。

五、媒体的导向

雾霾,是中国各级政府为GDP而造成的;政府消费了高GDP,却让社会和企业为高污染埋单;雾霾补贴,各国外企都有;差别待遇,本质原因是立法者的刻意设计。新闻报导对这些东西不做探讨甚至视而不见,却故意将读者情绪引向中日民族矛盾,迎合非理性人群。如果只是一篇网文也就罢了。可是文章却是刊在承载着宣传和舆论导向的纸媒体上,其媒体责任令我堪忧。

 

责任编辑: 赵亮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0408/38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