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木然:中国两极分化的大狼来了

—两极分化的大狼来了

作者:
马克思说的两极分化,是资本家与工人的两级,邓小平说的两极分化,是富人与穷人的两极。现在的两级分化,是穷人与官人的两极,这比资本主义还坏,因为就是按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视之,资本家还投资,官人只有剥削,没有任何投资,完全属于不劳而获。

木然:两极分化的大狼来了

大陆基尼系数达到0.73,反映贫富悬殊严重。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报告的内容包括中国家庭的财产、消费模式、医疗开销与负担、家庭经营与自雇、住房、主观幸福感六项子议题。报告指出,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这个报告着实吓人一跳,因为谁都知道基尼系数超过0.4就已经过了临界点,社会就有了发生动荡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大陆体制似乎具有惊人的存活能力,或者可以称之为大陆体制就是超稳定态体制,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任你基尼系数高扬,我自知而无视。群体性事件发生18万起已上,也只不过是星星之火,想成燎原之势绝不可能。

马克思看来,两极分化的社会是必然灭亡的社会,是需要用暴力推翻的社会。尽管马克思的大部头著作《资本论》的理论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尽管剩余价值的逻辑漏洞百出,但马克思认为,两极分化社会是极端不合理的社会,有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这一基本结论让资本主义的企业家、政治家、思想家感到惶恐不安,他们不得尽心尽力地缓和阶级矛盾,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最终避免了两极分化,这也算是马克思的意外收获。

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两极分化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旗帜。毛泽东的革命实质上也是农民革命,打土豪分田对农民具有极强的号召力。毛思想之所以到现在还受到社会底层群众的拥护,就是因为满足了底层追求社会公平、追求经济平等的需求。不管这种追求对错与否,平均主义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不可忽视。毛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方式方法错,他表面上消灭了原来的两极分化,又制造出了的新的特权阶级,毛本人也成了特权阶层的代表。特权阶层与无特权阶层的分化,是新的两极分化。

邓小平看来,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就失败了。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认识到了平均主义的危害,及时提出了发展生产力,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主张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来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是需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条件,需要以实行民主为前提。只有实行民主,才能实现政治公平,才能通过政治公平推动社会公平。这些,邓小平都想到了,但没有做到。在1989年之后,他乐观地认为通过政治精英就能解决共同富裕,他没有想到的是,政治精英在没有民主的条件下,只会破坏社会公平,只会让政治精英及其后代先富起来,让政治精英的家族先富起来,让穷人更加地穷起来,让社会结构板结起来,固化起来,相互猜疑起来,相互敌对起来。

在罗尔斯看来,公平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自由是平等的自由,平等是自由的平等,自由才能带来机会的平等,机会平等才能让人们自由竞争,才能让社会底层、弱势群体、最少受惠者俱有向上流动的机会,才有穷小子变阔佬的可能性与实现性。没有自由平等,就没有公平正义,就会让公平正义变成特权者的玩物,用时喊几句口号以骗取民主,不用时就公开地对民众进行无耻地掠夺。

在权力者看来,在谁看来都没有用,权力者看来才是真正的看来。权力者认为,只要保持维稳的高压态势,只要搞把反腐败的表演秀搞好,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就没有飞不过去的火焰山。只要手中握有暴力维稳的灭火器,什么事都可以对付过去,没什么大不了。

击鼓传炸药包没有风险,只要不把导火索点燃就可以平安睡大觉。实则他们早就把导火索给点着了,炸药包一旦爆炸,所有的人都会死于非命,社会将会处于不停的动荡之中。

克思说的两极分化,是资本家与工人的两级,邓小平说的两极分化,是富人与穷人的两极。现在的两级分化,是穷人与官人的两极,这比资本主义还坏,因为就是按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视之,资本家还投资,官人只有剥削,没有任何投资,完全属于不劳而获。

不知那1%都是由什么人组成,从已经公布的个案来说,绝大部分是官员,剩下的就是官商结合体。有人说,人们现在是仇富,这其实是转移矛盾之论,人们现在是仇官,仇的是官员搞的超经济剥夺,这种剥削,就是马克思生活的原始野蛮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不能容忍的。如果再不解决穷人与官人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革命就会不可能避免地到来。到那个时候,公权力者们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来源:香港东方日报

责任编辑: 赵亮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0803/42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