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习近平重回延安梁家河

“今天回来,心里很激动……”

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陕西。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一同前往延川梁家河村,这里是习近平曾经插队的地方。

当日,“学习粉丝团”官方微博从中午12时10分开始连发7条微博,用数十张现场图片、视频以及简短的文字报道了习近平回到年轻时插队的地方、看望乡亲们、并在过年前向大家拜年的消息。

“学习粉丝团”13日晚些时候发布的微博称,习大大带着家人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习大大说,今天回来心里很激动。1969年来的(梁家河),不满16岁,也就是人生第一步迈出来就到这里,来这里一下子待了7年,1975年走的,虽人离开了梁家河,但心留在了这里。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村时,站在车上与送别的人群挥手告别,时间仿佛又回到1975年的那个秋冬时节。

90年代编订的《延川县志》记载,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该县落户插队。这些知青其中一个就是习近平。习近平曾在福建省外大学校友会等机构编撰的《福建博士风采》中称,“1969年,我从北京到陕北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

对此,2014年6月,澎湃新闻(曾刊文《习近平在这里“脱胎换骨”:延安梁家河插队7年哭过两次》,文章引述的一段过往采访视频显示,10年前,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采访时,流露出对延安故地的深情怀念。

采访谈及习近平去延安插队的初衷。由于文革,习近平家庭受到冲击,习近平被关进学习班,只得提出去延安插队暂避风头。

当时,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到延川县落户插队。习近平说,临行时,冬天火车站台上,全是哭成一片即将出行的知青,站台上只有他一个人在笑。亲戚们都不解,他告诉送行的亲戚,当然要笑。“不走才哭啊。留下来有命没命都不知道,走不是好事吗?”。

出于暂避风头的目的,刚到梁家河的习近平是漫无目的。知识青年们来到农村,首要任务是劳动。延安方言中,把劳动叫做“受苦”,与平原地区不同,黄土高原上山多、地少、缺水,耕作条件分外艰苦。他说到了梁家河后自己“不上工、不干活”。因劳动时有抽烟时间,为了偷懒,他们还学会抽烟。当时他和当地乡亲格格不入,看到老乡坐自己的炕,心里还特别别扭。

从北京到梁家河,巨大的反差让习近平仅仅待了三个多月,就跑回北京。

然而,在北京被作为倒流人口关了半年之后,习近平已举目无亲,唯一的出路就只能回延安。

习近平说,从那一次之后才真正融入群众。

在梁家河,习近平碰到的第一难关就是小小的跳蚤。当时的陕北农村,人们除了每年夏天在村前小河洗上有数的几次澡之外,一年四季几乎再也洗不到澡,虱子、跳蚤等寄生虫根本无法消灭。

习近平皮肤很敏感怕跳蚤,被咬了要起泡还长疮。不过最后,习近平也得习惯这种生活变成他所说的“牛肉马皮”。几年的生活,习近平从什么都不会,学会了捻毛线,劳动什么都会,200斤一挑十里山路;从怕别人坐自己炕,到和四五个老乡小伙一起睡。

村民们回忆,当时习近平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农历二三月,陕北冰雪初融,他常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冰水中打坝,“手上磨得都是泡,没听他叫过苦”。

七年,是脱胎换骨,彼时,习近平已经被推荐上清华大学,1975年深秋,习近平离开梁家河。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214/51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