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韦墨:“火车盒饭”不好卖的背后

作者:

韦墨:“火车盒饭”不好卖的背后

春运期间,从北京到西宁全程21个小时,列车盒饭竟只卖出了50盒(新华网)

“香烟啤酒矿泉水烤鱼片,白酒饮料方便面火腿肠。”火车上卖货郎出口成对联,吆喝完还不忘加上横批,“腿收一下”。这样熟悉的场景,多少次出现在我们归乡的路途中。2月9日,下午两点半,北京西开往西宁的T175列车上,盒饭售货员王磊推着小车畅通地走在车厢过道里。随着动车、高铁的逐渐增多,春运客流量被极大分流,特快列车上卖货也随之变得困难(2月16日《南京日报》)

在笔者印象里,每当听到车轮与铁轨摩擦释放出的“哐当哐当”声,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便油然而生。从绿皮火车到快速列车,再到当下的动车,火车发展史可谓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科技在进步,“舌尖上的盒饭”却未能“与时俱进”,被时代抛在了后面。

较之往年,春运期间,从北京到西宁全程21个小时,列车盒饭竟只卖出了50盒,的确令人大吃一惊。要知道,别说节假日,就是平日乘坐火车,盒饭刚一出炉,很快便会售罄。因为“铁老大”多年来养尊处优的垄断经营,盒饭理应供不应求才对。毕竟庞大的乘客量、加上长途劳累,是存在巨大餐饮刚性需求的。但现实是,当下盒饭遇冷与供需分析存在不小落差,这原因出在哪?

坐过火车的人想必了解,盒饭成本每盒不过几元,而叫价三四十元,甚至更高,这种盒饭每每吃在嘴里,却堵在心里,使人产生“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的感觉。火车盒饭屡遭诟病,但多少年来,铁路部门依然故我,而一些售货员推着餐车从你的身边经过时,总是摆出一副“买不买随你,吃不吃随便”的架势······种种不满,将人们的购买欲望压制得荡然无存。

根据市场经济学推论,人气和人流是保障销售量的重要前提。我国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8.07亿人次,日均达到7000万人次,假如有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的旅客购买盒饭,都应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但盒饭遇冷,这背后还是垄断行业盲目追求垄断利益的必然结果。

早在2011年年底,铁道部曾向社会公布《动车组列车服务质量标准(暂行)》,其中明确要求:要保证旅客列车有2元以下矿泉水、15元以下盒饭等供应,且不得断供,但多年来毫无起色,一盒热气腾腾的盒饭,不仅是列车服务质量的硬性标准,也是旅客对铁路服务的直观评价。倘若还是抱着“爱买不买”的垄断经营理念,势必遭遇消费者的冷眼。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看似小小的盒饭,涉及到千万乘客的切身利益,更折射出铁路部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为此,一方面铁路部门要改变“铁老大”的服务偏见。在保障列车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其垄断行为,转变工作职能,从而倒逼铁路部门接受外部监督,从整个体系上,使铁路系统实现“质”的转变。可以设想,如果广大乘客都吃上了物美价廉的火车盒饭,那何愁盒饭不好卖?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BB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220/51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