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恩将仇报胡耀邦 陈云邓小平放弃王兆国

作者:
1987年,胡耀邦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辞职。一帮元老对胡发难。在此之际,王兆国乘人之危,揭发胡耀邦的许多所谓“问题”,并将胡上纲上线狠批一通。这件事,让胡耀邦目瞪口呆,他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自己一手提拔并耳提面命,且寄予厚望的“接班人”。

中共党校刊物《学习时报》2013年8月曾刊文《关于“党性”与“人性”之辨》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人性的优化、升华和结晶。因在“六四”事件中同情学生反对镇压而遭罢黜的赵紫阳,从1989年下台到2005年去世一直处于软禁之中。其子曾言父亲“党性不足,人性太强”。回溯中共党史,此类案例不胜枚举,作家刘路新撰写的《周小舟与王兆国》,将周、王两人命运进行对比,着实令人感慨。全文如下。

官场升降,宦海沉浮,有时是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有时又只因一件小事。有时是不得已,因为“形势比人强”,有时又是自找的,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周小舟和王兆国的故事,就说明这一点。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给毛泽东的“意见书”,被打成“反党集团”首领。在此之前,彭去湖南调研时,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舟陪同,对于许多的问题,二人颇有同感。

毛在与“彭大将军”决裂后,希望拉拢周小舟,请他看《丘迟与陈伯之书》,要他“迷途知返”,只要写个检讨,仍可回湖南主持工作。

周小舟流着泪对毛说:“主席,我不能写这个检讨,彭总的意见书中有很多材料是我告诉他的,是我们动员他找主席谈的。我认为,以他的身份,和主席谈可以起作用,他才写的信,我怎么能批彭总呢?”

毛泽东一挥手说:“你走吧!”

在此之前,周就曾对湖南省委秘书长说:“吾爱吾师,吾亦爱真理。毛主席是敬爱的老师,如果一切照老师的话原封不动,错了也不去纠正,那么认识就不能发展,不仅热爱真理做不到,吾爱吾师更谈不上了。”

这次庐山会议上,毛将党内的不同意见提高到阶级斗争的高度,开始了又一场队伍的清洗。

周小舟成为“彭德怀反党集团分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主将。会后,下放浏阳县大瑶人民公社接受改造。“文革”开始后,受尽造反派的凌辱,于1966年12月25日自杀身亡,时年54岁。

王兆国是邓小平在1980年发现的人才。当时,邓去湖北二汽视察,时任二汽党委书记的黄振亚给邓汇报时说,车厢分厂的王兆国在1976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坚决不批邓,引起邓小平的兴趣。于是召见王兆国,过后,并向中央推荐王。

胡耀邦去湖北视察时,也专门召见王兆国,并安排他到中央党校受训。

从此,王兆国开始官运亨通。1982年,任团中央一把手时,胡锦涛只是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是他的副手。1984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时,温家宝是副主任,也是王的副手。

王兆国任职中办主任时的表现受到胡耀邦、乔石等人的赞许。1985年,44岁时,王兆国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从此,王被认为是未来中共总书记的理想人选。

可是,此后不久,王在胡耀邦问题上的表现,使他的个性暴露无遗。在仕途上,也就开始一路下滑。

1987年,胡耀邦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辞职。一帮元老对胡发难。在此之际,王兆国乘人之危,揭发胡耀邦的许多所谓“问题”,并将胡上纲上线狠批一通。这件事,让胡耀邦目瞪口呆,他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自己一手提拔并耳提面命,且寄予厚望的“接班人”。

据说,胡耀邦最不能原谅的人有两个。一是主持元老生活会逼他下台的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薄在“文革”中被打成“六十一人反党集团”成员,是胡耀邦亲自为他平反,并安排工作。

胡耀邦不能原谅的另一个人就是王兆国。王兆国批胡既无政治道德,又无政治智慧,就连逼胡下台的元老们对他也是轻蔑有加。

陈云看到王兆国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批胡发言后,“摇了摇头”,提笔批示:“小平同志暨中央常委:此人不适合高层政治生活,建议到基层锻炼。”

经历了“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对于那些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人,心中定是别有一番滋味。跟着批示道:“同意陈云同志意见,找一个好一些的(地方)让他去。”

同年9月,王兆国被免去中央书记处书记,下放福建任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省长。好几年,在北京的政坛上销声匿迹。

最初,邓小平对王兆国是寄予厚望的。他所要指定的隔代接班人,甚至可能不是胡锦涛,而是王兆国。

可是,因为“见风使舵”,因为个性太不地道,王兆国落得如此下场,在近年中国政坛上,也就少了一个王洪文式的人物。中国历史就有了个“胡温十年”,而少了个“王温十年”。

政治需要权术,需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但是,更多的时候,更需要盟友,需要个性,需要道德。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周小舟与王兆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301/52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