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蒋介石在日本当兵 职务就像孙悟空

冯学荣:作家,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中国历史的侧面2》、《亲历北洋》等

访谈人:在这一集里,我们谈谈蒋介石和日本的关系。

冯学荣:蒋介石是日本兵出身,二者的关系其实挺有趣。

访谈人:坊间传闻蒋介石是河南许昌人,乳名“郑三发子”,是跟随其母亲改嫁到浙江奉化的,这是不是真的?

冯学荣:蒋介石是土生土长的浙江奉化人,传闻说蒋介石是河南人,本名叫“郑三发子”,这只是民间的一则谣言。中国的历史谣言很多,造成这个的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国民分不清“小说”和“史料”二者之间的严格区别,往往将历史小说误当作史料、予以盲信。蒋介石的“郑三发子”说,是出自于民间各种野史、小说、说书之类的材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那本刻意丑化蒋介石的历史小说《金陵春梦》。对于严肃的历史人而言,蒋介石“河南籍”这个问题,不值一驳。

访谈人: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去的日本念书?

冯学荣:蒋介石平生第一次去日本,是在他19岁的时候,即1906年,在当年的4月,蒋介石去了日本,在东京念了一家叫做“清华学校”的学堂,但是,也是在当年的冬天,蒋介石就不念了,打道回国了。

访谈人:为什么?

冯学荣: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很担心革命党学军事,所以清政府和日本政府早就达成了协议:只有清国公费公派的学生,才能入读日本的军校。也就是说,日本的军事院校,不能招收清国的自费学生。

访谈人:公费公派,这样清政府就能有所控制?

冯学荣:是的。公费公派。当时的清政府认为:凡是民间自费去日本学军事的,一定是革命党。你要想到日本学军事?行,你先在国内向有关部门报名,有关部门审核了你的家底,要身家清白、和革命党没有关系,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要“政审过关”,这样你才能获得清国的公费,公派你去日本学军事,学成回国之后,你要加入清政府的“新军”、为清政府服务。

访谈人:所以蒋介石在日本就是进不了军校,所以无奈回国?

冯学荣:是这样的。蒋介石回国之后,去读了保定军官学校,然后在1907年底,蒋介石考取了清国的公费留学,被清政府公派到日本学军事。

访谈人:这次蒋介石是念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冯学荣:所谓蒋介石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陆士),也是一则历史谣言。1908年,蒋介石以清国公派学生的身份,第二次东渡日本,他在东京入读了一家叫做“振武学校”的军事学堂。

访谈人:这所“振武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有什么关系?

冯学荣:按照当时日本的学制,在东京振武学校毕业之后,需要进入日本陆军,入伍实习一段时间,然后才有机会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进行深造。

访谈人:蒋介石在东京振武学校期间的表现如何?

冯学荣:表现平平。没有什么突出之处。您可以读一下《张群先生话往事》——张群和蒋介石是东京振武学校的同学,也是当时形影不离的亲密好友。张群对蒋介石和他的同窗往事,有一定的记录。

访谈人:后来蒋介石是怎样进入日本陆军的?

冯学荣:那是在1910年,蒋介石从东京振武学校毕业了,遵从日本陆军部的安排,他进入了“帝国陆军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当兵,当日本兵,部队的驻扎地是在日本的“高田市”,后来行政区域改制了,现在叫做“上越市”。蒋介石在日本部队期间,主要是养马、洗马、骑马。有点像《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弼马温”。

访谈人:当时在日本部队里面,是不是有歧视清国籍士兵的现象?

冯学荣:恰恰相反。蒋介石这一批清国实习生进入高田市入伍,在高田市当时造成了小轰动。要知道在当时,高田市是日本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地方,那里的日本老百姓一般也没见过外国人,一听有一群清国实习生来到咱高田入伍,哇,轰动一时,当时的报纸大肆报道,当地的舆论都表示欢迎,我记得其中一则新闻的标题叫做什么《清国入伍生大欢迎》,诸如此类。

访谈人:那么部队的日本长官呢?对蒋介石怎么样?

冯学荣:答案也是出乎意料——部队长官对蒋介石不错。日本人吃饭是一小碗一小碗,小里小气的,清国来的学生兵吃不饱,部队的长官为了照顾清国学生兵,特地向军部申请了特殊经费,给清国学生加菜,不但如此,日本长官每个周末还带蒋介石这些清国学生兵出去大吃一顿。您可以参考古屋奎二《蒋介石秘录》,这本书以日本保存的资料为依据,记录了蒋介石在日本的生活以及待遇。

访谈人:当时的日本部队为何要优待清国学生兵?

冯学荣:我们谈历史有一个时空坐标问题,时空坐标一定要摆正,否则历史观就会错乱。我们印象中的日本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野兽,对,在战场上确实是这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是友好的、礼貌的,甚至是有情有义的。这个与我国历史爱好者的认知相反。尤其是在清末年间,要知道在1910年的那个时期,清政府和日本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总体上是良好的,换句话说,在1910年,日清两国不但不是敌国,而且还是友邦。所以我们在清国人留学日本的相关史料里,经常可以看到日本人优待清国学生的历史事实,而且这个在当时是普遍现象,并不仅仅是蒋介石、鲁迅这些人在日本得到过优待,相当多的清国学生都在日本受过优待。

访谈人:也就是说,日本人后来杀进中国,穷凶极恶,那是后来两国关系恶化之后才发生的事情,而在1910年的时候,日本和清国的关系是良好的,因此才有蒋介石在日本受到优待的现象?

冯学荣:正是如此。1928年蒋介石下野之后,去了日本,拜访了日本陆军第13师团的老长官长冈外史,蒋介石在长冈外史的家里,手书了“不忘师教”的四个大字,以表示感激老师曾经对自己的优待。

访谈人:当时日本陆军为何要将军事技术教给清国人?他们不是要灭亡中国吗?难道不怕清国学生兵学成之后、调转枪口打日本?

冯学荣:这是一个好问题。很少人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事实是这样的:1910年的日本,并没有一个“灭亡中国”的国策,当时日本对清国的政策是:大力培养亲日人才,以便将来日本在清国获取更多的经济以及政治上的特权。在清末年间,日本并不想灭亡清国,但日本想在清国获取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特权,这是事实。

访谈人:所以日本招收了许多清国的政法学生,还有医学、测绘、军事等等,各方各面。

冯学荣:是的。日本当年招收清国来的军事学生,教给他们军事,当然不是为了叫他们将来打老师。问题是在1910年的时候,日本根本也没有预想到将来和清国会打仗。后来爆发辛亥革命,清政府倒台、国民党上台、开始反日排日、中日关系恶化、乃至爆发大战,那都是后来的事情,而在1910年的时候,没有人能预料到。

访谈人:这批清国军事学生后来确实有一部分是参加了对日抗战。蒋介石就不必说了,还有阎锡山、蒋百里、何应钦……一大堆,都是清国留日的军事学生,学来本领之后打老师。

冯学荣:日本在清末年代为什么要为清国培养军事学生?这个问题,我建议您读一读实藤惠秀的《清国学生留学日本史》,这里面对日本政府为何招收清国军事学生,有着清晰的记载。当时日本政府的想法是:招收清国的军事学生,期望他们学成之后,成为一群亲日的军事将才,这样在不远的将来,日本和清国就有望结成军事同盟,而日本可以从日清军事同盟里受益。后面这两个字很关键——“受益”。一切国家政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说得再清楚一点:日本培养清国留学生,不是出于善心,而是出于谋利的动机、自私的动机。

访谈人:蒋介石在日本陆军里面当了多久的日本兵?后来是怎么结束的?

冯学荣:蒋介石当日本兵,只当了一年左右的时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蒋介石找他的长官撒谎,说我有事,要请假两天,然后蒋介石就熘了,从横滨上船,回到上海,参加了辛亥革命。

访谈人:日本部队方面的反应怎样?

冯学荣:日本陆军第13师团很恼火,首先他们认为:蒋介石不诚实,欺骗长官,其次呢,他们认为这是“逃兵”行为,于是第13师团将“帝国陆军清国籍候补士官生蒋志清逃兵”的消息,通报给了陆军省。(蒋介石学名“蒋志清”)陆军省则通报了外务省。外务部长内田康哉火冒三丈,他说:“清国学生尽管是清国人,但他既在我帝国陆军一天,他就是我帝国陆军的一个兵,今天他以欺骗的手段逃离部队,这就是逃兵行为、是严重违反军纪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然后呢,内田康哉立马通报了清国驻日公使。只是,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清政府已经处于剧烈摇晃当中,清国驻日公使自顾不暇,接到这种报告,也就不了了之,没人管了。

访谈人:所以蒋介石在日本留下了黑档案,再也无法到日本学习军事了。

冯学荣:正是如此。所以1912年蒋介石在上海刺杀了陶成章之后,逃亡日本避难,在日本只能学习德文、不能再学军事了,因为蒋介石在日本军部已经有了“当逃兵”的黑档案,没有军事院校会收他。

访谈人:似乎蒋介石不是仅仅一次避难日本?

冯学荣:是,日本是蒋介石的惯常避难所,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之后,蒋介石也是避难于日本,所以在蒋介石的整个青年时期,他经常性地跑到日本去避难。

访谈人:此后蒋介石再和日本发生关系,就不再是愉快的关系了?

冯学荣:对。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一大),并对外公布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一大宣言),在“一大”之后,国民党宣布:与苏联合作,共同对抗英日帝国主义(反帝),蒋介石不能置身事外,他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校长,从此,也参加了这次反帝浪潮。

访谈人:在1924年的语境之下,“反帝”就是“反英”、“反日”的意思。蒋介石身为日本的学生,为什么要参加反日?

冯学荣:国民党“一大”之后,联俄反帝,在当时国民党的内部,已经是全党的共识,蒋介石身处于国民党之内,他别无选择,无论蒋介石的个人态度是亲日还是反日,他在当时除非回家耕田,要革命就要反日,不反日就无法革命——当时苏联出钱、出抢、出顾问,就是要利用国民党、将英国势力、日本势力驱逐出中国,然后呢?然后就是全面赤化中国——这个是苏联当时的既定政策,从现在看来,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访谈人:所以国民党从1924年“一大”开始、直至1927年“四一二”分共,在这三年时间里,是有着“赤化”色彩的。

冯学荣:说得很对。1924春-1927年春这三年的时间里,在日本人、英国人的眼中,国民党就是一个赤化的党,是苏联的一枚棋子,而蒋介石本人也因此在日本人的眼中,此时已经变化成一个赤化分子。由苏联支持的国民党“一大”以及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的反日运动,是中日关系加速度恶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的历史爱好者如果不看清楚这一点,则看中日关系史,怎么看都是煳涂的。

访谈人:那么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呢?

冯学荣:1924年国民党“一大”之后,定下了“反帝”的主旋律,这个时候蒋介石他只能随大流,他别无选择,就算假设蒋介石登上高处振臂一呼:“大家不要反日”,也没有人会理他,搞不好还惹来一身唾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势比人强”,身处反帝的浪潮之中,1924年的蒋介石无论内心亲日还是反日,他也必须参加反帝。实际上蒋介石对于日本的态度,在1928年之前,其实谈不上特别的仇恨,而他开始真正仇恨日本,其实是从1928年“五三惨案”(又称“济南惨案”)开始的。当年蒋介石带领北伐军开进济南、和赶来护侨的日本兵干了一仗,从此之后,在蒋介石的心中,日本这个老师,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仇人。

访谈人: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选择不抵抗,是不是与他对日本这个老师的恐惧情绪有关?

冯学荣:谈不上恐惧。“九一八”之后,蒋介石选择暂时不抗日,仅仅是表现上不抗日,实际上从“九一八”开始,蒋介石已经开始积极准备扩军、练军,并在华东地带频繁演习、建筑碉堡防线等,积极准备日后打日本。

访谈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蒋介石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冯学荣:依据刚刚解密的《蒋介石日记》,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边时,蒋介石的第一反应是:不明白日本想干什么?日本如果要一举吞并中国的话,在南京附近挑事是最合乎逻辑的,而不应该在卢沟桥这个边远地方挑起事端,但消息告诉蒋介石:这次又真的是在卢沟桥出事了。所以蒋介石他很困惑,不理解,不知道日本要干什么。

访谈人: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促使蒋介石下定决心发起全面抗战?

冯学荣:关键点是1937年7月11日,日本内阁向华北增兵。这件事十分关键。在蒋介石以及他的智囊们看来,日本这次是要用武力吞并华北——中国人无法再妥协了,必须奋起抗战了,死就死,跟他拼了算了。

访谈人:那么7月11日(卢沟桥事变之后4天),日本内阁为什么要向中国华北增兵?

冯学荣:这也是一个好问题。我的答案也许会让你反感——日本内阁这次增兵,不是为了“吞并华北”,而是为了保护华北的日本侨民。我可以迁就读者的爱国情感,违心地说“日本增兵华北是为了吞并华北、进而蚕食全中国”,但我不是横店神剧的编剧,我是一个严肃的历史人,我不能撒谎。人们可以不关注我、可以唾弃我,但却不能阻止我讲真话——1937年7月11日,日本内阁决议增兵华北,不是为了吞并华北,而是为了护侨。人们质疑我的话,可以参考以下几册史料:《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近卫手记:日本政界二十年》、《今井武夫回忆录》等,还有很多。当然,你大可以说日本增兵华北护侨是一种霸道的行径,但霸道是霸道,它的目的是为了护侨,这是两回事。

访谈人:也就是说,7月11日之后,国民党对日本的意图产生了误判?

冯学荣:不但是国民党对日本的意图产生了误判,而是全中国人民都对日本的意图产生了误判。所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地无分东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发表完《庐山谈话》之后,蒋介石命令张治中出兵上海、攻击驻扎在上海租界虹口日侨聚居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而日本受到攻击之后,火速派兵上海,展开疯狂报复(所谓“膺惩暴支”),从此,中日大战全面爆发,一发不可收拾。是为后话。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冯学荣的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426/54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