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火烧邱少云”官方报导中的十四大疑点

—“火烧邱少云”为什么老被质疑

作者:

下面两段中,邱少云使用的冲锋枪分别出现在北京海淀区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兰州军区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记者在网站上还查到了新华社记者拍摄的陈列在博物馆的邱少云那把“冲锋枪”。

版本1:“邱少云牺牲前使用的冲锋枪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蒋廷玉,人民网党史频道,摘自《解读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军出版社。)

版本2:“一支被烧成炭黑色的冲锋枪。枪托被烧得绽裂开来,像是要渗出鲜血。”“这支枪存放在兰州军区某旅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内。这是邱少云烈士牺牲时压在身下的枪。”

(《邱少云——纪律重于生命》,范炬炜,人民网党史网,来源:《解放军报》。)

疑点之八:邱少云在战场上执行的任务是爆破还是扫除铁丝网障碍,还是冲锋杀敌?他携带的武器/器械是下面哪一种或几种:冲锋枪,爆破筒,大钳子,小锹?邱少云遗体下压着子弹袋手雷袋,还是冲锋枪,还是爆破筒?党媒的报导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越是重要的情节,说法越乱。至于邱少云的冲锋枪,更是出现在两个博物馆。

如果邱少云带着爆破筒或者冲锋枪和弹药,大火烧了半小时,能不爆炸吗?如果他的排长曾纪有说的是真的,即邱少云没有带武器,只带着大剪子,那么上面摆在博物馆里的冲锋枪是怎么回事?英雄纪念像到处是邱少云拿着他牺牲时用的冲锋枪,那也都成了笑话。

九、邱少云在火中真的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吗?

邱少云临终前在烈火燃烧中的言行举动,是官方宣传的重点,自然是引人注目。语言动作加起来,这里出现七八个版本不止,更乱套了,就像是编剧本编出来的。

其一,大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几分钟?至少三个不同版本,都从人民网等中共官网一字不动摘录:

版本1.烈火整整燃烧了10多分钟;

版本2.烧了20多分钟;

版本3.烈火燃烧了大约半个小时。

其二,邱少云临终前有没有说话?如果有,是什么?下面是四个不同版本,都从人民网等中共官网原文一字不动摘录。

版本1.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版本2.他始终在嘴里反覆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

版本3.他只是咬着牙轻声对身边的战友说:“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同志们放心吧,我坚决一动不动。”

版本4.他断断续续地对身边的小李低声说:“看来,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你去完成吧!”

对照那篇多数中国人都读过的语文课本中的《我的战友邱少云》(如下),“敌人讲话都听得见”,那么邱少云讲话敌人也可能听得见,可是邱少云上面说了那么多话,就没有被发现?这不又矛盾了?邱少云是一声不吭还是有遗言?上面的版本3尤其假,不像是在火中临危说的话,倒像是领导做报告讲的话。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的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我们爬在地上必须一动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的战友邱少云》,李元兴,人民网党史频道,也收录在中国小学语文课本。)

其三,邱少云临终前一直一动不动还是有所动作?下面是四个不同版本,都从人民网等中共官方网站原文中一字不动地摘录。一动不动与扔土块、推爆破筒、全身抽动都是矛盾的。

版本1.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版本2.这时邱少云向我扔来一块土块;

版本3.他竭尽全力把身下的爆破筒向小李推了过去;

版本4.那火太大了,我看到邱少云的全身抽动了一下......火苗每抖动一下,他的身子就抽搐一次。

这里对照上面说的“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那么邱少云扔土块、推爆破筒、全身抽动等动作,敌人就不会发现?而且,这些动作和有些党史中强调的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也是矛盾的。最近关于“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是否符合生理学的争论中,与官方的观点也是矛盾的。

下面八个版本是关于邱少云牺牲时的详细原文,读者可以仔细对照:

版本1:一动也不动、没发出一声呻吟。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种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我的战友邱少云》,李元兴,人民网党史频道,也收录在中国小学语文课本。)

版本2: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牺牲。

“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感动中国人物--242.邱少云》,人民网,2009年07月18日。)

版本3:火苗每抖动一下,他的身子就抽搐一次。

“……燃烧弹的油液特别臭,是浓缩的,一炸开就四处飞溅。当时,燃烧弹炸开后,立刻溅到了邱少云的腿上和身上。那火太大了,我看到邱少云的全身抽动了一下。他的脸一下子绿了,手使劲插到了土里。我不敢说话,用眼色一次再一次地示意他,赶快打个滚,把身上的火弄灭。邱少云没理会我,他那会儿疼得把头埋在了他挖的坑里。火苗每抖动一下,他的身子就抽搐一次,我们的心都揪紧了。”

(《当年战友回忆邱少云牺牲经过》,师永刚,人民网党史频道,来源:师永刚所著《邱少云》一书,伏在他身后三米处的李川虎讲述自己目睹的一切。)

版本4:他始终在嘴里反覆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

“此刻,邱少云紧咬牙关,两只手使劲地向地里挖,任凭烈火在身上烧。距他身边最近的同志低声对他说:‘邱少云,你动动,你动动。’邱少云坚决地摇了摇头,始终没有动,他始终在嘴里反覆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起初我还能看清楚邱少云的脸,到后来只觉得浓烟熏得我几乎睁不开眼,呛人的气味几乎使我昏厥。烈火燃烧了大约半个小时,渐渐熄灭了,但他始终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

(《老兵口述:我亲眼目睹了邱少云的牺牲过程》,马遂群口述,石耘整理,人民网党史频道,2012年05月23日。)

版本5:“同志们放心吧,我坚决一动不动。”

“当时邱少云如果只顾及个人的生命,他只要往身后的水坑里一滚,就可以滚灭身上的烈火,但他一动不动,想到的是整个潜伏区500多名战友的安危,想的是反击391战斗的胜利。他只是咬着牙轻声对身边的战友说:‘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同志们放心吧,我坚决一动不动。’烈火整整燃烧了10多分钟,我们的英雄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尸体被担架抬下阵地时,整个身躯已蜷缩为焦黑一团。”

(《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人民网党史频道,2010年05月04日,来源:《解放军报》。)

版本6:这时邱少云向我扔来一块土块。

邱少云所在3班班长锁德成的回忆:“一颗燃烧弹在我面前炸开了,刺眼的火舌向两边飞去……邱少云身上全溅满了,盖在身上的茅草扑啦啦烧了起来。这时邱少云向我扔来一块土块,我知道他是问我该怎么办?我能说些什么呢……如果一动,那这个仗就全砸了,邱少云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坚持着,让火给活活烧死了。”

(《还原邱少云牺牲时的壮烈场景》,王万明,人民网党史频道,2012年10月12日。)

版本7:他断断续续地对身边的小李低声说……说着,他竭尽全力把身下的爆破筒向小李推了过去。

“他在烈火烧身的痛苦之中,仍然想着战斗的胜利。他断断续续地对身边的小李低声说:‘看来,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你去完成吧!’说着,他竭尽全力把身下的爆破筒向小李推了过去。”

(《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人民网党史频道。)

版本8: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

“他以超人意志和毅力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直至被大火浓烟完全包围,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没有挪动一寸土地。大火整整烧了20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

(《关于邱少云烈士英雄事迹的说明》,重庆市铜梁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2015年4月21日。)

各位读者,看完这八个版本,您是不是糊涂了?这是电影剧本写作大赛吗?这么多不同的版本。

疑点之九:

邱少云是“始终一动不动”,还是“火苗每抖动一下,身子就抽搐一次”?

邱少云是“一声不吭”,还是“反覆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

邱少云是向战友扔土块问他该怎么办,还是坚定地说“同志们放心吧,我坚决一动不动”?

邱少云是“始终一动不动”,还是“竭尽全力把身下的爆破筒向小李推了过去”?

邱少云距敌人只有60多米,能听到敌人的讲话声,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半个多小时,他周围的冬草一烧也都光了,居高临下的敌人大白天为什么不能发现目标?

十、邱少云的遗体是战斗一结束就运回了,还是几天后找回来的?

邱少云的遗体如何处置的?这么重要的细节,人民网党史频道同一篇文章给出了两种大相迳庭的说法:1.遗体是战斗一结束就运回了,2.遗体留在敌人的高地上,团部派人几天后才找回来。

版本1:“据曾是他的同班战友、时任9连炮排排长的郭安民介绍,391高地进攻战结束之后,指导员王明世和战友李士虎见到牺牲的邱少云的遗体,被烧得焦黑,人体已经萎缩,冲锋枪还紧靠在身旁,身体下面仍然紧护着子弹袋,以免引起爆炸。指导员非常沉痛地说:‘邱少云,好样的,我们的烈火金刚!’忙脱下大衣包好邱少云的遗体,让战友们抬到团救护所,随后在附近悲痛地进行了就地安葬。”

(《还原邱少云牺牲时的壮烈场景》,王万明,人民网党史频道,2012年10月12日。)

版本2:“另据《兰州晨报》报导,当年邱少云所在部队87团团部侦察参谋梁嵩山回忆,战斗结束后团里也很快了解了邱少云牺牲的情况。10月14日,梁嵩山接到团部的命令,由他负责寻找邱少云的遗体。他十分肯定地说:为避免联合国军用重炮疯狂报复,从而造成重大伤亡,‘战斗结束后,我方当即迅速撤离了391高地,高地又被后援敌人占领,接着恢复了被我方总攻时炸毁的铁丝网,因此在夜间搜寻烈士遗体十分困难。’

“14日、15日连续两个晚上都没有找到邱少云的遗体,16日晚他们继续潜伏到391高地,17日凌晨1时许终于在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

“梁嵩山说:‘在夜色下,我看到邱少云烧焦的遗体蜷缩着,身上的军衣及胶鞋全都烧光了,我们心情十分沉痛,就用帆布雨衣将邱少云的遗体包裹起来赶紧运回团部。’”

(《还原邱少云牺牲时的壮烈场景》,王万明,人民网党史频道,2012年10月12日。)

疑点之十:多篇报导说,邱少云挽救了整个潜伏队伍,潜伏队伍后来也是喊着“为邱少云报仇”的口号冲锋杀敌的,但奇怪的是,按照梁嵩山的说法,全歼敌人、战斗结束后,邱少云的遗体却被遗忘在敌人的高地上了。下面蛊惑人心的句子就选自那篇小学课本的文章,漫山遍野的战友为邱少云报完仇后,却把他的尸体遗弃了?!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李元兴,人民网党史频道,也收录在中国小学语文课本。)

十一、邱少云必须活活烧死潜伏部队才不会暴露吗?

邱少云必须一动不动、活活烧死,潜伏部队才不会暴露吗?党媒报导在邱少云被火烧之前,战友们还可以开枪放炮消灭敌人,等到邱少云出场却必须一动不动、活活烧死?这是什么逻辑?请看党媒的说辞。

这里说的是“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会暴露:

“那一天,天还没亮,我们悄悄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的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我们爬在地上必须一动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的战友邱少云》,李元兴,人民网党史频道,也收录在中国小学语文课本。)

这里说邱少云两个战友已经被敌人发现了!看看现场是如何处理的。

版本1:“上午10点多钟,李伪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急匆匆地朝邱少云他们潜伏的方向走来……突然,有两个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像触电似地吓得脸色煞白,退了两步,胡乱打了一梭子弹,扭头向山顶跑去。”

“情况万分危急。敌人一旦逃回工事,疯狂的敌人立刻就会扑下山来,猛轰开阔地,500名战士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我军的作战计划就会前功尽弃。就在这紧急的时刻,突然,轰!轰!轰!我方阵地上飞出一连串的炮弹,把敌人拦截在半山腰。邱少云和战士们相视而笑。打得真好!他们感到身后有着强大的后盾,潜伏一定成功。”

(《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人民网党史频道。)

版本2:“10时15分,我潜伏在敌前沿的突击队发现有5个敌人从山凹部溜了出来,一步步逼近我潜伏区前沿。离我潜伏部队约40来米时,一个敌人突然发现草丛中潜伏有人,便举枪射击,当即打伤我1班长的臂膀,1班长不顾伤口流血和疼痛,仍趴在原地一动不动,但两眼紧盯着敌人的行动,敌兵打过枪后立刻惊恐地向山上回逃。”

“为不使敌兵回去暴露我军的行动情况,在这紧急时刻,1班长当机立断,举起冲锋枪一梭子打出,3个敌人应声倒毙,另两个敌人仍拚命向山上逃窜。正好我指挥所观察到敌人的情况,当即命炮兵进行覆盖,5个敌兵就这样全部被击毙在山腰上。高地上的敌人好像有了不祥的预感,随后接连向我潜伏地域打来几发燃烧弹,其中一发正好落在邱少云身旁,燃烧液点燃了他周围的荒草,也溅到他身上,燃着了他背上的伪装和衣服,顿时烈火熊熊燃烧起来。”

(《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人民网党史频道,2010年05月04日,来源:《解放军报》。)

版本3:“十二日十时,阵地前忽然有了一阵响动,随着吱吱啦啦的拉动铁门声,从交通壕里钻出了一队美军,他们似乎发现了什么,隐蔽着用望远镜盯了一阵东南方向,就散开成战斗队形,向九连潜伏的方向迂回摸来。”

“敌人继续向前行走,前边那个高个美军突然打了个趔趄,一脚踩到九连战士黄虎的手。他再仔细一看,只见周围伏着一片志愿军战士,吓得惊叫一声,转身向后退了几步,胡乱向草丛中的志愿军开了枪。他后边的几个人一时没弄清怎么回事,一看大个儿子吓成这样,也就不顾一切地向回猛蹿。”

“千钧一发,战士们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大家清楚,敌人已发现了潜伏的志愿军,如果让他们回去,这片开阔地顷刻就会成为一片火海…”

“前敌指挥所早就在监视着这些敌人。敌人往回蹿的时候,早已瞄准他们的直瞄火炮,已经发射出膛。几十发炮弹扑向391高地,在敌阵地前沿形成一道道严密的火墙。刹那间,391高地半山坡上的烈焰滚腾,火光冲天,岩石炸裂,泥土翻滚,五个敌人全部被烈焰吞噬了。”

“张师长的手无力地垂下,一个战士被烧灼显然事先并没料到。此时,他的手心里捏了把汗。这个意外的情况的出现,使他几乎改变了原定的作战计划。他沉吟片刻,对作战科长下达命令:要所有潜伏部队作好提前进攻准备,具体时间,我临时下达。”

“在他内心,其实早已做出决定,一旦邱少云忍受不住烧灼,就立即发动攻击……”

(《当年战友回忆邱少云牺牲经过》,师永刚,人民网党史频道。)

疑点之十一:版本1的文章没有交代敌军的一个班发现了邱少云的战友后到哪去了?都被炮火消灭了吗?炮火不长眼,难道不会误伤自己人吗?

文章接着描写邱少云着火,“在烈火燃烧中一动不动”。“只要出现一丝动静,敌人的炮火就会顷刻之间把潜伏地区炸成焦土。”接着又写到,邱少云“竭尽全力把身下的爆破筒向小李推了过去”。这又有点自相矛盾。

为何炮火可以掩护和救下被敌军发现的战友,却不能掩护仅仅是着火的邱少云?

版本2说5个敌人发现了邱少云的潜伏部队,潜伏的班长开枪击毙三个敌人,另外2敌遭我方炮兵击毙,随后邱少云身旁中了敌方的燃烧弹,但邱少云只能“一动不动”。为何班长可以开枪毙敌,邱少云却必须“一动不动”活活烧死?

在版本3里,同样的疑问,我军潜伏部队已经被敌人发现了,后方指挥所可以发动炮火消灭5个美军,邱少云着火了,为何不能发动炮火掩护邱少云灭火?邱少云被活活烧死难道是按照剧本演出?

既然“咳嗽一声”都能听到,而潜伏的我军士兵被敌军发现,敌军士兵又是射击又是惊叫,这么大的动静阵地上的敌军能看不到吗?

十二、邱少云着火时身边有多少战友?

从这个可以看出邱少云部潜伏人员的密度(可以看出邱少云身边的战友会不会被烧到):

“11时10分左右,一颗燃烧弹在距邱少云一米处炸裂,剧烈的爆炸声响过,裂开的油液带着火星溅到了他的身上,腿上的伪装网和草立刻燃起了烈火……”

“伏在他身后3米处的李川虎,于1993年10月在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讲传统时接受了笔者的访问,他讲述了自己目睹的一切。”

(《当年战友回忆邱少云牺牲经过》,师永刚,人民网党史频道。)

疑点之十二:大火烧了30分钟,大片草地应该早就一烧而光,邱少云3米处的地方烧不着?如果烧着了,他的战友情况如何?

十三、官媒关于邱少云那些战友们的混乱报导

邱少云当时所在部队为志愿军15军29师87团3营9连1排3班。有几点值得一说:

1.1排全员参与潜伏,大部分当时就牺牲了,只有几名幸存者,也都负了伤,战斗结束后几名幸存者都迅速获得了比邱少云还高的荣誉。但回国后,3班班长锁德成(获一等功)1962年至今在甘肃陇南徽县斩龙村务农,副班长李元兴(获特等功及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也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我的战友邱少云》的作者)死于“文革”迫害。

2.现15军军史中,1排只有邱少云一个人的名字,其他人全部因为“档案丢失”而无名。李元兴虽然获得特等功及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但四川省民政厅也说“查无此人”。

3.至今媒体报导提到邱少云的几位幸存的战友的名字时错漏百出。

4.对“邱少云”质疑最多的居然是潜伏时的现场最高指挥、邱少云的老领导、1排排长曾纪有。但他的质疑基本无人理睬。

5.对于李元兴所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一些错误之处,曾纪有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寻找李元兴。他写信去四川省民政厅,请求帮助查找李元兴,然而四川省民政厅回信说查无此人。

6.对于战斗性质和现场情况,邱少云的连长和排长说的完全不一样。请看下面的描述。

“有文章说,当时有些士兵为救邱少云,向连长程子英请示打响战斗……”

“这是不可能的,当时阵地上最高指挥官就是我。我们的任务就是埋伏待命,谁也不准乱动,话也不能说一句。”

“在这篇文章里,他开始注意到描述邱少云的一些误差,如说邱少云身上背着爆破筒,其实当时邱少云并没有带武器,只拿着把大钳子,他的任务不是冲锋杀敌,而是扫除铁丝网障碍。”

(《文史精华》2005年第5期,作者:秦兴旺、杜明礼,原题:《邱少云的排长说邱少云》。)

疑点之十三:为什么15军军史中,1排只有邱少云一个人的名字,其他人全部因为“档案丢失”而无名?党媒在报导邱少云事迹时,他的同排、同班战友不是活生生的在讲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吗?力证邱少云事迹的战友们为什么在官媒的报导中显得互相矛盾、甚至名字都是错的?

十四、关于邱少云一连串的疑问

邱少云的排长曾纪友因为战场上受伤,等知道邱少云的事迹时,邱少云已经是“特等功臣”了。曾纪友知道邱少云的事迹后,提出一连串的疑问:

报刊上的邱少云是重庆市铜梁县关溅乡(今少云镇)人(但未提是哪个村的人),而他所知道的邱少云是四川省简阳县(今简阳市)养马河山茶村人。

报刊上的邱少云是“志愿军”第15军29师168团3营9连1排3班,他所知道的邱少云是“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9连1排3班。

报刊说的邱少云赴朝作战是1951年3月28日,他所记得的是1950年10月23日。

报刊上的邱少云牺牲时为26岁,时间是1952年10月12日下午,他所知道的邱少云牺牲时为20岁,牺牲时间是1952年10月24日下午4时。

报刊上的邱少云家中有父母,有3个兄弟,他所知道的邱少云的父亲去世,家中只有母亲和弟弟。

报刊上的邱少云参加解放军前被国民党军队抓过壮丁,在川军十八团刘义的部队当伙夫,但曾纪有从未听邱少云提起过他有这段经历。那时连队经常举行诉苦会,邱少云在会上也只提他家庭的苦难,未提到他的个人经历。

报刊上的邱少云在剿匪斗争中多次立功,在资阳只身抓获匪首刘义,但曾纪有的记忆中,他们奔赴朝鲜前从未离开过简阳,且简阳县大队在剿匪期间并没有抓获过一个土匪。“当时有严格的纪律,我们外出执行任务是不许单兵作战的。”曾纪有说。

(《文史精华》2005年第5期,作者:秦兴旺、杜明礼,原题:《邱少云的排长说邱少云》。)

对于上述不实之处,曾纪有多方查证无果,而且查证给他带来更多疑问。

疑点之十四:曾纪有本是与邱少云“关系最亲密的人”。邱少云授封英雄的过程,曾纪有因为受伤无缘参与,等到曾纪有出现时,发现英雄事迹却有如此多的错误之处。他多方查证,带来更多疑问。这英雄产生的过程难道不是疑问重重吗?

结束语:真相是什么

各位,看完这么多中共官方相互矛盾的版本,您是不是也被搞糊涂了?究竟真相是什么?记者写文章你给点“正能量”嘛?

其实,网友早就给出了更接近真相的推论。最可能的情况是邱少云被燃烧弹击中,当场或者马上就死亡,也可能因为吸入大量浓烟马上窒息死亡。党为了宣传,进行一些不实加工,树立为典型,夹杂许多夸大的宣传演绎成英雄事迹。中共人民网的记者、编辑们这股浮夸风一直刹不住,到1958年还出现“亩产万斤”的“放卫星”,可谓世界一大奇观。

“谎言说一千遍就成真理”,这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独裁者的座右铭。

我们无意对任何人不敬,但必须对历史负责任。捍卫英雄、捍卫历史必须以捍卫真实为基础。

官方媒体对邱少云事实性的描述出现上述众多的矛盾,就像随便编剧本一样,七八个版本,能不令人怀疑吗?

对于已经发生的同一件事,如果出现多种不同描述,其中只有一种描述可能是真的,其它描述必是谎言或谣言,甚至都是假的。

漏洞百出的“英雄事迹”被网民揭穿了“皇帝的新装”,就是“诋毁和亵渎英雄”吗?

这样随便添加英雄的言行举止,增加英雄死前的痛苦,难道不是对英雄的诋毁和亵渎?

思想本无罪,追求真理、探寻真相,是人类的本能。伟大的英雄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千年的风吹雨打。就像孔子岳飞等真正的英雄,他们不怕“批臭”和“打倒”,依然流芳百世。虚假的英雄事迹,虽经别有用心的涂抹,终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责任编辑: 白梅  来源: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502/55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