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职业 > 正文

为什么请教问题老是被已读不回?

—让不认识的前辈都愿意请囊相授的3个提问技巧

作者:

有个学弟来找我算帐。

这笔帐,是关于我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提到:应该勇敢地向前辈们提问,前辈们常会无私地给后辈建议。他说:“我写讯息请教一个社会企业家,结果他不回我。”

那则讯息是:“你好,我对社会企业有兴趣,请给我一些建议,谢谢。”听完,我白眼差点翻到后脑勺。

发问前,请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处境想想

我有好些朋友,是在事业上、思维言论上颇有成就的人。他们也告诉我,三不五时他们会遇到有人请益,对他们造成困扰。例如:

“你好,我是你XX大学的学妹,我想请问该不该出国留学?”

“你好,请问怎么样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如果你寄类似这样的讯息去请益,你得不到回应是“完全正常”的。事实上,如果你用这样的方式,和大学教授请教,或是日后到职场和前辈发问,你可能都得不到好下场––得不到答案就算了,对方很可能还留下对你的负面评价。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你就会知道为什么。

假设我是一个社会企业家,以下是我接受请益的OS,以及建议可以怎么请益的合适作法。

建议一:发问之前做功课

OS1:这类的问题,市面上不是有很多书了吗?网路上也有很多文章,你功课都不做一下。我不是你的家教、书僮,没必要要帮你搜集资料、话说从头吧?没花心思为自己做功课的人,我不想浪费时间在他身上。

各位乡亲,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在发问之前,尽量做功课。如果“做功课”这三个字对你来说很抽象,我来拆解一下“做功课”的意思。

假设是问关于创业的问题吧。

首先,请在 Google上搜寻一下“创业”,重要的文章、资讯,请先看过一次。这一步做完了,请再将一些重要的概念组合搜寻一下,例如创业+资金,创业+书籍,创业+工具…这些搜寻出来的网页,也请阅读过一次。

第二,请从中找出和你好奇的问题最相关的文章阅读。

第三,如果你要发问的问题,已经有人写了书,请花点时间花点钱,把这本书买下来、读完。

当你把以上三步都做了,你就一定可以问出让别人不翻白眼的问题:在您的《xxx》文章中有提到…,我又在《ooo》书中读到…,如果是这样,我还有一些疑惑,想向您请教…

当我们看到有人的发问是这样开头,显示这个发问者做了不少功课,这么认真的人,我们会倾向回答他的问题。

建议二:问题中提供情境

OS2:每个人的情境都不同,你不说明自己的情境,我怎么可能像算命一样给你一个“铁口直断”的答案?

要发问,尤其如果不是纯粹知识性的问题,而是自己的人生难题求建议,请把自己的情境说明清楚。

再以向创业前辈发问当例子吧;如果是我要写讯息和他请教关于创业的建议。我至少会这样描述我的情境:

1.我的身分:包括我的年纪、生活地点、过去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

2.为什么想询问创业:我有一个创业构想吗?有人拿着构想邀我创业吗?我现在的工作做的不开心?或者我已经在创业面临瓶颈?

3.关于创业我已经参与到什么地步:初步构想?组成团队?参加过创业活动?正在做产品原型了?正在募资了?

4.我已经做了什么功课:例如读了哪些和我的问题相关的书、网页文章等。

5.最后,再提出想请教的具体问题

当我先把这一切都先陈述出来,就帮他节省了大量网路上和我问答的时间,如果他只要阅读,那就快多了。

此外,当我把这些情境都整理出来,我可能就重新思考了一次我的处境,也许自己就找到答案了,也说不定。

建议三:减低回答复杂度,增加回答动机

OS3:天啊,忙都要忙死了,这周末都要工作、睡觉都不够时间,这个问题…我之后有空再来回覆吧。

记得这一点:你想请教的人,通常是一定程度的重要人物,重要人物都很忙。不见得是自私地忙着钻营,他有家人,要为事业伙伴负责,他可能有许多公开活动要参与,他可能要写文章和更多人分享资讯与想法––你其实是在和这一切竞争他的时间。

每次我写讯息给那些重要人物,发问也好,讨论也好,我都知道要为他们节省时间,增加他们回覆的动机––因为有别人也在等待他们的时间。(仍然以创业为例):

1.给他一个帮助你的理由:请想想,为什么他要牺牲自己的时间(无酬、无缘无故)回答你的问题?你的计划对社会有帮助?你已经为你的目标投注了多少努力?总之,感动他。如果办不到,对方不理你,也别太意外。

2.减少对方回答的范围:我尽量不会问“我该如何募资?”这样的开放式问题,我会在做好功课、描述情境后,询问最有可能的选项:“我该众筹,还是我该向银行借?”

3.为对方设想如何节省时间:我会告诉前辈,虽然我做了功课,但是可能有一些网路或书籍资源,我没有找到,所以欢迎他推荐合适的书、文章,让我自己去找来阅读,以节省他的时间。

4.创造自己对他的贡献:例如,我请教一个住在不同城市的前辈,我可能会提:日后你到台北,希望有机会帮忙导游,请他吃台北的特色料理--说真的,对方通常都很客气地说不必,而且日后通常很少机会真的实现,但是表现感谢总是好事。

以上,是透过脸书、电子邮件,向陌生人、不熟的前辈请教问题的技巧。还是老话一句:请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不要把对方的帮助与回答视为理所当然。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商业周刊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1016/62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