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高度评价胡耀邦 习如何盘算?学者:选择正义良知 唯胡赵

—焦点对话:高度评价胡耀邦,习近平有何政治算盘?

程晓农认为,胡耀邦是中共领导人当中少有的理想主义者,因此表现出单纯、坦诚、率真、不玩权谋、亲近民众等人品特点。耀邦有一句反映自己性格的话,“宁可得罪个别人,不能得罪十亿人”;而每次习仲勋都顶住邓小平等老人的压力,站出来支持耀邦。面对党内的邪恶和逆流,宁可选择正义和良知。中共历届领导人当中,只有胡耀邦和赵紫阳这样做过。

11月20号是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诞辰100周年。中共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大型纪念活动,七个政治局常委全数出席,习近平更发表长达三十分钟的讲话。胡耀邦当年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的罪名而黯然下台,而他1989年的去世更被认为是六四天安门运动的导火线。习近平高调纪念胡耀邦这个中共一直回避的敏感人物,是出于什么样的政治考虑?胡耀邦当年提倡的解放思想,启蒙民众等理念,与当今习近平的治国方式有何距离?

参加讨论的四位嘉宾是:中共党史学者、《晚年周恩来》一书的作者高文谦;中国民间学人王康;美国之音记者,社会学家龚小夏;普林斯顿社会学博士,转型问题学者程晓农

程晓农认为,官方今天纪念胡耀邦,一方面是希望从耀邦的政绩和声望中挖掘一些所谓的“正资产”,来弥补统治集团摇摇欲坠的声誉;另一方面也想利用民众对耀邦的怀念和尊重,增加一点社会大众对当局的向心力。胡耀邦是中共领导人当中少有的理想主义者,因此表现出单纯、坦诚、率真、不玩权谋、亲近民众等人品特点。在充满了权谋和帮伙关系的中共高层,耀邦历经风险,从1983年到1987年短短4年间,他6次遭到党内高层的打压,耀邦有一句反映自己性格的话,“宁可得罪个别人,不能得罪十亿人”;而每次习仲勋都顶住邓小平等老人的压力,站出来支持耀邦,但耀邦最后终于被整垮。耀邦的孙女最近写文章纪念她爷爷时提到两句话,“他在邪恶面前选择了正义,在逆流面前选择了良知”。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胡耀邦这样的理想主义者领导人的政治选择,那就是,面对党内的邪恶和逆流,宁可选择正义和良知。中共历届领导人当中,只有胡耀邦和赵紫阳这样做过。

高文谦说,重新评价胡耀邦,不在于规格,习近平是否出席,也不在于给他戴什么高帽子,而是要给他摘帽子,还他一个公道。胡是背着“反自由化不力”的罪名抑郁而死的。胡的遗照满面愁容,是杜修贤在他发病前两天拍的,杜让他笑一笑,胡回答:“我怎么笑得出来?”可以说是抱恨而终,这是胡生前不能释怀的一块心病。胡德平说,胡的遗愿是希望“中央对他的问题,能够有一个结论”。如果习近平真心纪念胡,就应该改变这个结论,否则就是忽悠,胡耀邦地下有知,也不会舒眉开颜。

王康认为,胡耀邦是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真理、以人民为重的共产党领袖。其良知纯度和人道主义,是他主持平反冤狱、解放思想两大德业的基础,是他为中共专制制度难容的根本原因,是其猝死引发中国乃至世界最大规模民主运动的道德旗帜,也是中共1949年后最大正面精神遗产。胡耀邦100周年诞辰,是检验习近平和中共当局的又一道尺度。胡耀邦之死及六四镇压,成为中国改革的墓志铭和权贵肆虐、全面腐败的序幕。如果以此为契机,昭雪六四,中国将摆脱26年政治严寒,走向民主宪政;反之,把胡耀邦作为强化红色帝国的教化工具,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难以遏止的祸乱。在民主宪政尚未建立之前,中国人寄希望于政治人物,是时代的无奈,但如果一味罔顾人民的意愿,历史就会以更广泛的危机和反抗予以回应──这就是胡耀邦生死以之的启示。

龚小夏认为,习近平的反腐得罪了不少红二代,而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在干部子弟中有相当影响,这可能是习近平高度评价胡耀邦的考虑之一,即整合党内外对他的支持。胡耀邦当年的思想解放,其实并不是出于对于西方制度和普世价值有多大的了解,而是出于良知和常识感。他当年曾说,要学习西方,要用刀叉,不用筷子,要穿西装打领带。这可以看出他对于西方的理解是非常皮毛的。但他出于良知,知道要用符合常识的做法来治理中国。胡耀邦当年在党内的评价是“不成熟”,有点被看不起,其实反过来说他就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率真使他在中共讲究心计的政治文化中无法生存下去。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美国之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1121/64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