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东莞制造业的另一面 以世界工厂的基础制造假货

2015年,在东莞多家工厂倒闭的消息在铺天盖地时,公安机关的检查也给东莞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今年截至7月15日,东莞市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币假发票案件97宗,查获各类假冒产品价值人民币达3335万元,假冒商标标识500多万件。而据南方都市报12月27日的报道,截至目前,公安部门已立案侦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50宗,逮捕175人,缴获假冒产品价值2.4亿元人民币。

这些都是东莞作为“世界工厂”的另外一面:出租屋内强大的制假生产能力。

以世界工厂的基础而成的手工作坊

 

 

 

 

 

 

 

 

 

 

 

 

从牙膏、洗衣粉、鞋、包,到手机、假币、假发票,东莞出租屋生产出来的假货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领域,而它们多数都出自东莞的出租屋内:

“据官方统计,截至2014年底,东莞登记备案的出租屋有28万多栋套,可容纳700多万人居住。出租屋管理部门表示,登记率九成左右。也就是说仍有部分出租屋,因各种原因没有登记。曾有东莞的政协委员估算,东莞的出租屋有200多万间。”

抛开那些会对人体产生恶劣影响的,和扰乱经济秩序的假币、发票等,笔者对鞋包的制造倒是有些同情的看法。东莞的外来人口集中在“城中村”“出租屋”内,出租屋依托大工厂而建,而他们的生意也依托大工厂而成。据南方都市报上述报道,东莞各镇街产业类型不同,但都是做来料加工、贴牌代工起家。广东对外经济发达,大工厂接的都是外商的单,而订单中某个工序再分包给不同小作坊,“小作坊又再从大工厂里挖熟练技工”,如此一来,倒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小作坊具备给外商做单的生产能力,如果质量不过关,也就不会存活至今了:假货有不少是靠“外贸尾单”发家的,只不过现在,他们是在冒着别人的品牌赚自己的钱了。

假货之所以痛,是经济转型之虞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互联网的普及,给了这些假货一个巨大的市场,人们需要低廉价格买到满足虚荣心的商品,淘宝和微商放大了这种需要。看上去似乎是各取所需的市场经济,有人因此富了起来,有人因此以心仪的价格买到了合适的商品,但笔者看到的却是其落后之处。

首先,对于品牌和更广义上的“市场”而言,这是种伤害。如果不涉及到商标、品牌问题,这些“手工作坊”(或者说制假窝点)生产的质量是不差的,但悲哀的是他们还是在做着贴牌的事情,既然有能力与品牌角力,何必要做冒着别人牌的过街老鼠?以低价夺得市场始终不是正当的市场行为,何况。

其次,这对消费者的贪婪而言是种纵容,更不利于东莞、乃至广东的产业升级。也难怪小作坊的老板要说:“专家骂我们也好,警察抓我们也好,但你得把这些明知道假鞋还买的人也抓起来才行,否则假货永远不会断。”马云也早对淘宝卖假货做出过评价:“不是假货太多,是你们太贪了”。在有需求的地方总会有供应,但我们的制造水平和消费水平却不能一直停留在这种级别——把产业升级的问题归罪于互联网,倒是拉了一头合适的替罪羊。

最后的最后,笔者想说一句,中国人少一点虚荣心吧。一分钱一分货,什么消费能力用什么东西,不丢人。

责任编辑: 宁成月  来源:九个头条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115/67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