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粟裕断送许世友军旅生涯遭记恨一生

—粟裕大将与许世友上将因何积怨

作者:

红军时期,许世友的级别甚至比粟裕还高,可济南战役后,粟把他“撤职”了,把他的老部队编给了别人,几乎终结了其军事生涯。也正因为如此,许世友不但没能参加国共最后大决战中,而且在1949年的全军整编时,与许世友同一时期同级别的人都当上了兵团司令员和政委,唯独他没有当上兵团司令员和政委,在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的57人中,许世友的排名也是靠后的。以他的性格,如此的结局怎能不恨粟裕大将?

粟裕晚年工作照(图源:浙江图书馆)

许世友是中共军队的一员猛将,他性格的刚烈程度,在中共军队1955年授衔的1,000多位开国将帅中,绝对是位列三甲。他暴烈的性格使他不轻易服人,别说是十大元帅十大将他不服,当年在延安时,他连毛主席都要杀掉。张国焘得势时他服从张国焘。他要杀掉毛泽东,毛取得斗争胜利后他效忠毛周。

从解放军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山头体系看,许世友不属于任何一个山头,他根源上是张国焘体系的,说起来与徐向前元帅有些渊源。

纵观一生的战斗历程,许世友是一位优秀的战斗指挥员而不是战役指挥员。

许世友经历的每一场战斗,是毫无战略谋划的,没有从全局战略上去考虑,与友军的战斗协同意识很差,他戎马一生,当过十一次敢死队队长。面对敌人杀得性起,就不计后果袖子一卷扬起大刀就冲,或光起膀子端起枪就上,他自己的命都不当回事了,他还管其他战士的命?他这种身先士卒的行动在战场上能够起到振奋斗志的表率作用。

说许世友是一位优秀的战斗指挥员而不是战役指挥员,也许有人不服气。那么,我们看看,许世友经历的哪一场战斗是战役级别的?当然,许世友是经历了一些战役,但这些战役都不是许世友谋划指挥的。在一些许世友独当一面的“战役”中,如果没有战区指挥员的运筹帷幄,许世友不但没能取得胜利,还可能被敌军引诱吃掉了。

有人对许世友在孟良崮战役中的抗命和摔电话大加赞赏。这恰恰说明许世友是一个毫无战略眼光的人,他的战役意识和战斗协同意识很差。他在孟良崮战役中的抗命表现,已经与一名高级将领的战略意识相去甚远。高层对其提出了警告,但许世友的性格使然,他根本不把警告当一回事。

正是许世友在孟良崮战役中的抗命,使战区领导人有了看法。

孟良崮战役后,中共军队发起济南战役,拉开了攻克大城市和战略反攻的序幕。

在济南战役中,许世友再次耍“宝”。以攻城总指挥自居,不服从整个战役的战略指挥,不服从命令,毫无战斗协同意识,搞什么“助攻”变“主攻”,预备队变主力等等不计后果、不顾及全军的配合协调。不考虑战区指挥员的作战意图,搞得前线将领不知道谁指挥谁。

虽然济南战役最后中共军队取得了胜利,但战区指挥员决定要将许“撤职查办”了。因为像许世友这种只逞个人英雄主义、不顾及全军的配合协调、自以为是的前线将领如果不把他撤职了,今后的大兵团作战中,全军覆没的将是中共军队。为此,济南战役后,许世友被“撤”了。许世友的部队(也就是有人大谈特谈的不受粟裕指挥的山东兵团)编入了宋时轮将军的部队。许世友离开了作战指挥位置,从此没有出现在国共内战中。

济南战役后许世友没有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京沪杭战役等等一系列的两军大决战。这是许世友没有战略眼光的后果,也是他和粟裕大将的恩怨的所在。

有人说,许世友离开华野是因华野的指挥有问题,请问,如果是华野有问题,他为何不去一野、二野、四野或华北聂荣臻部?

所以说,许世友是一位优秀的战斗指挥员而不是战役指挥员,他逞个人英雄主义,不顾及全军的配合协调,他不适合大兵团作战,让许世友参加大兵团作战只会祸害全军。1979年让他参加中越边境作战,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红军时期,许世友的级别甚至比粟裕大将还高,可济南战役后,粟把他“撤职”了,把他的老部队编给了别人,几乎终结了其军事生涯。

官大一级压死人,粟裕大将能在猛将如云的年代出类拔萃,别以为他是吃素的,许世友的战场抗命,这在战争年代是可执行战场纪律的,如果没有毛的宠爱,如果换一个人,也可能早就被粟裕大将枪毙了!

也正因为如此,许世友不但没能参加国共内战决战,而且在1949年的全军整编时,与许世友同一时期同级别的人都当上了兵团司令员和政委,唯独他没有当上兵团司令员和政委,在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的57人中,许世友的排名也是靠后的。以他的性格,如此的结局怎能不恨粟裕大将?

当然,撤了老资格的自以为是且性格暴烈的许世友,杀一儆百,从此华野众将谁敢对粟裕大将抗命?撤了他,华野在往后的战役中仗越打越顺,越打越大越打越强。

后来关于许世友的书中写到济南战役时,大概没有搜集到毛泽东与中央军委“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的重要电令,便将华东野战军全军指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降为与许世友并列的人物。书中说:“华东野战军首长研究决定:以山东兵团加上外线兵团一部,占参战兵力的44%,共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由谭震林同志和我负责。以参战兵力的56%,约18万人,组成打援兵团,归粟裕同志指挥。”

真实的历史是,书中“研究决定”济南战役的“华东野战军首长”正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大将;而“打援兵团,归粟裕同志指挥”,也是打援集团归华东野战军总部直接指挥,并同时指挥攻城集团,如同东北野战军二打四平时,由李天佑担任攻城总指挥,而东北野战军总部即司令员林彪直接指挥打援方向一样。

书中还说:“陈毅同志和谭震林同志还亲自到参战部队作战前动员,激发了无比高昂的战斗士气。”而历史真相是,陈毅早已于1948年5月调往中原,担任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济南战役时,陈毅依然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原,不可能“亲自到参战部队作战前动员,激发了无比高昂的战斗士气”。倒是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大将曾到攻城西集团宋时轮部队作战前动员。

因为这些一目了然的失误,许世友这本书只有一个“许”字属于他的回忆录,其真实性便大打折扣。看来,文化不高可以救命,可以升官,但若弄起“传诸名山藏诸后世”的史书来,到底还不能继续“通吃”。

责任编辑: 东方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509/73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