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胡耀邦去世前不久对孙女的最终嘱咐

—5位家人回忆“两个没想到”的胡耀邦

作者:

1989年年初,胡耀邦到广西休息,他的孙女胡知鸷放假期间到广西去看他。有一天,胡耀邦牵着孙女的手在南宁宾馆散步时对她说:“丫头,你现在的年龄比爷爷当年离家参加革命的时候还要大,爷爷离开家的时候还不满15岁。今后的路你自己要走好……”然而,这竟是胡耀邦最后一次和孙女长时间的说话。

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图源AFP/VCG)

今天是胡耀邦诞辰101周年纪念日。

1915年11月20日,他诞生在湖南浏阳的普通农家,之后投身火热的革命,直至成为重要的中央领导人。

在离开总书记工作岗位之后,他曾经这么说:“我这辈子有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在我退下来以后,还有这么好的名声。”

有关胡耀邦的书籍文稿已经很多。在这么多有分量的记忆面前,笔者只能选取其中一部分,看看他的5位家人记忆中的老人是什么样的。

儿子

胡德平:父亲批警卫参谋“近视”

1975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胡耀邦恢复了工作。之后一步步从部级干部升至总书记。

大儿子胡德平多年来与父亲接触很多,对许多生活细节也印象深刻。

据他回忆,胡耀邦对内部同志的宴请,非常提倡四菜一汤。“当他在1980年左右知道全国全年的公款宴请竟达到200亿元时,他既痛心公款浪费,更忧虑一些同志究竟把多少心思用于发展经济,用于体制的创新。”胡德平说。

为何胡耀邦提倡四菜一汤?

胡德平提供了一则史料。1981年5月2日,胡耀邦给他讲了一则逸事:“1953年9月的一天,我出国访问回来。主席在丰泽园的颐年堂(请我)吃饭,(主席平常是)三菜一汤。叶子龙同志说,主席的习惯是三菜一汤,这次请你是四菜一汤。下午两点半吃的。主席临时请来罗瑞卿同志。吃完饭以后,我们共同乘车到现在的八一湖一转。天快黑时回来。”

跟胡德平说这段逸事时,胡耀邦还住在富强胡同。

1984年,他们要搬到新住址去。胡德平回忆:“父亲的一个警卫参谋也跟着我们一起搬,但想把他原来的房子留下来。我父亲就说,我们的房子要交给团中央,你把你现在的房子也交出去,我们(现在)的政策(是)富民政策,就是让人们今后用自己的所得,可以买得起房子,买得起汽车,你不要这么近视。”

1988年8月,胡耀邦在烟台休息,胡德平带着两个孩子去看他,胡耀邦引李白的诗作了一首《饮酒歌》,反对那种浪费公款吃吃喝喝的行为:“‘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酒价年年涨,酒瘾月月添。量小非君子,醉昏才算仙。滚他妈的蛋,为政在清廉。”

鼓励儿子第一个月工资给家人买礼物

1953年,4岁的胡德华说着一口四川方言跟随母亲来到北京

在他的记忆里,胡耀邦“很和蔼,特别喜欢孩子,别人的孩子他也喜欢,当时团中央气氛特别好,除了工作朝气蓬勃之外,在生活上特别融洽。我爸会带别的干部的小孩出去玩,别人也带我们家的小孩出去玩,整个机关里面特别温馨。”

胡德华儿时是个结巴,有意思的是,从小就喜欢演说的胡耀邦也有些口吃。“大人总说‘哎呀,你就是学你爸’。父亲开会的时候‘啊,那个那个’,我也跟着‘啊,那个那个’……最后他生气了轰我走,我就跟他做个鬼脸跑了。那会儿我爸和王震见面,人家都管他叫结巴子。”

全家团圆的幸福时光转瞬即逝,很快“文革”开始了,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派”,胡德华也受到牵连,当时他还在上高中,理想是考清华大学、做工程师。然而刚读完高一,他就被分配到北京市政二公司工作,负责修马路。对于儿子当工人,胡耀邦并无异议,他还鼓励胡德华用第一个月工资给家人买礼物。

胡耀邦去世时,胡德华是唯一一个守护在病床边的亲人。他目睹父亲的心电波骤然变成一条直线,整个人都蒙了。至今,他都不愿多谈那一天的情形,只说了一句“太沉重了”。

女儿

满妹:“我看到两种人”

笔者曾专访过胡耀邦的女儿满妹。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胡耀邦,家里曾经有过很多来客。满妹自己的总结是,她看到了两种人:“一种是在我父亲境遇好的时候,天天到我们家来吃饭来聊天,有的人一天来吃三顿饭,或是每个周末带全家的人到我们家来。但是我父亲状况一不好,他们就不来了,尤其是我父亲的一些同事和朋友;另一种人在我父亲状况不好的时候,仍然来,主要是他们的子女们。因为在父辈不方便来的时候,子女来还是相对方便。”

对于前者,满妹表示,“我父亲对人从来都是理解、关心和帮助,从来没有计较过任何人,因此任何人对他的态度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这类人的一些做法,满妹称,“我觉得,我父亲和我们家对此都是理解的,当然理解和认可是两回事。”

满妹说,“我父亲是一个戏剧性的人物,他一生上上下下多少次,我觉得这些境遇反差对于他和我来讲,‘意料之外’‘意料之中’都是有的”。

孙女

胡耀邦叮嘱:今后的路你自己要走好

孙女胡知鸷的名字是胡耀邦取的。

他首先定了“知”这个字,随后定了“鸷”字。

“鸷”在辞源上解释为:鸟类之猛者曰鸷;兀性之猛者曰鸷。他希望孙女的性格能像鸷鸟一样不怕困难,勇敢又坚强。为此,他还特地写了一篇《取名初议》。

1989年年初,胡耀邦到广西休息,学校放假后,胡知鸷到广西去看他。有一天,他牵着孙女的手在南宁宾馆散步,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丫头,你现在的年龄比爷爷当年离家参加革命的时候还要大,爷爷离开家的时候还不满15岁。今后的路你自己要走好……”

没想到,这竟是胡耀邦最后一次和孙女长时间的说话。

侄子

父亲当年跟叔叔发了火

胡德资,湖南浏阳市中和镇巷坊村农民,是胡耀邦的亲侄子。几十年来,他没有离开过这栋已有160多年历史的祖屋,他也是住在离耀邦故居最近的胡氏亲属。

胡德资回忆,第一次见到叔叔胡耀邦是在1963年冬,那年13岁的他随父亲胡耀福赶到十几里外的文家市去迎接叔叔回家乡视察。

“2月6日,叔叔还特意在老屋里过了一夜,和父亲拉了拉家常,以后就再没有回老屋住过。”

“叔叔很清正,也很严厉。”这是胡德资对胡耀邦的一贯印象。

1983年,胡德资和妻子叶秋娥被安排到岳阳化工厂工作,叔叔胡耀邦知道后认为是走后门,搞特殊,予以反对。于是,胡德资和妻子又回到了乡下老家务农。“当年为这事,父亲在北京对叔叔发了火。但叔叔是党的总书记,我们这些亲属当然要维护他的威信。”胡德资说,“这几十年,我们一家人习惯了自力更生,很少麻烦叔叔一家。不过,我们常去北京看望叔叔、婶婶,每次都带点家乡的冬笋、腊肉糯米等土特产,他们很高兴。现在婶婶李昭还健在,我和孩子们也常上北京看望她老人家。”

1995年,胡氏祖屋被湖南省政府确定为胡耀邦故居,并进行了修缮,胡德资和哥哥胡德安当年从祖屋搬出,分别另外选址盖房。

“我们人出来了,但心还在老屋。”胡德资说,“胡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特别是叔叔胡耀邦在祖屋里度过了少年时代,走上了革命道路。我的父亲母亲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老屋。”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北京青年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1121/83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