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陈寅恪家史:侵华日军不敢做的事造反派做到了

—陈寅恪先生为何一生不写近代史?

陈寅恪这位学贯古今,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被称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为何不写中国近代史呢?陈寅恪先生的祖父涉及到戊戌变法,父亲经历过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而陈寅恪先生年近中年,却双目失明,到香港避难,晚年时又屡遭红卫兵造反派折磨。陈说了一句:“我的家就是近代史”。

陈寅恪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图源:VCG)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夫人唐筲,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女教师,在清华园相识,两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结婚。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

据说,清华图书馆元老毕树棠先生曾经问过陈先生,陈先生告诉他“恪”应读ke音,他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què,你不予以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有这个必要吗?”另一个版本是读què,据说,陈先生本人就说过此字读què(传说而已,羌无实证),所以他的夫人、女儿、助手、学生都如是读。这些都是口耳相传的说法,叫人莫衷一是了。

还有种说法是陈寅恪祖籍是江西义宁,属于客家人,客家话读“què”.,但是后来在陈先生回复牛津大学的聘书时,已经将“恪”读ke音了。所以,怎么读都行。现在大家通行普通话,就读ke音好了。

这位学贯古今,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被称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为何不写中国近代史呢?

陈寅恪的爷爷叫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推行新政,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实施光绪的新政措施,最后百日维新失败,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百日维新宣告失败,陈宝箴以“滥保匪人”被罢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22日去世。

陈寅恪先生的父亲是陈散原,又叫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老先生一生没有做官,但是是一个大诗人,晚晴著名的诗人之一,1937年陈三立老先生年纪衰老,身体多病的时候,卢沟桥时间爆发,北平沦陷,老年生身体不适被困北平城,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食周粟。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1941年珍珠港时间爆发后,日军席卷东南亚,香港沦陷了,日军包围了陈寅恪先生的住宅,有一个日本军官走进这个宅子,发现一个老者一身素衣端坐厅上,双目接近全盲,静静的等待着到来的人。日本军官就用日语责问陈先生:“你是什么人?为何一人在此?”突然这个瘦小的老人爆发了,用一口标准的日本东京大学的纯正日语,把日本军官一顿痛骂,而这日本军官正好也是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东京大学,或者说日本人特别讲究长辈和晚辈,学长和学弟的关系,一听口音就知道这是我师哥啊!立刻鞠躬退出,并给手下下令保护这个院子,谁不不遵打扰。陈寅恪先生因此免于受难。陈先生在年轻时期游历世界各国,就读与很多大学,但是没拿到仁和一张的毕业文凭,因为每次陈先生学不满课时数,老师就没得教他了,老先生也绝不会耽误一分钟,跺脚就走直奔下一个大学,所以一辈子一个学位都没有,也没有人知道他去没去过日本,会不会纯正的日本口音。

中共建政后,国务院副总理人称为“南霸天”的陶铸敬重陈寅恪的学识和人品,1957年亲自关心陈寅恪的眼疾。1962年,陈寅恪滑倒于浴盆内,右腿折断,陶铸派三名护士轮班照顾。文化大革命时,陶铸被江青打倒,陈寅恪同时遭到迫害,红卫兵冻结寅恪夫妇工资,陈多次写书面检查交待,声明:“我生平没有办过不利于人民的事情。我教书四十年,只是专心教书和著作,从未实际办过事。”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被洗劫,有诗云:“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他的学生刘节曾代替他受批斗,尽管如此,造反者依然发明了对付盲人学者的独特批斗法,甚至将喇叭设在他床前,“让反动学术权威听听革命群众的愤怒控诉”。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在广州逝世。

陈寅恪先生的祖父涉及到戊戌变法,父亲经历过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而陈寅恪先生年近中年,却双目失明,到香港避难,晚年时又屡遭红卫兵造反派折磨。有人就问陈寅恪先生:你能指导你的学生做近代史,你为何自己不做?陈寅恪先生默默不回答,最后被问的人多了,先生说了一句:“我的家就是近代史”。陈寅恪先生可以在方法上指导学生做近代史的研究,但是自己一生不做近代史。

责任编辑: 东方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516/93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