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汤兰兰案:媒体在吃人血馒头吗?

一篇稍微“敏感”的报道要出街,比我们以为的要困难得多。

咒骂媒体和记者是容易的,聚焦案件疑点是困难的。

​​微博上铺天盖地在骂写出《10年前,14岁的她以性侵等罪名把全家送进监狱,然后失踪了……》的澎湃女记者,并得出“媒体堕落,媒体在吃人血馒头”的结论,作为前记者,颇多感慨。

当然,必须要承认,报道是有偏颇的,记者不应该把焦点放在“寻找受害人汤兰兰”上,更不应该放出她的个人信息。

然网络上以暴制暴,人肉女记者并公布其隐私,这跟之前“我反对网络暴力,但我支持人肉刘鑫”是一样的,逻辑令人啼笑皆非。

很想趁机说一下当下的媒体环境,作为一个在传统媒体做过3年,又转做新媒体的人,我想自己不仅是个观察者,而且是个亲历者,有小小的发言权。同时也顺便回应朋友圈那几位一直说记者吃人血馒头的朋友。

(一)

没有人关心真相是什么,人们只是着急地想表达观点。

大家应该记得,上一个全国关注的案子是江歌刘鑫案,对这个案子的关注在去年11月中旬达到顶点。我们回想一下,可能还记起,当时朋友圈铺天盖地都在转这三篇文章:

《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咪蒙)

《刘鑫,江歌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东七门)

《江歌,你替刘鑫去死的100天,她买了新包包染了新头发》(她刊)

其实在这之前的两个月,澎湃新闻就做了一篇很详细的报道,《留日女学生江歌遇害311天:一个母亲的“爱、恨、执”》,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克制,不仅采访了当事双方,描写了双方的第一次见面,还帮刘鑫做了化名处理。

但在当时,这篇严肃客观的调查报道没有引起多少波澜。

一直到11月,自媒体大号开始放大其中某些点,编造一些人神公愤的细节,直接了当替读者表达观点,于是舆论沸腾了。

举其中两个例子:

咪蒙在文章中说,“刘鑫男友找上门,要和刘鑫谈判,江歌为了保护刘鑫,让刘鑫先进门,自己在家门口,被刘鑫男友捅了十几刀,活活被捅死,倒在血泊中……”

当时审判结果未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江歌是为保护刘鑫而让她先进门,传统媒体不敢这么说,而自媒体大号敢这么写,读者一看,愤怒了,纷纷表示,这个人刷新了做人的底线。尽管后来审判表明,江歌后进门是为了去取报纸,不是所谓的保护刘鑫。

她刊在文章中说,刘鑫做了新头发,和新的闺蜜一起开开心心自拍,而配图却是她和江歌之前的合影,将江歌打了码。

然而读者不care这些。

王志安做了25个采访视频,让双方表达观点,但阅读量远远不如咪蒙、她刊这些带节奏的大号,谁要去看他们说什么,你只要告诉我个观点就好了。

哪怕只要看一眼江歌妈和刘鑫的微信聊天记录,就知道那些被疯狂转发的文章错得有多离谱,但谁要去看啊,你只要给我个观点就好了。

没有人关心真相是什么,人们只是着急地想表达观点。这是当下的媒体环境之一。

咪蒙在今年年初一次分享会上说:“观点越来越重要,观点不仅仅是观点,观点是引爆点。……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自媒体的本质不是媒体,而是人,人太重要了。”

去年有句话说,自媒体太多,事实不够用了,说的就是这个。

然而自媒体赢了,为什么?

因为客观严肃的调查报道必定是不好读的,是需要一定阅读成本的。而自媒体将事实嚼碎、简化,加上必要的夸张和放大,编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大量使用短句,使用情绪化表达,读者不需要思考,甚至不需要阅读成本,就分分钟能达到阅读高潮。

而随着各大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公众号,有时会模糊掉自己的写作立场,他们也想获得好的阅读量,得到更多人的转发。昨天我和编辑开玩笑说,上次江歌案澎湃新闻输了,所以这次他们要把一篇严肃的调查报道写成一个好读的有争议的故事,当然,这只是玩笑话。但这种矛盾确确实实存在,特别是在这种大众不关心真相,只想表达观点的媒体环境下。

(二)

舆论环境比我们认为的要紧得多

这件事情真正的悲哀在于,如果我们看了澎湃这篇报道,觉得很有偏颇,那么可以找同类报道来参照对比,但是在汤兰兰这个事件上,全国,没错,全中国,只有澎湃这个报道。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其实,《南方周末》也就此案做了报道。然而,《南方周末》的稿子在出街前被要求撤下,当事记者在1月19日把稿子发到自己的公号,在获得一万多次阅读之后被删除(消息来自方可成,前《南方周末》记者)。

我从方老师处得到这个稿子,《南方周末》这篇调查报道更加详细,介绍了这个案件,并对其中的几个疑点提出质疑,没有将焦点放在寻找汤兰兰上。如果进入公众视野的是这篇报道,而非澎湃新闻那篇,则不会引起舆论这么大的争议。

然而这篇看起来客观严肃的报道,却出不了街。调查记者在业界公认是最辛苦的,新闻单位的投入也是最大的,但是常常面临付出和结果不成正比。舆论收紧后,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报道出不了街更是常事。于是愿意继续做的人就越来越少,中国在册新闻调查记者仅剩175人,这不是玩笑话。

《南方周末》那位记者把调查结果发到自己的公号,结果也被删。如果不是澎湃这篇带着偏颇的报道,我们大概永远不知道,中国北方的农村,发生着如此的罪恶。

方可成写了一篇《“汤兰兰案”报道:容易的事和困难的事》,刚发出来,自己还没来得及转到朋友圈,就被删了。我们不知道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

说这些只是想说,一篇稍微“敏感”的报道要出街,比我们以为的要困难得多。

(三)

咒骂媒体和记者是容易的

聚焦案件疑点是困难的

最后,借用方可成的话,“咒骂媒体和记者是容易的,聚焦案件疑点是困难的”。

报道出现偏差,当然应该批评,媒体也应该接受。只是目前的火力全在于去对付这个女记者,而忘了去聚焦案件的疑点。

细度《判决书》,会发现疑点重重,媒体应该追问,公众更应该追问,为的是让我们以后拥有一个法制昌明的国度。

网络上竟然有人说,公检法已经有定论了,媒体瞎掺和什么?我的天,我们国家的冤假错案还少吗?聂树斌已经被忘了吗?

澎湃的追问是值得肯定的,况且还处于这么大的管制压力之下。

没有媒体,更多的人血馒头被吃,而不被我们所见。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自由微信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205/106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