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陈毅追悼会上赫然出现穿着睡衣的毛泽东

作者:
1972年1月6日,身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71岁的陈毅逝世。开始时,毛泽东并无意参加陈毅追悼会。但就在最后一分钟,天马行空的毛泽东突然决定参加。周恩来虽然被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但显然他十分乐意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挑战,于是马上按毛泽东参加追悼会的规格,尽最大可能重新安排追悼会事宜。

1972年1月6日,身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71岁的陈毅逝世。开始时,毛泽东并无意参加陈毅追悼会。但就在最后一分钟,天马行空的毛泽东突然决定参加。周恩来虽然被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但显然他十分乐意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挑战,于是马上按毛泽东参加追悼会的规格,尽最大可能重新安排追悼会事宜。

毛泽东来了。他来得那么突然,可能几分钟前,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所以,他并没有更衣梳洗打理,而是就那么着来了:帽子摘掉后,看得出来,头发有些乱,显然没有好好梳一梳。毛泽东脚上蹬着那双当时人们都十分熟悉的“老头乐”布鞋,穿着看上去十分宽大也一定很舒适的大睡衣,外面套件厚厚的大衣,就赶到了现场。

毛泽东左嘴角显然起了些泡,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上火了”。四个月前,林彪搭机叛逃,飞机在蒙古沙漠出事坠落,结果机毁人亡。这件事使毛泽东大为震撼应该是事实,因为明眼人会发现,此后,毛泽东出镜率开始减少。身体状态,也明显大不如前,整个人看上去仿佛一夜间变得老态龙钟起来。估计这四个来月的时间,恐怕是毛泽东一生中相当不愉快的日子吧。那个整天手举《毛主席语录》本的人,居然以那种形式和他彻底分道扬镳,怎能不上火呢。这也许就是毛泽东没有更衣梳洗打理就前往陈毅追悼会的原因吧。

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刊发了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消息。附带的照片,被处理了一下:陈毅夫人挽着毛泽东的左臂,有些依赖的样子,朝半空张望,似乎说着什么。毛泽东的睡衣部分当然被裁剪掉了。因为身穿睡衣参加追悼会,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但显然毛泽东似乎关注的并不是什么睡衣不睡衣,而是当时的政治形势。

这次追悼会后,有句话被流传开来,据说是周恩来安排特意传出来的:毛泽东说,“陈毅是个好同志。”至此,缠绕在陈毅身上的“二月逆流”阴影,不再成为政治羁绊。此后,一些老革命们开始恢复工作,这客观上为邓小平的几年后的再次出山,奠定了某种淡淡的政治基调。(张放)网易

毛泽东为何穿着睡衣参加陈毅追悼会?

毛泽东本人也在政治上作出姿态,修补同党内军中老干部的关系。他知道当年为了扶植林彪当接班人,在政治上伤了不少人,特别是军中的老帅们。为此,毛绞尽脑汁来洗刷他和林彪之间的关系。还在林彪刚刚出逃后形势最紧张时候,毛把所有紧急应变的事情一概交给了周恩来,而他本人则把心思放在如何为自己解释开脱上。他把林彪的历史老账翻出来,一笔一笔地算,列举了林彪自井冈山以来所犯的十六条错误,在政治局内部进行传达。接下来,毛又在权衡利弊得失后,硬着头皮批准了对他本人大张挞伐、杀伤力极大的《"571工程"纪要》作为批判林彪的罪行材料印发全国。

毛泽东的这番用心,在当时的中共领导层中,只有周恩来才能多少体会出来。据主管林彪专案的纪登奎说,在是否向下公布《"571工程"纪要》的问题上,他一度很踌躇,认为这份东西对毛的形象损害太大,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副作用,倾向不对下公布。但他吃不大准,为此找周商量,谈了自己的想法和顾虑。周听完后表示,主席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他自己的考虑,建议报送毛,由他本人来决定。

另一方面,惯于从历史故纸堆中寻觅政治灵感的毛泽东又从历代文人墨客的怀古诗中,为自己当初选择林彪作为接班人寻找说辞,进行开脱。像当时在社会上流传一时的唐朝杜牧的"折戟沉沙"和白居易的"辨材"、"周公恐惧"等,都是毛刻意挑选出来的。其中像"试玉还须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一类诗句,便是借古人之口来为他找台阶下的。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在政治上刻意作出姿态,安抚那些曾因"大闹怀仁堂"而被打入冷宫的军方老帅们。从一九七一年秋冬开始,他不断在小范围内吹风,为"二月逆流"正名,把文革中几位老帅挨整的账全都算在林彪的头上,提出:不要再讲"二月逆流"了,它的性质是老帅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关、戚。并表示:大闹怀仁堂,缺点是有的。你们吵一下也是可以的。同我讲就好了。说到这里,惯于做戏的毛还煞有介事地诘问叶剑英:你们那时为啥不来找我嘛?你们写写,我批上几句嘛!

周恩来自然乐见毛泽东在政治上作出的这种松动,但心里也很清楚此举并不是真想给"二月逆流"平反,不过是想借此化解党内的怨气,缓和一下和老干部的关系罢了。因此,周一开始并没有马上见机而作,大事渲染毛为"二月逆流"恢复名誉这件事,为解放老干部造舆论,以免操之过急,惹毛不高兴。他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毛在政治上作出更明确的表示。随后的陈毅之死,正好为他提供了这样一个的机会。

应该说,周恩来对陈毅之死心里是很难过的。两人曾是几十年风雨同舟的老战友,相知甚深。文革中,周为了保护陈毅,曾经以身作盾,费了不少心血。不过,周自觉对陈毅也有亏心之处,在他被打入冷宫后关照不够,特别是在庐山会议的大会上还当众点了"二陈合流"的问题,把陈毅弄得灰头土脸,在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对此,周是心里有愧的。如今老友归去,按照人之常情,周恩来自然是希望能够把陈毅的追悼会开得隆重些,以便能够多少补救一下内心的愧疚。而且这样做还有一层的考虑,那就是借治丧在政治上为陈毅恢复一下名誉。但是,周一开始对此却有些踌躇,因为陈毅究竟是当年"大闹怀仁堂"的十角之一,因为直言批评文化大革命而触怒毛泽东,成为全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党内"老右"的代表人物。现在毛的态度虽然有所改变,但并无意从根本上改弦更张,况且当年充当反击"二月逆流"打手的中央文革一干人还在台上,也会找碴生事。这些因素是周恩来在为陈毅恢复名誉时不得不考虑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在政治上惹出麻烦,周恩来决定退而求其次。他在随后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陈毅丧事时,并不坚持追悼会一定要按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规格,而只是表示他本人一定要参加,并且要见报。对陈毅的悼词,他更是煞费心思,字斟句酌地补写了一段对陈毅一生功过的评价,说陈毅一生"努力为人民服务,有功亦有过,但功大于过"。接下来对"功"实写而对"过"虚写。这样,既避免刺激党内文革派,又彰显了陈毅在历史上功劳,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为他恢复名誉的目的。

改完之后,周恩来为慎重起见,又把陈毅的悼词送给毛泽东审阅,请他作最后定夺,并在附信中说:

"陈毅同志是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人,我增改的一长句,对党内有需要,但如发表在报上,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猜想,究竟如何为好,请主席指示。"

毛泽东不愧是善于在政治上借势行棋的高手,他在审阅陈毅悼词时,大笔一挥,将上述周恩来精心补写的几段评价陈毅一生功过的文字悉数勾去,表示:"功过的评论,不宜在追悼会上作。"不仅如此,毛在追悼会举行的前一刻,还突然决定抱病前去参加。

本来,自林彪事件以后,毛泽东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门了,终日卧床不起。这固然是和毛在精神上受到林彪事件的重创有关,同时也是流年不利,祸不单行。据毛的保健医生李志绥回忆,毛因在庐山会议后得的肺炎久拖不愈,这时噎病得很重,身体十分虚弱,行动困难,走起路来,两腿像是两条木棍子似的在地上挪动。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硬是冒着数九严寒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自然不是寻常之举。不过,如果认为这是毛出于悼念井冈山时期的亡友,或是对当年直言谏诤的党内军中的元老大发"无产阶级震怒"一事内心有所愧疚,那就错了。实际上,毛此举更多的是故作姿态,在政治上收揽人心,安抚在文革中吃了下少苦头的党内老干部。

据知情人说,毛泽东本来并没有决定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但后来听说陈毅死后,三0一医院门口自发地聚集了不少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水的老干部。他们站立在寒风中等候,久久不肯散去,坚持要向陈毅的遗体告别,而且人数越聚越多,这件事后来惊动了高层。毛正是在看到这一点后,才在最后一刻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的。

周恩来被毛泽东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不过在看准毛的意图后,这回他不再犹豫,立即施展了善于见机而作的本领。他一面紧急布置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设法解决取暖问题,加强警戒,为毛的到来做准备。一面当机立断,趁机提高陈毅追悼会的规格,通知所有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和全国人大、政协的负责人出席追悼会,并决定追悼会由他本人亲致悼词,还破天荒地邀请了正在北京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出席。然后,他又抢在毛之前赶到八宝山,亲自布置会场,并把这一消息告知陈毅的遗孀张茜。

追悼会前,毛泽东在周恩来、叶剑英等党内军中的一干老人的陪同下接见了陈毅的家人。谈话中,毛友情悲戚,肯定了陈毅的一生,而把陈毅抑郁而死的责任完全推给林彪,称:我们的老帅,他一个也不要,要是林彪的阴谋搞成了,是要把我们这些老人都搞掉的,云云。其实,当年正是毛泽东为了给九大的召开铺平道路,决定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大批"二月逆流",把陈毅一干人搞得灰溜溜。毛还在选九大代表时,当众表示陈毅"可做右的代表",给他造成很大的政治压力,心情十分沉重。对于毛这种善于逢场作戏的表演伎俩,当时在场的李志绥在其回忆录中有着生动的记述:

张茜进来以后,毛的服务员将毛从沙发上扶起来,迎上去。张螟步趋前。毛拉住张的两只手。

张满脸泪痕,向毛问好。

毛挤着眼睛,咧开了嘴,说:"陈毅是一个好同志啊。"

这时周恩来、叶剑英、朱德(朱当时并未在场,李在这里记忆有误-一作者注)等人纷纷赶到了。我听到旁边有人说:"毛主席哭了。"大家不禁唏嘘起来,整个休息室充满了抽泣声。

但是我没有看到毛流下一滴眼泪,尽管毛又嚎了几声。我常想,毛是极善于表演的,如果他是位演员,他可以成为一位名演员。他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控制和影响对方情绪的表情变化。

对毛泽东此举的用心,周恩来自然心知其意,但并不点破,而是顺水推舟,尽量扩大此事的影响,在政治上为解放老干部造势。尽管陈毅的悼词仍是老一套的党八股,但是周氏在追悼会上读得缓慢、沉重,富有感情,不足六百字的悼词,曾两次哽咽失语,更增添了会场里的悲痛气氛。追悼会后,周示意陈毅家人设法将毛谈话的意思传出去。直到中午后,他还在一些场台大为宣传这件事情,说:"毛主席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使我们这些老干部、使我们忠于主席的人,都很感动。"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晚年周恩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304/107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