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4日、5日、6日 为什么每一年的清明节会不一样?

清明节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少数与西历大致吻合的节日。在这天天,人们不仅祭奠祖先、缅怀先人,也要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一些细心的读者发现,2014年和2015年的清明都是4月5日,而2016年和2017年的清明却都落在4月4日。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史志成解释说,中国的农历有二十四个节气,它以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或中气,每个节气都有一个特定的时刻,而在公历中,并不固定在某一日期。

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几近一天,为修正它,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四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

史志成表示,节气时刻的顺延,有时会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至隔日;多了一天的闰年也会使得节气时间发生改变。当然,不管如何变动,节气的日期差异只会在3天内。

史志成强调说,中国民间有「四五清明」之说,但千万不要认为清明就固定在4月5日这一天。事实上,清明在公历中的日期会在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这三个日子中变动。

清明、寒食、上巳

作为清明节重要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代表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寒食之后重生新火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徵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就只剩清明节。

统计显示,公元1901年至1943年清明日期为4月5日或6日;1944年至1975年均为4月5日;1976年至2000年中,当2月有29日的闰年清明就在4月4日,其他年份则在5日;而从2008年开始后的20年中,凡逢闰年以及下一年的清明均为4月4日。

清明诗词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风传媒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404/1270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