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俗话“举头三尺有神明” 其实下一句更经典 却少有人知

为什么说“举头三尺有神明”?

古人因为信仰神灵,遇到某方面不如意,就会到祭庙中叩拜。这里举是指向上的意思,案是指摆放香火的供桌。原意是指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着你,如果你虔诚祈祷供奉的话,神明会显灵帮助你。

后来出现了引申义,表示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做任何事,你头上三尺地方的神明都会看得清清楚,所以任何人不要以为没有人在旁边就做坏事。是劝善规过的意思。所以后来又有了"举头三尺有神明","抬头三尺有神灵"等等类同的说法。 

但很多人只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但其实它还有下一句:"不畏人知畏己知。"

“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句话出自乾隆时期的清官叶存仁。

叶存仁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江夏(今武昌)人,曾长期从事地方河道管理工作。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正月,刑部右侍郎叶存仁受命代理河南巡抚。不久,乾隆选调他至湖北,联手刑部侍郎阿求阿审定了归州(今秭归)著名的纵盗冤良案。二人会勘此案,功劳不小。当年十一月,河东河道总督张师载病逝,乾隆下旨,调叶存仁改督河东。这也是对叶存仁不畏强权查贪腐、开河筑坝治水利的奖赏。

就在他连夜离开河南,乘船赴任时,河道上赶来一艘船。叶存仁趁夜而行,就是怕惊扰了老部下。谁知这些人还是赶来,送来了一些礼品。部下们美其名曰,聊表心意,恭祝叶巡抚荣升为叶总督。

送别之情不好拂,但送行之礼不能收。哪怕是舟行河中,月夜寂静,可避人耳目,可掩盖隐恶,却回避掩饰不了自己的良心。叶存仁心生感慨,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好一句“不畏人知畏己知”!自己都容不下收受重礼的恶劣行为,又何须别人来说自己不清白。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做人处世、行事为官的一种境界和操守。叶存仁不用严词拒绝,诗中已表明了他头顶三尺有神明、廉洁人生不受贿的态度,使送礼者们自然不好再强求。

“君子慎其独”,君子追寻的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的“慎独”精神。叶存仁表现了一位身历官场三十余年的老清官的洁身自爱、严于律己。这样的廉政风范,必然是长期坚守的清官活法,而不是孤芳自赏的巧官标榜。

孔子有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叶存仁宦途沉浮,但他的功过是非,他的治绩能力,他的职业操守,已然是历史的一道无法抹去的亮点。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这是一句老话,它不是迷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最普遍的道德准则,意思是说做人做事要有所敬畏。它的涵盖性超过法律,就算可以从法律的漏洞逃逸出去,也不可能逃逸出最普遍的道德准则。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这句话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清風明月逍遥客/清风扬帆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506/128533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