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合释:独立、守道、持德!

人的一生,每年都会发生一些令人高兴、自感幸福的事,也会发生一些不称心、自觉痛苦的事。如果把每年高兴的事连成一条线,那就是一生幸福的记忆,反之则会连成一生痛苦的记忆,这就是人生之“道”——人间道。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载: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此载放在小里看,主要指的乃是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放在大里看,则是指出了人要如何走自己的人生之道的哲理。

1、首先我们看其中的“独立”一词。

“独立”者,最早见于《老子》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三国曹魏时王弼注:寂寥,无形体也。无物匹之,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因此“独立不改”之义应解释为“形容道的绝对性和永存性”。由此可见,“独立”的“立”字并不是指站立之意。

汉初的学者在整理撰写《素问》时,是以黄老道家之学综合贯通古代医家之说的。因此“独立”之义,应继承老子之说。所以明代张介宾注解“独立守神”为“有道独存,故能独立,神不外驰,故曰守神”。

可见,“独立”并非指身体站立之形态,而更多为“自立自强”之意。所以要走好人生之道,首先便是要“自立自强”。

2、那么我们再好好认识,何谓“道”也!

《周易·系辞上传·第七章》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原义是天在上、地在下的位置确立之后,易道就在其中运行了。

所谓“易道”,就是天地变化运行的规律或原理。为什么天地设立,易道便自然行乎其中呢?根据易理,可以这样理解:天阳地阳、天刚地柔、天尊地卑,天地恰好是相反对立的,正是由于相反,相反的力量便会推动彼此的变化,而在相反之背后,其实亦有相亲之倾向,相亲便会促使彼此的结合。

当相反推动彼此的变化时,天阳变化到最后,阳的性质便要改变,因为只有阴和阳,并没有第三种力量和物质。因此阳极只能变为阴,老子便概括为“反者道之动”。当阳一变为阴,表面上仍然是阳,但微阴开始产生了。“多以少为贵,众以寡为尊”,因此老阳退位,少阴代而为主,而阴的性质是下降的,故会将天上的阳气带领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阳继续转化为阴,当降至大地时,阳气就会全部转化为阴气了。

同理,反之亦然,当大地阴气变化到最后,阴极就只能变为阳,少阳取代老阴而为主,阳的性质上升,便将大地的阴气,带领上升,到天上时阴气便全转化为阳气了。

于是阴阳两气永恒有序地升降上下,循环不止,这便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上传·第二章》;

再基于阴阳亦有相亲之性,两气相融便形成了万物,这便是“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上传·第六章》。

3、最后看看什么是“德”!

另外,由于阴阳两气的循环运动变化,也推动了万物之变化。于是形成了万事万物的出生、成长、壮盛、衰老、死亡的过程。由于这种循环是新新不停(虽然重复,但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生生相续(虽然不同,但每一次都与前一次有关)。这便是“日新之谓盛德”《系辞上传·第五章》。

所谓“日新”是在循环中有了演进,天地由于日新,才由原本只有一种的氢元素,演进成为参构万物的百种元素,天地亦由空无一物,演进而成万象更新、精彩纷呈的世界,这是天道的规律,而人道的规律则是遵从“阳仁阴义”之理,建立个人关系、家庭、团体、社会、国家。人类便由原始的野蛮、无知演变成为万物之灵、地球之主。可见天地阴阳之“道”,便是人类的仁义之“德”。

4、《道德经》的真正含义!

由此可见,“道”于天地而言是为“道”也!“道”于人而言是为“德”也!这才是《道德经》的正解。

因此,《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都是用以指导人的一生要“自立、守道、持德”之经,这是做人的基本,也是为人的最终信条,它贯穿于天地之间,也贯穿于人生始终!

《道德经》是人类参化天地之“道”,从而明白做人须持仁义之“德”的经。可见,你的人生是痛苦还是美好,持有“德”是多么的重要!这不只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而是生命得以正常生存的基本。因此,无论佛、道、儒,无一例外、最为强调的都是:为人处世、一切修行的核心是——“德”!!!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意识的宇宙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705/131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