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海归入职211高校后 又选择了“归海”

因为办公室条件差,就常去图书馆读书备课。馆内设备一般,更遭的是,厕所还是老式蹲坑,臭气熏天,虽远能闻。为此我入职没几天还专门写信给图书馆,从健康、心情、生活品质和推广国际教育等几个方面建议改善,但直到我离开,都没有变(大概领导或高职称老师都不会去用里面的厕所)。

为节省时间,行文从简。先讲本人基本情况,再列‌‌“归海‌‌”原因。

本人基本情况

读的人文学科,做博士博后大学的国际排名均是80以内。毕业后在国外加盟一联合办学机构主持教学管理。2015年因父母等原因回国内高校求职,但毫无人脉,且国外工作了几年,超过了国内大学要求的35岁了。

当时,有英语专著一部(出版商是英国一普通出版社),正规中英学术论文9篇。海投简历150多份后收到10个回复,其中5个有意向。最终获一985大学副高、两211校讲师入职机会,因985的专业不太对口而选了魔都某211。

‌‌“归海‌”原因

01

职称和待遇低

入职时给讲师,入职半年后经申请给中级职称。当时心想,国内同类青年教师都能生活,我也能,所以事前没有打听待遇信息,校方也没有主动提供(至今也不知道工资结构)。

等入职完了,好不容易争取到两室一厅的过渡房,以及工资到手,才赫然感觉到落差。每月薪水分两次发,总共净入4700。限期三年的周转房月租300元(未到半年涨到800),第四年租金是2300然后逐年增加,第五年就是5300。据说小区是2000年的农村安置项目,只有几栋属于大学,室内装修一般。小区内除入口外,夜间公共照明靠零星的几个挂于外墙上的老式带罩灯泡和居民窗子射出的光;地上常见狗屎。

后来跟同事接触,发现自己的职称和待遇跟国内博士后入职的老师一样。其实,海外名校还是很被看重的,跟国外某大学合作,领导屡次强调该大学的国际排名。这不,就有资深博后海归一入职就是特聘教授的。他应该是踩到哪个小区的‌‌“狗屎‌‌”而走运了。

话说回来,我这待遇(算上公积金等所有福利),只有我在海外做博后时的三分之一。由于职称低,限制了增加其它收入的机会,入职后增长的工资是工龄费(海外工龄不算)。

如此一来,三年一到我工资的一半要付房租,第五年时,我的工资不够房租。有人或说,五六年后已是副高了,待遇会更好。不清楚讲师与副教授之间的工资差距,但即便更好,也不够用,毕竟要养一家几口,房租也在涨。后来,以四比一的机会申请了个‌‌“浦江人才‌‌”,但领导说它不算省级项目,无益于升职。

还有人会说可以兼职。高校教师是份全职工作,需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没有科研的教学是背书,而科研是没有时间投入的顶限的。况且,去兼职了,还能于本职工作保值保量?还有人说可以申请项目。高校教师的生存要靠项目费来补充,这现象不合理。更何况,不是人人都能申请到项目。我这种年龄的人,申请大的因没啥前期积累不可能成功,申请小的又因超龄而没有资格。

而且,从已有的‌‌“浦江‌‌”来看,有了项目报销也是一个费时劳神又没有现金盈余的事。‌‌“浦江‌‌”算好的,因为里面有生活费不用发票就可以用。关于报销,各项开销若实报实销,项目的钱只能用到极少一部份。报销需要填交各种表,粘贴所有发票,都得花时间和精力,还要经受郁闷之苦,如此却换不来任何额外的现金收入,不值得!除非弄假发票,但这合理合法吗?

在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学文科老师做着跟国内同行一样的工作却拿超过我们5-6倍的待遇,这该用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两年,我也时常看到国内网上招聘大学老师和研究员的广告,待遇齐天,但都限于理工科。大陆的文科讲师平均年薪是7-10万,上海一个小三室的二手房要450万以上,照1年10万的收入算,不吃不喝要干45年才买得起。

一个追求国际大都市地位的城市,靠政策和地理等优势用超低的工资待遇欢迎那些为了某种目的青年学者,愿打愿挨,各取所需。但是,这合理吗?当然,这年头,对很多土、洋博士毕业生来说,能在上海找个有编制的高校教职,已经该谢天谢地了。所以,有些稍微蛮不讲理的或者没有留洋经历的人会反驳说:‌‌“境外好你去啊!‌‌”或者‌‌“谁叫你一定选一线城市?‌‌”对此,我不费笔墨,只想说:这样反怼并不是理性认识和回应现实问题的办法。

02

图书资料不足和办公条件差

图书资料欠缺,网络限制严重。这里单说图书,馆内好多国内出版的专业书都没有,国外的书刊代表性有几种,但纯文科的少。因为一套敦煌文书影印丛刊买了前三册,我竟然步步问到了图书采购部。得到的答复是,不会补齐了,已经欠债了,校长砍掉了一些文科书籍预算…。据说鼓励教师各自用项目经费买。这也不合理!因为,简单点说,不是人人都有经费;就算有,个人买比图书馆统一购置更浪费金钱、资源、空间和时间。

刚入职时没有办公室,后来改善了,与其他几人共享一间,但是连桌椅都要自己去捡教授们更换下来的,当然也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最令人气愤的是,教学所需的材料和工具都没有,电脑、打印和复印设备都不是公开提供的(去行政办公室蹭,或去图书馆自费打复印)。我不知道我国企业是不是也要求员工自己准备办公用具。我所经历的几个国家,所有教职人员(有些国家还包括博士、博后序列的人员)入职那天,办公座位或办公室就准备了桌椅、电脑和办公用的一切东西,甚至包括便条笺,用完了或者还有他们一开始没想到的用具再去行政处随时签字拿。教师备课和上课,不是办公吗?教学及相关活动肯定需要给学生和自己打印复印材料。为什么要自己掏钱或用项目经费,还要花时间去外面复打印然后回来报销?他们行政员是自己带办公用具来的?

因为办公室条件差,就常去图书馆读书备课。馆内设备一般,更遭的是,厕所还是老式蹲坑,臭气熏天,虽远能闻。为此我入职没几天还专门写信给图书馆,从健康、心情、生活品质和推广国际教育等几个方面建议改善,但直到我离开,都没有变(大概领导或高职称老师都不会去用里面的厕所)。

因为要备课,所以常去电脑室,但系统设定只能用四个小时。时间一到,没有提醒,系统直接将用户踢下线,致使忘了时间的人来不及保存文档。电脑时不时出故障,有时还停电,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也不更新,硬件残缺和破旧(比如键盘却键、鼠标失灵等等)也没人及时修理,一些同学离开后不下机,导致他人不能登陆,等等。

为什么同学们不愿意报呢?部分原因可能是值班的人态度差。我一般有事就要找人解决。某次突然停了电,我特意观望一两分钟,只见其他人都叹息,但没有人去汇报。我过去跟值班的人讲,他一幅漫不经心的样子,去把掉下的闸推了上去。因为电脑非正常关机,无法再启动了,没有来得及保存的文件也就丢了。另一次,我忘了时间,系统把我逼出来,但我的文档没来得及保存,也不愿硬拔优盘,就去找他。他很不耐烦地大声说,怎么又是那样。我说这是第一次,他说上次不是你?我说上次找你是我不能正常登陆。心想:也只有我当老师的才有胆量找你,因为你这态度,学生都不敢问。

图书馆应该是方便使用者的,同时还该有点人性化。国外的图书馆即便是游客,只要有合法带照片的证件都能给你一天内无限数次出入时间,而我们自己的教职人员和学生竟然会因为忘了带借书证除了回去拿就是没有任何方法进入!在我们这个讲究人情的社会,制度订起来后对一般人就是金科玉律了,但对有关系者,任何制度又形同虚设。

03

不能适应行政人员的官僚态度

可能因为人们习惯把行政和管理连用,或者由于其它原因,致使一些做行政的人就觉得自己是管理人员,是老师的老师,因为老师们去办事都称他们为老师,新人还得怯生生地用笑脸去应接长脸和不耐烦口气。

学校各类行政人员多数没有服务意识。图书馆内总台管理员基本一问三不知;电子横幅堂而皇之地定格在近二十年前的时间;财务处一排人坐着收纳核实交件,没有了笔、纸等一概不管,静观来者慌乱。某次我问他们去哪里拿,回答是不知道。那难道不是他们份内的事而是让来交件报帐的人自己准备?

我的其他困难从办《居住证》、争取住房到开课都有周折。最初入职有笔钱,某行政员竟然计划‌‌“吃‌‌”了我的发票。几天交流无果,死脑筋的我提出打电话找快递员核实时,他才说找到了。

因为居住证出了点幺蛾子,导致教师资格证难办(差点也影响到孩子上学),因为没有资格证就不能上本科课程,而不教本科课程,不仅影响年终考核,也没有教学补贴。但是,同时入职的同事却都能正常上课。又令我气愤的还有那次办出国手续的经历。不知道是后台硬还是什么原因,那个女的工作态度极差。从办护照到签证,好几次刚上班的时候都不在座位,旁边负责其它事务的工作人员还得叫人去找回来。

说好对方付费,但她事先不讲清楚政策和制度,使得我自己不得不支付签证、保险等费用。最恶劣的是,等我去还护照那天,直接给了个忽视。我礼貌性问好,并告诉她说来还护照和《出访总结》。她看了我一眼,不理睬,继续看其屏幕,最后还是旁边一个实习生(?)说‌‌“交材料?给我就好‌‌”。差点发飚,但是忍了,因为我很清楚,国内环境中,没有人脉的我不能‌‌“得罪‌‌”任何人。

说到制度,该大学在有些方面也欠规范。比如房子,与部门领导关系好点就可以早点分到,或者楼层选择就会好些。关键的是作为一个大学,从来不想到应该规范办事:合约期未半,就涨房租,事前根本不通知也不征求意见,更不要求重新签署协议。房租涨了,但工资不作相应的调整。图书馆闭馆也不发邮件通知,用户非得到了去读门上贴的通告;电脑房没有停电或者做清洁也不通知或说明,用户来了都在外面等或者默然离开。关于这些,请不要用国情和习惯说话,而应该用是否利民便民和合理来论事。做些相关规定能花什么钱吗?负责相关工作的人责任心在哪里?

选择‌‌“归海‌‌”的理由还有很多,比如国内不要我这种最不赚钱的文科,又如还可以去一个办公条件、待遇、国际排名都比它好十倍的学校,等等,但是为了节省你我的时间,就此打住。

——————————————————

以下评论由CDT辑自网络:

UncleBen:国内的高校吧,先把你骗进去,然后把你折磨的不成人样,实际上有体会啊!因为啊,我就在这里面。

Star才’:目前基础教育教师薪资待遇都可以了,高中老师的薪资待遇可能是大学教师的2-3倍,大学教师薪资待遇惨不忍睹!而大学教师科研压力却不小,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希望国家能关注下,适当调整

炽熤:文章中说的行政人员的嘴脸真的是非常非常贴切,一个个搞行政的对教学什么的根本没有贡献然后个顶个的牛,还得尊称他们老师,真怀疑他们够不够格?然后图书馆贼奇葩,图书奇缺就算了,网上能查到显示还有存书,在书架找了几遍都找不到,问管理员,冷漠的回答,可能丢了,连个登记什么的都没有。都21世纪了,老炫耀国内什么什么发展快,能不能把这些培育基地的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提高一下?

盾:唉,到处都是坑,全国前十的学校又如何?除了名头还可以,其他行政管理,收入,福利都是一地鸡毛

playboy:有种莫名的代入感,人情事故太可怕了,行政管理部门真心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态度

走遍世界买面包:第一反应就是不然颜宁为啥选择去普林斯顿做科研

Grace:作者太不‌‌“淡定‌‌”了,怎么能用国外科研教学管理体系要求国内呢,回国进‌‌“体系‌‌”后连吐槽的心都没有了,要么走,要么忍

Rachel Wu:这里所有留言说的都是真的,作者说的也是完完全全就是这样,归国之前完全不知道,归国之后这些痛苦全部经历一遍!!!!!关系户大过天什么都行,没关系的把你累到死榨到干,管你是不是海归,管你发多少文章拿多少项目都是压榨对象,各种你想不到的方法。

Eric:十年前离开广州某211,那时那个学校大概就是楼主说的样子,十年后魔都的211居然还是这样?不过我前单位的图书馆厕所十年前就已经十分干净了。

Harry:让我想起了在魔都的财大和上外领证、报名的繁琐流程:

1、(本人当时常驻广东)在上海通过CATTI二级笔译后,需要查找证书领取地点和时间。中国考试网完全没有相关信息也没有相关链接,还是辛苦找到上海考试网的信息才知道具体流程。隔天订了机票飞上海。

找到财大外国语行政办公室后,发现几间办公室,只有一个中年女性在煲电话粥,聊的不亦乐乎。本人敲门打招呼也不理会。心想还会有其他人过来。干等了半个多小时,无人问津。我只能走进去打断她的愉快通话,问翻译证书是否在这里领取。她回了一句:‌‌“暑假期间不办理。‌‌”接着继续聊天。

2、硕士毕业到上海创业半年,准备报名CATTI一级笔译考试。规定需要打印报名表、身份证复印件和证书复印件到现场确认报名,材料需要通过审核才能网上缴费报名。递交材料时,被要求提交居住证复印件和本人档案归属地人才市场的印章。(我当时内心一万个MMP,要知道官网上没有列出且本人档案在广东)。

最后选择放弃上海考场,尝试报名广东考场。这个流程变得出奇简单:网上填写信息,缴纳报名费,完成报名。

我不明白,这么一个全国统一的职业考试,在同一个系统上报名,各地的报名方式还不一样???

上海整个办事流程的繁琐程度、工作人员的官僚闲人作风都让人十分厌恶。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就是刚入坑的老师,不仅要教学还要科研,每天累成狗,不发文章考核就不达标,没有奖金也就算了,还要扣钱。每个月到手6000,感觉马上要喝西北风了。评职称更难,文章基金之外,还要有教改项目,指导学生获奖经历,出国经历,是的,我有打算离职去公司了

宇过天晴:理工科并没有好到哪去行政人员权利登天了,申个仪器购买光审核审了十个月,之后还要走流程,做实验仪器基本靠借,问行政一问三不知,差旅费十个月了没给报销,自己搭进去两三万都说改革改革,你和他们讲国外行政如何服务,他们又说不能学习国外的制度打算转行了,开奶茶店都比做科研舒服

毛展:作者是被国内的官宣给忽悠了吧。真以为国内什么都已经赶英超美了。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回国就要做好从低端流动人口做起的准备。海外博士is nothing.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029/136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