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做人忌满 万事求缺

作者:

人活一世,最难走的路,是修行之路。

这条路上有三忌,做到了,就悟到了生活的意义。

1

一忌:对自己追求完美

有道是:鲈鱼鲜美,却多骨;海棠娇媚,但无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板,都是相伴相生的。

雷厉果敢者,可能粗率有余谨慎欠奉;文静内敛者,可能沉稳持重但不擅交际;体贴温和者,可能细腻多情但无气场;胸有沟壑者,可能立场坚定但固执己见。

总之就是,世间万千光华,人人只能取其一其二,不可全得。

因此,别对自己太苛求,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在竭尽心智的程度上,造船去赶海,而不是责怪自己为什么无法拥有一片海。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大型公司招聘助理。经过层层筛选后,剩下两个人,难分伯仲。面试官决定加试一道题目,来进行取舍。

加试的题目是:公司临时指派你全权负责一个项目的谈判,但前一天晚上,你和恋人分手了,此时你正心情低落、满腹不快。那么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处理?

甲的回答掷地有声:“我以公司的事为重,因为所有不利于工作的情绪,都是杂念,不必有也不应该有。”

乙却缓缓回答道:“我不是超人,没有好的状态,我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所以我会先请假一天,用来调整自己。”

两人回答完毕,面试官当场决定录用乙。并对困惑不已的甲解释她落败的原因:

“你对工作的激情很令人赞许,但乙的做法,才是真实的,因为她敢于承认自己的软弱。

我们的团队,更需要她这种能正视自己,不回避问题的员工。”

蔡康永在《奇葩说》里说,大部分人,常常会忽略自己最美好的部分。

对自己追求完美的人,总是把旁人眼中满意的部分,看成问题,然后为难自己。比如当当网创始人俞渝。

杨澜采访她:“你最不自信的地方在哪里?”她答:“长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俞渝每次出门之前,都要精心搭配衣服,揽镜自照一遍又一遍,仍然不满意。

但在杨澜眼里,面前的女人非常优雅,非常自信。对此,俞渝公开了她的秘诀:“放弃让自己成为不可能的人,然后全然接受自己。”

有一句话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所以人注定不是完美的。

苛求自己不够完美的人,就算卓然出挑,也依然会因为心里的阴霾而变得黯淡无光;

真正自我接纳的人,不会自我鄙薄,只把人生过得闪闪发亮。

余生,愿度量大一点,标尺宽一点,以松弛的态度,经营好不自弃、不自怜也不自苛的自己。

2

二忌:对他人求全责备

《文子•上义》有云:“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意思是,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德行无可挑剔的人。所以君子不求全、不责备于任何一个人。

与人相处、共事,可以高标准、严要求,但如果一直盯着错误和过失,那未免太过严苛,太不近人情。

一个有格局、有修养的人,一定是眼宽能容景、心宽能容人的人。

《战国策》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孟尝君遭到士大夫们的弹劾,被驱逐出齐国。为此,他心存愤懑。后来重新掌权了,自然就计划着秋后算账。

齐国大臣谭拾子看出了孟尝君的心思,就问他:“是不是还记恨着之前弹劾你的那些人呢?只有杀掉他们,你才会满意吗?”

孟尝君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

谭拾子听了,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你看那市集,早上人头攒动,晚上空无一人,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喜爱早市、讨厌晚市,而是以实际需求,来做出的选择。”

谭拾子的意思是,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所求。当你富贵了,自然来亲近,当你落魄了,当然要远离。世情如此,你不能要求他们与强大的人情世态为敌,来与你同好。

孟尝君听完,觉得谭拾子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放下了仇恨,赢得了赞誉。

所谓的不求全责备,就是对他人不一眼看扁、不全盘否定,而是体谅他的难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他人一旦有过失,我们就一棍子打死,那么放眼天下,只怕是坏人滔滔,好人寥寥了。

过去有错,不代表明天有失,更不代表一个人全无可取之处。

我们应该多去发现他人的长项,多去赞美他人的优点,不一味鄙弃,不求全责备。

这既是对旁人的宽悯,也是我们对自身境界的修炼。

3

三忌:对人生苛求圆满

在我们的一生中,常常会有很多期待,比如:

爱人赚钱有方,且体贴温柔;孩子聪明好学,且听话懂事;父母健康硬朗,还以我为重,无条件围着我的小家转;

朋友知心有趣,又视我为第一,无论有什么困难都会帮我兜底;自己事业小成,且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去精进,都能崭露头角……

总之就是,一切好事美事,都按照我的意愿存在着,还听我号令。试问,这样的人生谁不想拥有呢?

但是,有句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

才华卓绝如苏轼,21岁金榜题名,轰动京城,但没等到他开启锦绣人生,命运就开始一步步走向暗处。

先是母亲病故,他守孝三年;三年后,他重入考场,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但为官数年后,“乌台诗案”发,他被贬黄州。

从朝堂之臣,到耕种乡野,这人生起落、际遇跌荡,令苏轼自言:“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张爱玲的生母黄逸梵,热闹了半生,命运极富传奇,临终时却是孑然一身,人生也没有求得圆满。

她生得美,对一切新潮事物兴致勃勃,还是社交场上的宠儿,但她嫁的男人却与她“志不同,道不合”,婚姻在维持15年后解体;

她一生追寻诗和远方,61年的生命中,从28岁开始就一直处在旅行的状态,在33年间,西方到过伦敦巴黎苏黎世,下南洋到过香港去过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走遍了大半个地球,但在花甲之年,却孤零零病死在伦敦。

季羡林先生曾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苏轼有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们这个世界是“婆娑世界”,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缺憾的。或许,不圆满也是另一种成全。

4

做人忌满,万事求缺

水至清无鱼,人至真无友,山至高无树;饭,吃八分为饱;茶,倒七分为满。

做人忌满,万事求缺。

美丽的童话,只存在于毫无破绽的想象中,而人活一世,最不可能的是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最可能的是道阻且险、千疮百孔。

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在积极地修行,向幸福而生:

对自己,不追求完美,是一种大度的接纳;

对他人,不求全责备,是一种善意的宽悯;

对人生,不苛求圆满,是一种高远的期许。

《菜根谭》中说:事事留个有余不尽,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道德经》有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这苍茫人间,从来就没有十分圆满、毫无缺憾的人和事。

也许,最完满的东西,也是有残缺的,但它的力量永远不会衰竭。

也许,不完美的,才是常态,有缺憾的,才是人生。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卡娃微卡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312/142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