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民意 > 正文

张菁:期待“曼哈顿计划”启动 中共防火墙即刻被推倒

作者:
极权政府的死穴,就是事实真相的传播,而中共对内控制和对外隐瞒,则完全依赖这座阻断自由信息流通的防火墙,如果能够推倒这面防火墙,中共就会加速灭亡。而美国国会推倒中共防火墙的呼声,也随着“中共病毒”疫情的蔓延越来越高涨。

美国前白宫战略顾问班农在节目中采访美国智库,讨论建议美国政府推翻中共防火墙

5月9日,美国前白宫战略顾问班农在《疫情作战室(War Room)》节目中,邀请了美国智库“21世纪创新”的CEO、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总顾迈克尔-霍威茨担任嘉宾,谈论推倒中共防火墙、让中国人民得到自由的问题。霍威茨表示:“如果美国政府愿意的话,根据现有的国会预算案,国务院有可能动用到高达30亿美元的政府资金,结合美国一些大学的相关技术,攻击中共的防火墙。”

他认为,如果白宫和国务院能够采取行动的话,在今年大选之前(10月底),有可能推倒中共的防火墙,但“需要付出‘曼哈顿计划’那样的努力”,“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柏林墙。”

中共臭名昭著的长城防火墙是在1999年7月江泽民和中共掀起镇压法轮功的狂涛后,为阻止法轮功真相的传播,由江泽民的大儿子江绵恒主导,由方滨兴主持研发的,并安装在两大互联网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国家级网关的国际介面和主干网路省级网关介面处,主要功能是:关键字过滤、IP封锁、域名劫持、过滤HTTPS加密传输。与此同时,1998年公安部就开始策划的“金盾工程”(又称“全国公安工作信息化工程”)也开始立项、开发,并成为长城防火墙的重要部分。

防火墙的设立屏蔽了海外真实的信息,让中国大陆民众或是不断接受中共不断的洗脑,或是翻墙看世界。其也成为中共维持其政权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让中国人了解外部真实的信息,认清中共的邪恶并彻底将其抛弃,是解体中共政权一个极好的方式。

按照霍威茨的说法,推倒“这个时代的柏林墙”,“需要付出‘曼哈顿计划’那样的努力”。“曼哈顿计划”是二战期间为防止德国先行研制出原子弹,美国启动的一项具有“高于一切的特别优先权”的原子弹研发项目。背景是日军1941年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向日本,继而向德国、意大利宣战。“曼哈顿计划”开始于1942年,历时3年,总计54万人参与,当时耗资高达25亿美元。

该计划由美国政府主导,英、加支持,汇聚了世界顶尖物理学家、化学家、冶金学家、爆炸物专家等。该计划保密程度非常高,当时为其工作的超过15万人,但只有12个人知道这个项目全盘的计划,可见其对美国的重要程度。

“曼哈顿计划”于1945年取得成功,并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它在美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这就是在受到攻击和被动、落后的情况下,动用国家力量,依靠科技精英,众志成城实现成功逆袭的精神。

显然,推倒长城防火墙,美国同样要动用国家力量,对中共在网络方面实施精准的打击。美国人业已意识到,中共的谎言、欺骗、故意隐瞒、以及信息不透明,最大的帮凶就是中共的防火墙。它不仅剥夺了中国人享受真实信息的自由,更通过对其他国家掩盖真相而危害着世界的安全。此次中共病毒肆虐,就是因为中共在疫情初期掩盖疫情真相,让西方错过了早期防控的黄金时间,令440万人染疫,全球经济陷入萧条。

极权政府的死穴,就是事实真相的传播,而中共对内控制和对外隐瞒,则完全依赖这座阻断自由信息流通的防火墙,如果能够推倒这面防火墙,中共就会加速灭亡。而美国国会推倒中共防火墙的呼声,也随着“中共病毒”疫情的蔓延越来越高涨。

如果能真正推倒这座墙,无异于冷战后推倒隔断东、西柏林的柏林墙,让自由、民主的理念真正战胜共产主义极权体制。当年美国总统里根的名句——“推倒这面墙”!,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和高度的自由价值。

里根总统是第一位主张共产主义将会垮台的世界领导人,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说:“他的出现是这个世界的幸运。在里根呼吁戈尔巴乔夫推倒柏林墙后的两年,柏林墙就真的倒了,而11个月后德国便统一了。”

川普总统在2019年11月9日世界自由日发表的演讲中,也谈到了“柏林墙”。他说:“三十年前,东柏林和西柏林的人民共同推倒了极权主义的象征。在长达一万多天的时间里,矗立的柏林墙一直使人恐惧不安的想起世界的深度分隔,这是一道对自由和个人权力的邪恶屏障。当柏林墙最终倒塌时,它树立起战胜共产主义的标杆,民主原则里程碑般的胜利,以及近五十年的冷战以正义宣告结束。”“任何阻碍享有天赋人权的政府体制注定失败,因为自由之火无法扑灭。”

历史或许将重演,如果美国将比照“曼哈顿计划”来实施推倒长城防火墙的工程,以美国的顶尖信息技术和优秀的科学家,并非是不可能的。让我们期待着中共防火墙被推倒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 江一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518/145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