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中共陷GDP泥潭 换个马甲就能翻身?

—中共陷GDP泥潭 疫后经济重建靠什么

作者:

中共病毒重创中国经济,财政收入锐减。图为2020年2月5日空荡荡的北京街景。

北京两会的重头戏,5月22日,李克强宣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罕有未按惯例设定今年经济增长具体目标。

去年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下坡路,今年在疫情冲击之下,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部分今年上半年基本崩了,而且全球疫情不趋缓中国外贸亦将难有起色;其次是消费在疫情“零确诊”后并未出现报复式增长,说明相关政策刺激效果有限,现实是大多数民众“没钱怎么买”;余下就看投资,投资则仰赖固投基建。

在今年一季度,习李主持的会议曾多次点名“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及至5月14日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这既是为解决被欧美科技“卡脖子”问题,也是为促进经济的大力发展项目核心是数位、科技基建的“新基建”。

最高层定调科技创新产业将是当前经济增长新动能,但有陆媒调查报导,据不完全统计,第一季13省市区已公布投资规划金额,新基建的投资增速相比从前提高很多,不过投资规模相较老基建(传统基建)仍甚小,“铁公基”项目仍占一大半70%以上,因其拉动经济立竿见影。

由于新基建核心科技产业的生态是一个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光靠钱堆不出创新,但没有大量资金也烧不出成果,如芯片、集成体电路等所在的半导体产业都需要持续重金投入,补贴政策非长久之计,资本市场是最佳的活水来源,而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本市场是股市。

两会登场,5月21日沪指收跌,沪深两市成交量仅6200多亿元,这比前一交易日量缩近9%,且相较疫情峰期2月最大成交量直接腰斩,特别是上交所在新增科创板以来的成交量仍落后深交所,A股市场本身就缺钱缺信心。

而中资企业IPO(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曾经趋之若鹜的美国股市,现在则接连传出收紧政策,如美国参议院5月20日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只等众议院通过和特朗普签字正式生效成法律。另据外媒披露,那斯达克(Nasdaq)交易所将公布对IPO规模的新限制。诸如以上都被解读为针对中概股,不是将加大其在美股退市的概率,就是加大其上市的难度,包括亟需扩大融资管道的中资科技公司。

美国上市有可能此路不通畅,中概股还可以转往英国股市挂牌。日前就有外媒引述消息称,北京有关当局鼓励中企利用“沪伦通”(上海证交所和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到伦敦挂牌。

彼一时的是,今年1月,英媒BBC中文网报导披露,北京传出喊停沪伦通计划,还不清楚何时能够恢复。报导引述消息人士说,沪伦通被叫停,是北京不满英国挺香港民众“反送中”抗议活动。

而本次两会,人大拟定的“港版国安法”若表决通过,香港一国两制将形同夭折,势必引发英国方面谴责,届时沪伦通若再遭北京搁置,这意味今年下半年9月之前预计将有2至3家中企到伦交所IPO也要搁置。

实际上,沪伦通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并不活络,迄今为止仅一家华泰证券透过沪伦通在伦交所挂牌。媒体指出,英国为全球第五大股市,总市值2.4万亿美元,规模仍远逊于全球最大股市美国,其市值高达30.3万亿美元。美英两国股市孰能为中国经济及中企提供更多资金带动复苏,显而易见。

彭博报导,北京“新型举国体制”的新基建,不只是为了疫情后刺激经济,还有超越美国在全球科技霸主地位的意图。北京政府拟定新基建计划,迄至2025年的6年间,将投资10万亿人民币,预期带动中国本土科技巨头。

然而大陆股市分析人士表示,最关键的是这些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转型升级不是靠“新基建”的“撒钱”就能做到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经常被提起的中国半导体要角中芯,成立已20年,动用诸多资源成立的国家队,然而整体来说,中芯还差了台积电2至3个制程世代。

尤其是新基建的半导体产业无法急功近利,若要“六稳”、“六保”,当下还是要靠外企外资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就业人口超过2亿,换言之,约占就业总量的四分之一。北京疫后经济重建,比李克强两会工作报告更真实的声音或许是他在两会前的这番喊话:欢迎外企扩大投资。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523/145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