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名不过利 利不过贪”什么意思?古人的二个小故事告诉你答案

我国古人历朝历代都有着一系列经典的名言警句,有的是治世之道,有的是为人之理,有的则是纲常名教之说辞……其中大多数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对如今人们的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依旧起着一定的指导与教育意义。

“名不过利,利不过贪”就是这其中一句古话,其大概意思是说:名利乃是身外之物,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们没必要过分去追逐,无欲无求、知足常乐才是最本真、最自然的存在。在如今这个信息化与商业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达到这种无欲无求的境界着实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在圣贤群集的古代社会,我们的古人却将这种清新无为之态拿捏地恰到好处。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古人的三个小故事一起看看这简单的一小句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哲理与意味?

列子——无谓得失

战国时期的例子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他一生无官无爵,无欲无求,被当时人称作清心寡欲的哲人。相传,列子生活在郑国时,受到了郑相子阳的拜访,子阳听说列子的生活极其贫苦,于是专门让人给列子送去了几袋小米。

列子对前来拜访的官员表示再三地感谢,但却坚持不肯收受那三袋小米,最终那些官吏只能驮着米又回去了。列子的妻子为此还埋怨过她,当时的他们可以说是已经沦落到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地步了,妻子认为其不知变通,连自己的衣食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想着一些哲人之道未免太可笑了。

列子对此不予理睬,只顾作自己的打算,后来子阳在政变中被杀,与其有过纠葛的一些门客惨遭灭门,而列子正是因为拒收了那三袋小米侥幸逃过了一劫。后人皆说列子幸运,但若不是他身处困境却依旧无所欲求,无谓得失,又怎么能逃得过这血光之灾呢?

柳下惠——不论荣辱

春秋时期的柳下惠,与列子一样,也是个超然物外,如同神话般的人物。他曾在鲁国为官,主要负责掌管刑罚狱讼之类的活计,也算是过得比较如意。然而好景不长,当时的鲁国王权内部腐朽严重,国家处于岌岌可危之态,以臧文仲等人为代表的垄断独权者横行霸道,百姓民不聊生,柳下惠也因为自己的耿直得罪了这些人,前后共遭到了三次罢免。

然而柳下惠本身对此不以为然,他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没有争吵,没有不甘,颇有范仲淹的一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之态。后来有人问他为何无所忧愤,他竟对这个问题表示惊讶,在他看来,荣耀也好,屈辱也罢,不过是别人附加给你的一个符号,他自己的生活从容舒适,如此便够了,又怎会因一时荣辱来决定自己喜悲呢?这种面对连番打击时的坦然自若,这份身处羞辱陷害下的处变不惊,大概也就是他能活到101岁的秘诀吧……

 

我们纵观这二个小故事,这些古之圣贤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所欲,无所求”,而这种无欲无求的自然无为之境却往往能够帮助他们克服难关、解决难题。也许在如今这个极度信息化与功利化的现代都市生活里,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找寻一下这种无为之境,或许我们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呢!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趣读文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622/1467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