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程晓农:中国为何准备与经济全球化半脱钩?并非决策失误

—中国为何准备与经济全球化半脱钩?

作者:
已经踏上经济全球化快车的国家,基本上没有谁会愿意主动下车,中共当然也舍不得如此,毕竟经济上的好处太多了。然而,刘鹤还是提出了要准备中国经济的大格局改变成与经济全球化半脱钩的战略型政策,虽然是出于无奈,但在世界上确属绝无仅有的孤例。

最近,中南海在关注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同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断,那就是,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退回到与经济全球化半脱钩的格局。

其原因是,中共在对美冷战和经济全球化的二选一当中,只能选前者;北京启动冷战,并非决策失误,而是红色政权生存的政治需要。

一、中美冷战开始后中国经济大格局如何演变?

我6月3日在本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中美新冷战正式开始了吗?》,分析了中美之间今年进入冷战状态的背景和原因。中共的外宣官媒《多维新闻网》6月19日刊登的文章明确表示,“大国崛起之路从来不是一条一马平川的坦途……如果中国需要以战争来树立自身在全球秩序中的角色与地位,那么就应该是一场中美之间的战争。”当然,中美冷战并非两国之间立刻爆发真正的热战,而是与当年的美苏冷战一样,表现为军事上剑拔弩张的冷战状态和双方在经济、政治上的对抗。

中美进入冷战之后,中国经济的大格局将如何演变?这是中国国内各方面以及国际金融界和许多跨国公司都高度关切的问题。20年前中国加入了经济全球化,而到去年为止,中国经济的大格局是融入经济全球化之后的国际国内互动状态;如果这个大格局发生变化,自然也意味着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发生变化。关注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有两个维度需要考虑:第一,时间上看远不看近;第二,视界方面看大不看小,要看全局,而不是只关心个别侧面。

中国国内媒体上近一、两年来有一种说法认为,由于中国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世界各国离不开中国产品,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全球运行无法与中国脱钩。这种说法的潜台词是,中国经济的大格局不可能发生变化,渡过疫情之后一切都会复归去年的状态,毋庸过虑。

但是,最近中南海释放出两个与经济大格局未来走向至关重要的信号,值得高度关注。其一是,7月10日新华社刊登消息,标题是《胡春华强调,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这个报道指出,要把保国际市场作为稳外贸最紧迫的任务,把抓订单作为保国际市场的主要抓手。这是个含义明晰的直接信号,表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通道外贸方面正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据李克强说,中国的外贸企业涉及2亿人的就业。很显然,外贸困境对整体经济的冲击是全面的,不可小觑。但是,这个关于外贸困境的信号并没说明,这样的困难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而第二个政策信号则解释了这一点,刘鹤在6月18日的第12届陆家嘴论坛上的书面致辞明确指出,今后中国经济要以国内循环为主。这个提法很绕、很含混,许多人未必能从字面上充分理解其真实的含义。

二、“国内循环为主”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孤立经济

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以“国内循环为主”,其含义是,生产和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内消费,而外贸只起有限的补充作用。而与“国内循环为主”对应的经济格局,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经济的成长不只依靠本国消费,还与国际经济密切挂钩,通过大量出口来增加就业和外汇收入,哪怕国内消费力不够大,经济仍然可能保持繁荣。

几乎所有的原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基本上都是以“国内循环为主”,因为它们的经济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无法融入国际社会的自由市场经济,于是往往与外部世界处于半脱钩状态。换言之,“国内循环为主”,就是对经济相对封闭的格局用一个稍微好听点的说法包装而已。其最典型的状态就是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经济。

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相对封闭并不是完全的闭关锁国状态,事实上,这类国家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闭关锁国”,它们仍然需要进口先进的工业设备和国内无法生产的关键原材料、燃料及工农业产品。所以,在历史上,以“国内循环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苏联组织的经互会贸易圈,即红色国家彼此之间的外贸活动,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量很少;另一种是中国式的从1960年代开始的毛泽东时代,那时的中国同时处于与苏联和美国敌对的状态,无法进入苏联的红色贸易圈,只能通过香港维持有限的进出口贸易。

三、中共创下世界记录:从参与经济全球化退回半脱钩状态

社会主义国家并非不能参与经济全球化,只要实行经济体制转型,把全面公有制的企业私有化了,同时推行经济市场化,直到取消计划经济,就具备了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私营企业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灵活运行。本世纪初中共的经济改革完成了上述经济制度准备,但是,没有经济全球化的引路人以及国际社会的许可,就仍然不具备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充分条件。

中国的幸运在于,从80年代后期开始,港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活动实际上主动扮演了参与经济全球化引路人的角色,因此1988年赵紫阳最早提出了“大进大出”的政策意向。而到了90年代末期,中共的经济制度转型取得了进展,开始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最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接纳了它。这样,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和充分条件都已具备,随着西方国家跨国公司陆续投资中国,中国就踏上了经济全球化这个可以实现经济繁荣的国际快车。

已经踏上经济全球化快车的国家,基本上没有谁会愿意主动下车,中共当然也舍不得如此,毕竟经济上的好处太多了。然而,刘鹤还是提出了要准备中国经济的大格局改变成与经济全球化半脱钩的战略型政策,虽然是出于无奈,但在世界上确属绝无仅有的孤例。一个国家从已经多年加入了经济全球化,再重新回到“国内循环为主”的相对封闭的经济状态,现代国际社会中好像基本上没发生过,这是第一次。如果用一个50后、60后那一代人能够理解的比喻就是,重回“国内循环为主”,就相当于回到胡赵时代的中国经济格局。而退回“国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格局,不是因为中国丧失了进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即私有企业和市场经济,而是因为中共失去了美国的许可。

四、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启动冷战只能二选一

为什么中共现在要重提“国内循环为主”,其关键原因不是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而是中共被迫与经济全球化部分脱轨。由于中共今年以来发动了对美国的冷战,也就是公开和美国在军事、政治上对抗,这样,它的经济必然要遭到损失。一个世界大国选择和美国冷战,它的经济就无法再通过与美国的密切经济交往来获得巨大的好处;也就是说,美国不可能通过为中共输血,来培养、壮大一个威胁自己的敌人。也就是说,中共在冷战和经济全球化当中,两者只能二选一,要冷战,就只能部分退出经济全球化。

关于这个对内对外面临重大困境的局面,中南海早有心理准备。4月8日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提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外宣官媒强调,所谓的“两个‘准备’”,即“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表明北京高层不仅思想上已经有清醒的认识,在行动上也开始进行准备。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共高层对这个局面的发生和应对有三个特点:第一,毫不意外;第二,毫不退缩;第三,埋头硬抗。

面对与经济全球化部分脱轨这个大倒退,中共在对内宣传上十分谨慎。一方面,它不想让民众了解,这意味着经济将长期性恶化,所以大众化的央视等官媒不予报道;另一方面,它又想让企业对实际上已经恶化的经济形势不要过于悲观,所以把负面现实包装成“国内循环为主”这样的正面表达,并组织一些财经媒体发表了配合性宣传。但在政策讨论圈里,中共还是让了解情况的官员发出了预警。

最近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前副部长周力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共面临的国际困境。周力曾履职的中联部的职能之一是,跟踪研究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发展变化,并向高层提供有关情况和对策性建议。他在文章中提到,“要做好应对外部需求萎缩、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的准备”;“我外贸出口企业订单大大减少,上下游企业生产停滞,国际运输物流堵塞。原料供不上、产品运不出的现象激增,对我稳增长、稳就业形成巨大的压力”。据外宣官媒对这篇文章的介绍,周力警示,要做好应对外部环境恶化的六大准备,其中三条涉及到中美关系——要做好中美关系恶化加剧、斗争全面升级的准备;要做好应对外部需求萎缩、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的准备;要做好人民币与美元脱钩的准备。

五、启动冷战是决策失误还是政治需要?

中共启动对美冷战,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共产党政权实力增强后的必然举动。世界上的两次冷战,即早已结束的美苏冷战和刚开始的中美冷战,都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垒,也都是红色政权发动的。苏共和中共启动冷战之前都经历过漫长的“卧薪尝胆”阶段,因为发动冷战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实力不够,就没有资格挑战美国。

为什么这两个最大的红色政权非要把挑战美国当作自己的战略目标呢?对这个问题,研究美苏冷战的专家有一些总结,也同样适用于中共。那就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的原因有两个,主要是对内政治原因。第一,红色政权天然地患有民主恐惧症,因为害怕民主制度对其国民的吸引力,所以对最强大的民主国家美国始终充满强烈的敌意。第二,红色政权为其红色价值观所驱使,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这个全球征服目标,这个目标是红色政权国内政治动员的主要意识形态手段。要证明其永久型统治是必要的,红色政权就需要证明它的军事、经济实力能压倒最强大的民主国家美国。

也就是说,只要红色大国在经济上有了起色,军事上便有条件扩军备战了,而它必然选择美国为军事对手。所以,军事上对美国拔剑相向,既是红色大国国家战略的终极目标,也是在国内获得部分国民支持的重要手段;而经济上将超越美国,更是鼓舞国内民众形成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和对政权的向心力的重要方法。

六、美国终止养虎为患之时,就是冷战走上既定轨道之日

尽管美国在美苏冷战之前曾大力协助苏联建立强大的军工工业,也在美中冷战之前一直推动中国经济的成长,还长期默认了中共大规模盗窃美国技术机密的大量活动,红色大国都不会有感恩之心;相反,红色政权把美国对它的扶持,看成是不可多得的成功称霸的机会。苏联在二战后经济成长很快,但是,它的经济繁荣为美苏冷战所终结;如今,似乎中共也步上了苏共的后尘。如果说,美国在冷战之前对苏联和中国的种种技术、经济扶持,是一种“喂红色老虎”政策,那么,美国终止养虎为患之时,就是冷战走上既定轨道之日。

美国的两党都参与过“喂红色老虎”的政策。“喂苏共老虎”的时间是将近50年,从1920年代开始到1960年代末期;“喂中共老虎”的时间是将近40年,从1980年代到今年。有趣的是,结束“喂红色老虎”政策的都是政治素人,结束对苏共养虎为患的是演员出身的里根,而结束对中共养虎为患的是商人出身的川普。政治素人当总统,最大的特点是,不受以往华府官场陈规陋习的束缚,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终止养虎为患的决策出台。虽然启动冷战的总是红色政权,但使美国与红色政权进入全面对抗状态的是里根和川普。

从美苏冷战的历史经验中可以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旦美国停止了养虎为患的做法,老虎的牙齿就无法更新了,它对美国的威胁便越来越小;而老虎完全依靠自力更生来扩军备战,必然力所不逮,最后成为冷战的输家;也只有在成为冷战输家之后,红色政权的内部才可能出现积极的变化。

如此来看,中美冷战的发生以及中共准备与经济全球化半脱钩,这两件事一点都不神秘,也一点都不意外。一切都好像有一个早就写好了的“剧本”,共产党领导人不过是在照“剧本”演出罢了。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SBS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717/147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