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人最大的教养 不是礼貌 不是客气 而是…

作者: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一个人,可以假装善良老实,可以假装谦逊有礼,甚至可以假装知识渊博,

但无论如何,他都装不出有教养的样子。

因为真正的教养,不是简单的讲文明、有礼貌,

而是懂得尊重,敢作敢当,做到眼宽容人、心宽容事。

古人云: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生活中,想要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有教养,只需要看这四点,便可了然于心。

1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善良,是和谐人际的基石,更是教养的体现。

但一个人,做到与人为善不难,难的是从心底里为他人着想。

有时候,好心也会办坏事;好意也会让人难堪。

古人云:“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真正有教养的人,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懂得给他人留足体面。

一位年轻人和一位老教授走在路上,正巧看到前面一个女教师摔倒在地。

这时,年轻人正要上前扶起,却被老教授一把拉住,躲进了大树后面。

他们看到女教师先是左右看了看,然后立刻起身走开了。

年轻人很奇怪,教授平时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为何今天却不让他上前帮忙?

教授看出了他的疑惑,开口说到,如果你出了丑,你希望别人看到吗?

年轻人恍然大悟。

何为善良?

善良就是不戳破别人的尴尬,也不炫耀自己的功德。

正如法国作家纪德说:

善良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善行无辙迹,水静而流深。

为他人保留一份体面,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教养。

2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有人说:“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一个人的日常点滴、言谈举止,都透着他的修养。

而修养的背后,则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体现。

曾经,一位空姐讲过关于刘诗诗的一件事:

有一次,刘诗诗在飞机上,坐的是头等舱,

飞机落地后,空姐去整理时赫然发现:刘诗诗座位上的被子竟然叠得整整齐齐。

她说:“头等舱的客人,基本都是将被子团成一团扔在脚底下,整理好的被子一个航班都碰不到一个。”

正是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体现了刘诗诗良好的素质和人格的光辉。

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的事,不给别人添麻烦,不仅仅是一种礼貌,更多的是一颗善于换位思考的心。

这,就是做人最大的修养。

正所谓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

一个人若能做到不妄没于势力,不诱惑于事态,便是真的难能可贵。

3

无需提醒的自觉

自觉,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了了分明,不昏沉、不散乱,心行合一。

佛门中有一句话,叫“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每个人的内心在想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旁人无从得知。

因此,无论人前人后,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君子作为。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天周末,一位华人带着侄子与朋友去海上捕鱼。

每撒一网,都有收获。

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位华人总是先挑拣一番,只留下部分鱼虾。

原来,是有规定,只有符合尺寸的虾蟹才可以捕捞。

这时,朋友不屑地说到:“怕什么,咱们现在在公海,没人能管。”

华人淡淡一笑:“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的确,一个人自觉的程度,往往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所有优秀的人,都懂得有所克制,不违背良心,不超越底线。

有所为的事,用心去做;不能为的事,不要去做。

任何时候,唯克己,方可成。

4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自由,人人心之所向。

但并非人人都懂自由的真正含义。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放任,随心所欲的胡闹,为所欲为的放纵,都不是真的自由,不过是毫无教养的自欺欺人罢了。

一个人,如果不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那么他必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冲撞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曾经,在一列快要发车的高铁上,一位女士带着自己的孩子堵在列车门口,以此阻止发车。

任凭工作人员怎么阻拦都没用,她说:“我不管,我丈夫还没下来,车就不能走。”

这样任性的行为,导致了全车500多人的时间被耽误不说,后面的高铁更是无法进站。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就去随意扰乱秩序,更不会任由自己的想法,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说:“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欲、欲望和感情的奴隶。”

这个世上真正的自由,是遵守规则。

而懂得尊重规则,则是一个人最可贵的教养。

正如作家笛安所说:

“教养,这个东西就像血管一样。可以盘根错节地生长在一个人的血肉之躯的最深处,不可分割。”

余生,愿你我都能懂得,从细节做起,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让自己的人生,自此与众不同。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壹点读书会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722/147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