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蒙古/中国是什么? 在忽必烈中华帝国面前的谦卑与尊重

—蒙古再想象

作者:
忽必烈改造了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融合了草原军事力、中华经济力、以及穆斯林商业力,中华文明是三条支柱之一。

当你手上只拿着槌子,你会以为所有东西都是钉;当你每天高呼民族自豪,若耳边响起听不懂的语言、墙上挂着扭曲的文字,你就想一槌打下去。

近日,内蒙古学校减少蒙古语文授课,尊崇普通话,引发蒙古族人愤怒,罕有爆发罢课;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上映,国人惊觉原来代父从军的孝顺女儿是鲜卑人,北魏是鲜卑人入主中原建立的国家。日本历史学家杉山正明更会认为,中国的分裂时期比你想象中更漫长,若以唐玄宗时代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起计,中间经历五代十国,北宋积弱又不算大一统的话,这时期的中国“分裂”,历时530年,南北疆土才再度整合“统一”,那位皇帝也不是汉人,他叫忽必烈

课程里的中史,必定曾在学生脑海涌起大堆问号,明明是蒙古人打下的江山,为何变成中国的元朝?为什么明明是襄阳陷落国破家亡,有些书本里的中国版图却划至西亚?

杉山正明书写的蒙古史,叫人不要拘泥于中国古代“王朝轮替”的正统史观;宏观地看,那个版图从东海到西亚的国家叫“大元汗国”。忽必烈建立的蒙古帝国有三大支柱,中国江南的雄厚经济力乃其一;中亚波斯的穆斯林商旅,则打通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中亚草原的蒙古军事力,则打通了通讯基建,促进文化交流融合。杉山正明形容,忽必烈改造了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融合了草原军事力、中华经济力、以及穆斯林商业力,中华文明是三条支柱之一。

也不要忘记,马可孛罗书写那个令欧洲人向往的盛世中国,正是蒙古人治下的中国,马可孛罗写的可能是大都,而大都正是日后朝代北京首都圈建设的雏形。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明朝郑和下西洋事迹,正是继承蒙古人与波斯商人的海上丝路,郑和本人是穆斯林,祖辈来自中亚。

当年行销全世界,欧洲人视之为瑰宝的青花瓷器,也是在蒙古一朝发扬光大。中国瓷器没有涂上图案的传统,那是波斯与阿拉伯人喜爱几何线条纹饰;青花瓷钴料的钴蓝色矿物中国也没有,乃来自波斯;而深蓝与白则是蒙古人的品味,是他们建立的全球化物流网络,令青花瓷器产业化,变成行销全球的高级商品。

杉山正明写的蒙古史,有论者认为证据未够确凿,忽必烈是否有这种策略宏图,甚有疑问。但以这种宏观亚洲视野重塑蒙古人事迹,无疑一新耳目。

明白了没有什么是自古以来,明白了历史都是胜利者所书写,会对少数民族多一分尊重与谦卑、对历史多一分温情与敬意。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913/150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