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知足即富人 厚道即好人 平常即高人

《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有道的东西,看上去好像无道,强大的东西,看上去好像弱小。

 

聪明的人不难发现,表象和真相总是恰恰相反。

就像腰缠万贯不是富贵,内心丰盈才是;惺惺作态不是善良,敦厚包容才是;不可一世不是出色,平易近人才是。

人生在世,知足者富有,厚道者善良,平常者出众。

知足即富人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讲:“知足者富。”

知足的人,小富即安,不知足的人,欲壑难填。

西晋王朝奢靡盛行,名门望族无不用富贵攀比。

外戚王恺是巨富,将军石崇更富。

王恺府前用丝绸夹道装饰了四十里,石崇就装饰出五十里;王恺家里用饴糖水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火做饭。

皇帝一时兴起,赐舅舅王恺一株罕见的两尺珊瑚拿去和石崇比富。

石崇随手砸碎了御赐的珊瑚,转身取出家里几株三四尺的珊瑚赔给了王恺。

最后,富豪的石崇被赵王司马伦所杀,财富散之一空。

《道德经·第九章》中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财富本是福报,在贪婪骄纵的人手上反而变成了祸端。

精神贫瘠的人只知聚敛不懂知足,真正有福的人从不会把钱财看得太重。

追求无常的富贵,不如修养自己的人品。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知足即是富人,知足的人最有福。

厚道即好人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讲:“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大丈夫立身敦厚,不行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浮华。

厚道的人,相信人性本善,看天下尽是好人。

苏轼去世的时候,对弟弟和儿子说,我这一生里,从未遇见过一个坏人。

其实苏轼平生所遇,大都不是好人。

他遇见了王安石,差点被置于死地,最后贬谪黄州。

他遇见了司马光,处处受到排挤,流放出了京城。

他遇见了宋哲宗,哲宗反攻倒算,把他赶到了蛮荒的海南。

他曾和佛印和尚打趣,说看大和尚像一泡狗屎。

佛印却教他,看狗屎也要像一尊佛陀。

苏轼学会了,于是用半世修行,善待每一个相遇,不再理会易变的人心。

《易经·坤卦》中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含德之厚,就像大地一样广博,可以承载世间万物。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厚道的人见人皆善,是因为自己已是尽善尽美。

平常即高人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讲:“大音声希,大象无形。”

最大的声响,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影。

静水流深,高人不语,人越出类拔萃,越懂得低调为人。

《天龙八部》里有一位扫地僧,在藏经阁扫了一辈子地。

江湖盛传“北乔峰,南慕容”,天下无敌。

乔峰和慕容的父亲,更是上一代的武林名宿。

但即便四人联手,也打不过这位无名无姓的老僧。

藏经阁一战,扫地僧不仅轻描淡写地化解了四人凌厉的攻势,更用超然的智慧,化解了他们宿世的恩仇。

就连整个少林都不知道,寺里“藏”着这样一位旷世高手。

李白诗云:“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厉害的人物,从不喜欢显山露水炫耀实力,他们谦和低调深藏功名。

自命不凡,是凡人的想法;自吹自擂,是骗子的手段。

飞扬跋扈,必是色厉内荏;耀武扬威,必是狐假虎威。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平平常常的人里,实则有真正的高人。

俗话说,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凡事不能只见皮毛,不见筋骨;不能只见花树,不见根基。

纸醉金迷,不如知足常乐;是非人我,不如厚道心宽;芬芳馥郁,不如真水无香。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国学生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205/153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