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短评 > 正文

潘小涛:一带一路失败的教训

作者:

英国《金融时报》引述波士顿大学数据显示,2017年前中国两家政策银行(国开及进出口银行)境外贷款一直较世界银行外借贷款还多,近两年却出现大逆转,由2016年的750亿美元剧减至去年40亿美元,反映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有重大转变。

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

按理,中国如今更需透过一带一路去扩大国际影响力,以抗衡欧美围堵。欧美国家有相同价值观、类近政治制度、共同安全需要等,很易组成天然联盟,相反北京在意识形态、制度等因素制约下,很难与其他国家结盟,国际「朋友」多是功利性的临时性质,特别是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都是逐利而来,当中国不再撒币,这些「朋友」就会远去。无论是邀请他们来华参加会议充撑场面,还是在国际组织投票支持中国,北京都要付出一定代价。可是,在中国最需要国际朋友的关键时刻,北京突然调整这个国家级战略,必有难言之隐。

一带一路的收缩始于去年初,说明武肺疫情前,北京已对庞大的国际投资及债务吃不消。近年中国经济增长大不如前,财力无以为继,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在疫情影响下,政企债务问题恶化,上月,河南永煤集团债券违约引起巨大回响,紧接着华晨汽车集团也出现债务违约,其后更宣布破产重整,因债务而破产的地产公司、民企为数不少。凡此种种都说明,中国已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何来余力兼顾其他国家呢?

当然,北京可以打肿脸充胖子,继续大撒币,但这样必伤及国内经济的筋骨,政权面对的危机必来得更大更快。如今放弃注资一带一路,当然会损及习近平威信,投入也可能化为乌有,但长痛不如短痛,再继续下去,北京债台筑得更高,两害取其轻,毅然放弃一带一路,改把资源投放到研发高科技、解决内部经济问题等,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不过,这是血的教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原意是消化当时过剩国内产能,以及扩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那时的习雄心勃勃,更相信利之所至,必可吸引很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确实,开始时气势如虹,北京出资500多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之余,还筹建亚投行,如今有100个会员国,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那几年,习近平风头一时无两。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一带一路问题浮现,很多国家发现这些基建项目不仅不能为其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反而导致他们债台高筑,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马尔代夫、吉尔吉斯、坦桑尼亚等亚非国家先后因为不堪债务、涉及腐败等原因叫停或修改一带一路项目。显然,在中国行得通的投资催谷经济模式,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复制的。

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失败再次凸显中共决策模式的弊端。在权力高度集中之下,领导人一声令下就变成各级官员的政治任务,各部门、各级政府都要交出资金人才项目,就连香港都要成立督导委员会和办公室。但如此重大国策,理应经过各部门及智库的研究,然后提出不同政策选择给领导人作最后决定,这样才有可能减少政策失误带来的灾难。可是,中共的决策模式决定了一带一路命运,从大跃进、文革到三峡工程,莫不是领导人头脑发热之下的决定,而因为领导的面子,即使遇到天大问题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同时间还要不惜代价证明领导人「决策英明」,造成的后果就更可怕了。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219/153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