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乐山大佛,有诗人李祚忠的一首五绝为证:“头大与山高,足宽踏浪涛。千年仍未老,静坐看朝朝!”,李祚忠的这首诗,将乐山大佛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头大与山高,足宽踏浪涛。”,坊间也有一句俗语来形容乐山大佛,更加贴切,叫"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虽然叫乐山大佛,但是其在历史上的真正官方名,却一直是个谜团,专家团经过考究,认为乐山大佛在历史上的名称,可能叫“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所以乐山大佛也被称为“凌云大佛”
乐山大佛的佛身,高达71米,头高有14.7米,耳长有6.7米(耳为木质结构),“足宽踏浪涛”,乐山大佛的脚背极宽,脚面能够同时容纳百人以上。
乐山大佛的历史悠久,根据记载,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古往今来,关于乐山大佛的传说,就从未间断过。曾有报道称,乐山大佛在发生灾难前,会流泪,会闭眼,更有传闻称,乐山大佛体内,藏有宝藏。
1962年,在对于乐山大佛的修缮过程中,专家们确实在乐山大佛体内,发现一个藏脏洞。这个密室中藏在一个石门里面,室内堆放着一些废铁和砖头等物品,根据考究,这些都是宋朝时候留下的。
当时负责修缮的黄高彬、罗伯衡,即刻将情况向上报告。
专家组来到密室中考察,在古人修缮大佛时留下的废弃物中,还发现了一些古董,例如鎏金手绢,鎏金壶等等。根据推测,这个密室中原有的宝物可不止这么多,如今发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都在历朝历代早被盗走了。
无论如何,“乐山大佛体内有宝藏”的坊间传闻,被证实了。那么这些藏在大佛体内的宝物,都是哪里来的呢?有两种说法,但是都没有被证实,一种认为是古代的朝拜者所募捐的,另一种则是海通高僧的随葬品。
当年是海通禅师,为了减少周围的水势,普度众生,召集了人力物力,修凿了这座大佛(也有传说称海通禅师为了降服三江水怪),海通禅师圆寂时,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大佛胸口处再凿一密室,并将随葬品放入其中。
千百年过去了,乐山大佛一直屹立在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目视着天下芸芸众生,见证了千年的云起云涌。乐山大佛之所以千年不朽,与古人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乐山大佛不仅仅造型庄严,而且排水系统、隔湿系统和排风系统,设计巧妙,科学合理,无处不在彰显古人在建筑上的高超技术,而这些古人的智慧,便是乐山大佛防腐蚀,防风化的关键所在。
如今,乐山大佛为四川乐山市的一张名片,已经是国家5a级旅游景点,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每一个游客都应该文明旅游,观赏景点,保护好前人留下来的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