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史上死得最惨的君王 剥皮抽筋

作者:

齐湣王如果不作,秦能否吞并天下虽不好说,至少他自己不用死得那么惨,齐国也不用被提前灭了一轮。

一说齐湣mǐn王,很多人都知道,他上位后做过最有名的事,就是让那位在他父亲宣王时代混得风生水起的南郭先生无法再滥竽充数。

但那只是韩非子写的寓言,历史上的齐湣王田地,倒是真的花了十几年时间,把自己折腾成齐国历史上最滥的“竽”。

本来,齐湣王上位时,前两代齐王——齐威王和齐宣王留给他的,是让所有诸侯都羡慕嫉妒恨的一个强大国家。用苏秦的话来说,当时的齐国“德博而地广,国富而用民,将武而兵强”(《战国策·赵策二》)。

齐强,秦、楚也强,但齐湣王上位没多久,便派曾经在宣王时代创下50天灭燕纪录的大将匡章,率齐、魏、韩联军,大破楚军于垂沙(今河南唐河),杀了楚大将唐昧。

经此一役,楚盛极而衰,退出一线争霸行列,并派王子到齐国当人质。同时,秦昭襄王为讨好齐国,也派他弟泾阳君到齐国当人质。

三年后,齐相孟尝君又发动齐、韩、魏联军伐秦之战。此战还是由齐大将匡章为主帅,三国联军一度打进函谷关,逼得秦国割地求和。

这是战国史上秦国最屈辱的一次,也是齐国最威风的一次。

几年后,秦昭襄王派魏冉来拉拢齐湣王说,天下英雄,唯齐王与孤耳,称王已配不上咱的丰功伟业,不如都称帝吧,齐王为东帝,孤为西帝,我看谁敢不同意。

齐湣王也就乐呵呵地接受了。

不过这次称帝也就过一下瘾,没多久就在苏秦他弟苏代的劝说下取消了。虽然帝号取消,但当时天下局势,西以秦为强,东以齐为霸,则是不争的事实。

这样的一手好牌,齐湣王是怎样把它打烂的?

直接的原因,是悍然灭宋。

宋虽不大,但有钱,是七雄皆垂涎三尺的一块肥肉,但谁都不敢贸然行动,因为宋也是秦昭襄王的心头好,灭宋,就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偏偏齐湣王野心膨胀,不管不顾,于公元前286年兴兵灭宋,把宋并入齐的版图。

甚至,按《史记·田齐世家》的说法,齐灭宋后,还“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往南,逼得楚国割淮北之地;往西,韩魏赵三晋被打得没脾气;齐湣王甚至想把名存实亡的周王室也灭了,自己当天子。这时候,应该是齐国也是齐湣王人生中最后的辉煌,邹、鲁等小国都患了“恐齐症”,不知道啥时候就厄运临头。

小国惧,大国怒。所谓众怒难犯,齐再强,也敌不过多国合纵。果然,齐灭宋第二年,秦就兴兵伐齐,齐军猝不及防,被打下了九座城;再过一年,秦又联合燕、楚、韩、魏、赵,六国联合攻齐,齐军被全面碾压,溃不成军。

秦、楚、韩、魏、赵五国教训了齐国一顿,目的达到就退兵,可燕国大将乐毅为了报之前齐宣王灭燕之仇,单军直入,攻进了齐都临淄,齐湣王仓惶出逃,国中宝物尽被燕军掠夺一空。

到此为止,如果齐湣王能面对现实,幡然悔悟,说不定还有翻盘机会。

他偏不,逃亡路上继续作。

先是逃到了卫国。卫嗣君把齐湣王当成卫国人民的老朋友对待,甚至把宫殿让出来给他住,自己还向齐湣王称臣。可齐湣王不但不珍惜,把卫嗣君呼来喝去真当小弟对待,这就惹怒了卫国人,群起而攻之,没辙,只好继续逃亡。到了原来很怕他的邹、鲁等小国,国君对他也恭恭敬敬的,可他一点不吸取教训,对这些小国之君颐指气使,把人家最后一点敬畏之心都搞没了,说我国人民不欢迎你,你走吧。

只好又逃到另一个附庸小国,莒。

对齐国来说,莒应该算是福地。当年齐桓公也曾在莒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终成一代霸主。

而当齐湣王也逃到莒的时候,转机再次出现:楚国出于制衡的目的,不希望齐被灭了后秦国一家独大,转而派大将淖(nào)齿率军到莒,帮齐湣王对抗燕军。

历史,给了齐湣王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但他愣着靠着自己的天赋异秉,把这根救命稻草搓成一根上吊用的绳子。

最后还是被淖齿杀了。

《史记·田齐世家》只有一句:“淖齿遂杀愍(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

但《战国策·楚策四》里,孙子给春申君的信上,举了几个死得比较惨的几个君王为例,其中有:“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齐湣王被淖齿吊在梁上,剥皮抽筋,惨叫一天一夜才死去。

几千年历史,惨死的君王不少,但死得最惨的,没人惨得过齐湣王。

是什么让他死得这么惨?

灭宋犯众怒只是客观诱因。综合所有史料,还是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首先,自恃大国,专横跋扈。

从他出逃路上过各小国的表现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么豪横的君王,都逃亡了,还是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吕氏春秋·行论》里面还记载了,当齐湣王发兵攻宋时,燕昭王为讨好齐国,派大将张魁率军协助,可齐湣王竟把张魁给杀了。后来六国攻齐,最后为什么只有燕国长驱直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第二,穷兵黩武。

《战国策·赵策二》,苏秦对秦王说,齐湣王强盛之时,“逼韩威魏,以南伐楚、西攻秦,秦为齐兵困于崤塞之上”,韩、魏、楚、秦,都曾被齐军打得没脾气,只是十年之后,这几个国家还坚挺着,而齐已成为一片废墟,原因是什么?“是则伐楚攻秦而后受其殃也”。

无他,太好战了。

如果说,以上两点还是对外失策,导致四面树敌,那么,对内的高压,才是齐湣王惨死的最根本内因。

比如钳制言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周厉王之后,齐湣王是第二个以言入罪的君王。《战国策·齐策六》载:

齐负郭之民有狐咺者正议,闵王斫之檀衢,百姓不附;齐孙室子陈举直言,杀之东闾,宗族离心。

国都临淄郊区有一个叫狐咺xuān的老百姓妄议朝政,齐湣王就在街市上公开把他砍了头,导致民心离散;齐国公室有一个叫陈举的,直言批评,齐湣王也在临淄东门把他公开处斩,导致公族离心。

朝野间自上至下,都对齐湣王不满,结局也就注定了。

第二是赏罚不公。

《战国策·齐策六》同时记载,乐毅率燕国大军压境,齐国大将触子率军迎敌,一战而败,触子就驾着战车逃亡了。另一大将达子收拾残兵,鼓舞士气,再次与燕军交战。战争正激烈时,达子替士兵们向齐湣王求赏赐,齐湣王不肯给,军心涣散,大败而逃。

这也是最可笑的。齐湣王不肯给死战的士兵们一点赏赐,最后齐国所有的金银财宝,却全都落入燕军之手。

民心不附,士气不振,以上这些,也只是让齐湣王注定死路一条。让他死得那么惨的,还在于这一点:

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

还是《战国策·齐策六》载,当楚将淖齿被派去救齐时,看到齐湣王那副德性,他忍不住问:“齐国某一个方圆数百里的地方,前不久天下血雨,大王您知道吗?”

齐湣王说我不知道。

“齐国还有另一个地方土地裂开,地下水涌上来,大王您知道吗?”

齐湣王也不知道。

“有人在王宫前面痛哭,官员去到那里,却见不到人,一走开,哭声又起,大王您知道吗?”

齐湣王也没听说过。

淖齿忍无可忍说,天下血雨,是老天爷在示警;地裂出水,是地在提醒;人在宫门前哭,是百姓在忠告。天地人不约而同向你发出警告,你却一点都不引以为戒,依然逆天行事,我不杀你杀谁。

就这样,一个本来能够实现齐国伟大复兴的君王,不但死得很惨,还导致他的国家被灭,生灵涂炭。

齐湣王死后,虽然有田单复国,但齐国就此一蹶不振,齐湣王的儿子齐襄王、孙子齐王建,不但没能复兴齐国,还一步步龟缩,对秦国蚕食东方各国袖手旁观,终于在几十年后被秦国正式灭掉了。

这真应了《周易·系辞下》那句著名的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而齐湣王这样喜欢作死的君王,《吕氏春秋·行论》教了一招很阴险同时也是很管用的:

齐湣王杀了燕王派去协助他攻宋的大将张魁,燕王大怒,拟发兵攻齐,被大臣凡繇yáo劝止。凡繇支招说,请大王穿上丧服住到郊外去,同时再派使臣到齐国去向齐王谢罪,说齐王既然杀了我们派去的将军,肯定是我们用人不当,现在我们知罪了,愿意再换使者以示请罪。

燕使到齐国时,齐湣王正跟百官喝酒,命燕使上殿。等燕使把燕王的话转达,齐湣王又假装听不明白,令燕使再大声复述一遍,以此来羞辱燕国,向百官炫耀威风。然后,齐湣王再派级别最低的使臣去传达他的意思,请燕王回宫,以此羞辱燕王。

《行论》的作者说,“骄而残”正是齐湣王失败的原因,最后还总结道:“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

想毁灭某个事物,必先扶它立起来;想搞倒某个人,必先把他高高捧起。

这话,跟西哲那句“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有异曲同工之妙。东西方在对待这种不作不死的君王上,还真是殊途同归,同一个世界,同一种梦想。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现代聊斋余少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08/156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