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清华前校长:有三种学生其实是“假聪明”,长大多半不是学习的料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养出聪明宝宝,可智力这种东西,并不是说提高就能提高的,父母稍有疏忽,就会让孩子陷入“聪明陷阱”:

明明孩子表现得很聪明,但成绩却总也提不上去。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算少见。周围经常会有一些孩子,从小就表现得足够聪明伶俐,但不知为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小时候的聪明劲竟然“直线下降”。不光成绩越来越差,就连未来发展的希望都很渺茫。

家长别被孩子的“假聪明”给骗了,清华校长坦言:社会更需要X型人才

那些性格活跃,成绩优秀的孩子,是真的聪明吗?清华大学前任校长陈吉宁曾经分享过自己对“现代人才”,即“真聪明”的认识。他认为:

现在一些高等院校,甚至是重点院校的孩子,不能算得上是“真聪明”,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为此,他指出,现在的清华校园中存在着无数的“A型学生”,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们,用高不可攀的成绩,验证了他们高智商的“权威性”,似乎这样能够证明他们才是真正的“聪明”。

但可惜的是,这些天之骄子们很难做到将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成现实需要,更擅长将自己的成绩变成门门是A。因此,他们的聪明只能体现在校园中,等到真正到了社会中会发现,这种聪明其实更像是一种“假聪明”。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中更需要,更重视的是“X型人才”,他们或许没有门门是A的光鲜亮丽的成绩,但是却能更加适合未来社会的需要,正所谓需求决定市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

有这样想法的不只是陈校长一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itchel Resnick教授,在其著作《终身幼儿园》中提到:

现在的孩子们,大概只有1/3的人会从事现有的工作。

这其实也在提醒家长们,如果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只重视孩子纸面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孩子适应起未来的变化自然会困难重重。

与“X”型学生相比,假聪明型学生的三点表现,让他们在将来寸步难行

【表现一】: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弱

这些假聪明型孩子看似聪明,但这种“聪明劲”只能体现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一旦他们遇到挫折(考试成绩不如意),或者特定环境消失(升学),他们就会很难适应接下来的局面。

换句话来说,这些孩子们低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变成了他们的“紧箍咒”,限制了他们原本的聪明值。让这些孩子很难在将来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表现二】:纸上谈兵,不敢尝试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类孩子往往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定向学习能力强。

也就是说,他们能循规蹈矩地完成老师交代的学习任务,并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单在一些学习任务之外的环节,他们往往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很难主动地走出第一步。

这种被动的学习习惯,会逐渐消磨掉孩子原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孩子很难在现有框架内做出创新。

【表现三】:长期陪跑,专注力几乎为0

生活中总是不缺乏陪跑的孩子,这些孩子看起来聪明劲十足,还下了足够多的功夫,但最终却总是以“陪跑”来草草收尾。

实际上,问题就出现在了孩子的专注力上。看起来他们做到了教室内,实际上心思早就不知道飘到了什么地方。他们这时候的学习与其说是为了提高成绩,倒不如说是用来讨好老师和家长的一种手段。

不想养出“假聪明型”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这三种能力的锻炼

1)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现在的社会上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人才之间的竞争的激烈程度是肉眼可见的。只有那些具有高逆商,高抗挫折能力的孩子,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现在社会中不断爆出的大学寻短见的新闻,无疑为无数父母敲响了警钟:不能直面挫折的孩子,将来也很难取得比较高的成就。

2)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假聪明型”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只会循规蹈矩地学习,却很难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孩子其实更像是一个运行着的机器。

父母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思考的习惯。面对孩子小时候的各种问题,不要不耐烦地打断孩子,而是要耐心解答,孩子的思维能力就在这种交流中不断得到养成和发展。

3)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位从教十年的老师曾经坦言: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智力,而是专注力。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高专注力的孩子更能当堂消化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做到真正的“劳逸结合”。相反,那些低专注力的孩子看似费尽力气,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

写在最后

俗话说养娃无小事,与其养出“门门是A”的机器型学生,父母倒不如调整重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的X型人才。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贝贝豆育儿课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17/156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