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帕金森氏症10症状 若中3项要注意

长期肩膀痛令人直觉想到五十肩,但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症”前兆。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叶笃学指出,帕金森氏症与老化、生活型态种种因素有关。

65岁以上好发率约为1%,80岁时激增至2%-4%。随著年龄老化,多巴胺分泌不足,出现症状的比例上升,应及早发现避免延误诊断时机。

叶笃学表示,曾有病患因肩膀僵硬、动作迟缓,误以为是五十肩至骨科、复健科求诊,都未得到良好改善,最后来到神经内科就医,发现面部表情不自然以及拍打、握拳等动作困难,才找出是帕金森氏症造成。

叶笃学指出,一些造成生活困扰的症状,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外显征兆,有患者形容自己走路时像拿破仑行军,手臂无法自然摆动。也有患者经常夜半做梦肢体挥动或大叫,连带影响家人感情。

(图/今健康提供)

台湾动作障碍协会列出的帕金森氏症十大症状包括:手在休息放松时出现颤抖、走路时手不会摆动、站立时身体向前弯曲、走路时一只脚拖在后面、步伐小常跌倒、觉得懒洋洋做事没动力、颈部后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开和聊不来的人相处、音调变小或沙哑、写字变慢、字体变小等等。

叶笃学解释,人体中脑的黑质细胞通常减少至70%-80%,才会出现帕金森氏症的临床症状。病患只要及早就医,可用影像检查多巴胺转运体以辅助诊断。当上述症状中10项出现3项以上,最好尽早注意,是否有帕金森氏症可能。

(图/今健康提供)

妥善照护能活超过20年 帕金森氏症患者不必悲观

台湾帕金森之父、陆清松教授指出,帕金森氏症会引起手抖、僵硬、动作慢,外显症状相对明显,容易影响外界观感与社交关系,但却是一种可控制、可治疗的良性疾病,因此适当且稳定的治疗,对病人相当重要。

陆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病人的治疗历程,可分为3大阶段。确诊后前7年是“蜜月期”,透过药物与运动,病人多可维持正常生活;第7年至第14年为“工作期”,接受妥善照护,病人可保有工作能力;第14年后进入“退休期”,采用合并治疗可获得良好生活品质,患者勿须过度悲观。

陆清松举例,一名帕金森氏症患者,治疗后出现无法控制颤动的“异动症”,因要参加女儿婚礼而寻求医生协助,透过新剂型药物以及合并治疗,大幅改善了异动症问题,也顺利参与女儿出嫁,享受更好的人生。

(图/今健康提供)

减少异动症与断电困扰 帕金森氏症的新治疗方式

台湾动作障碍学会理事长巫锡霖指出,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病人体内的药物浓度维持在有效区间。由于病程进展,患者的多巴胺细胞逐渐凋亡,药效区间也随之缩窄,而药物浓度过高会引发异动症,导致病人无法控制身体颤动。相反的,药物浓度太低,会使病人出现“断电”现象,想动却动不了,意识清醒而无法动作,往往大感挫折。

巫锡霖说明,帕金森氏症的治疗有两大目标,第一,在用药后一小时内能够作用;第二,要能让体内药物浓度维持恒定。这两项也是用药的主要困难。目前二合一新剂型药物,同时兼具短效的药物作用速度,也能维持长效的药物浓度,解决患者发生过度的异动症或断电情形。巫锡霖提醒,有用药困扰的帕金森氏症病人,可与主治医生讨论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平日也要维持运动习惯,有助于改善健康延缓恶化。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中时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19/157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