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很多孩子干脆把学习当成任务,因为不管学校还是家里,都对孩子的学习抱有各种期望的,一是看成绩,另一个是看结果,还会设置各种任务,有的学习内容还需要父母帮助才能完成。
网上有一个视频,问:你爱学习吗?孩子说:爱。又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妈妈喜欢。但学习真的是任务吗?那父母是为了什么?如何从根本观念上破解?父母还需解决根源问题。
孩子缺少学习的动力,是非常让父母很发愁的事,而说起原因就要从人最基本的需求谈起了。人的需求一共有5大层次,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马洛斯。
人类的五大需求
人类会有五大层次需求,分别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与肯定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谋生存的基本能力,而后再向上追求安全感,人们会寻求一个安全的环境,继而拥有稳定的心理诉求。
而等安全感足够时,就会感受到爱和归属感,这是一种对他人信任的感觉,学会爱和照顾他人,慢慢地感受到肯定和尊重,最后达到一种自我认同,实现自我价值。
“你不是为父母学习”,孩子为何总缺乏学习动力?
其实孩子学习方面也是一样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为父母而学,当得到认同和赞美,他们就会有安全感,可一旦因为退步或不爱学,就会停留在安全感这个层次,没法再上升一个层次。
父母越是问:你学习是为了我而学?孩子就会加重心理的需求,真的为你而学。只有父母不断地激励,肯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时的快乐,实现自我超越,感受自身价值。
学习终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虽然孩子是自己去学校学习,但单纯依靠孩子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的。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加坚持,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不管是叛逆的孩子,还是原本就不愿学习的孩子,他们都需要被支持,得到安全感,慢慢地上升自己的需求层次。
有网友说,自己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手骨折了,恰巧是右手,没办法写字,可即便自己写得很慢,爸爸也没有着急,而是在他写作业的时候,默默地把洗漱用品和水都准备好。
即便是自己用左手写的字擦了又写,写了又擦,爸爸也是静静地看着,笑着说:你写得不太好看。
有时自己的成绩不理想,爸爸会说:你的数学科目比其他的科目弱一点,但只要经过用心地复习、预习,肯定会赶上去的,明天开始早点起床,我们一起复习怎么样?
听到爸爸这么说,他总是欣然接受,这样一坚持就是3年,爸爸做好的准备自己无条件跟随,对学习目的认知,仿佛也在不经意间更加深切了。
他说,自己有如今的一切,都要感谢爸爸当初的教导,让他从心里接受了努力学习这件事。
父母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1)外界环境因素
父母应该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只要进入这个环境就有学习的冲动。
比如光线明暗适中,室内温度适中,课桌及学习用品的质感,书架的摆放都很重要。让孩子从爱上学习环境、学习用品开始,逐渐爱上学习。
2)父母的因素
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时,父母一定要平和,保持耐心。不要总是过分地批判,也不要一点小事就赞扬不停,更不能忽视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
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体验感,如果父母有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必要时一起讨论,孩子在讨论中就会积累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3)孩子自身的因素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学习的方式自然也不同。在天赋商测试中,将孩子的学习通路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体觉型。
视觉型的孩子学习时,需要看见书中的文字,记忆需要靠抄写。听觉型需要不断地重复,反复强调学习难点会。而体觉型孩子则可能注意力不够集中,喜欢做小动作,需要有舒服的感觉才能学得开心。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伴随着成长逐步养成,父母要保持耐心,陪伴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由内向外地爱上学习,而不是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