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法媒:长征火箭残骸不太可能落在人口密集处

中国发射的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在不受控制情况下坠落,部分残骸可能会落在地球未知地点。不过专家表示,残骸掉在人口密集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以下是针对长征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残骸坠落的相关分析:

●长征火箭为何坠落?

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在4月29日搭载中国太空站“天和”核心舱,从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天和核心舱在飞行492秒后脱离长征火箭主体结构,直接进入原本预定的轨道。

长征火箭借由主体结构和4个推进器将酬载直接送入低地轨道,不过这个主体结构也曾在轨道内,而且因为与大气层之间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强,使火箭往地球方向坠落。

若是如此,这将是太空飞行器在不受控制情况下重返大气层的最严重事件之一,且有可能会落在有人居住的地点。

●最可能的情况是甚么?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没被大气层高温毁损的任何残骸,会落在海洋或无人居住的地区,但仍有造成人员或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考量火箭的高度在距离地表150公里到250公里之间,重返大气层非常难以预测。

欧洲太空总署(European Space Agency,ESA)负责工程与研发创新的主管波布林斯克伊(Nicolas Bobrinskoy)表示,因为低层大气更容易发生密度变化的状况,“我们无法确切断定什么时候会发生”。

截至欧洲时间7日晚间,有预测认为火箭会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8日21时(台北时间9日清晨5时)至9日7时(台北时间9日下午3时)之间重返大气层。

但波布林斯克伊指出,即使是在重返大气层前一个小时,不确定性依然很高。

可以确定的是,长征火箭主体结构正以大约41度的仰角绕着赤道,也就是说任何残骸都将会落在北纬41度和南纬41度之间。

希腊、西班牙和北非地区都在内,还有美国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但不包括法国和德国。

最有可能的接触区域是水,因地球表面近3/4被海洋覆盖。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天文台(Paris-PSL Observatory)的天文学家德莱菲(Florent Delefie)则说:“残骸落在有人居住区域的机率很小,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

即使火箭残骸果真落在建筑物,撞击的速度也会相对较慢,大约是时速200公里,相较之下,陨石撞击地球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万6000公里。

●过去最严重的威胁是甚么?

重达76吨的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Skylab太空站,在1979年重返大气层是最严重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意外事件,这起失控的意外造成残骸散落在印度洋与西澳州(Western Australia)。

2020年,另一枚长征火箭的残骸落在非洲国家科特迪瓦的村庄,虽然毁损了建筑物,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从60多年前人类进入太空时代至今,约有6000个失控物体重返地球大气层,只有一次残骸打到人。

●这个问题可如何避免?

天文学家麦道威(Jonathan McDowell)表示,他期望天和核心舱与火箭脱离后,中国能够加强火箭主体以执行受控的脱离轨道作业,“我认为按照目前标准而言,火箭不受控重返大气层是无法容忍的”。

他说,“自1990年以来,没有任何超过10吨的残骸蓄意留在轨道且不受控重返大气层”,没有4个推进器或推进器内没有燃料时,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主体净重大约是21公吨。

●其他国家如何避免这个问题?

大多数消耗性火箭,结构体第一节都无法达到轨道速度,且不能重返大气层及落在原本预定的重返区。其他一些较大的结构体第二节则执行离轨点火以降低高度,减少在轨道上的时间,并降低与其他太空飞行器相撞的机会,或是立即重返大气层。

先前曾有人猜测,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的主体将执行自动脱离轨道,但这个状况似乎没有发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4月29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记者会表示,(中国)第2次的发射比首次明显改善,但并未提及脱轨作业。

美国军方用来追踪太空飞行器和其他太空物体的地面雷达已侦测到一个物体,并归类为长征火箭主体,这个长约30米、宽5米,被标定为2021-035B的火箭主体,以每秒超过7公里的速度移动。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法新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09/159091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