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你知道吗?孩子能“积懒成笨”

成绩一出来,孩子看的是分数高低,回到家后受赏还是受罚;家长看的是比人家孩子好就行,好在人前有面子。

所以,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看到丢掉的几分,总说是因为粗心,家长也就信以为真。

这样一来,真正的问题就被掩盖了。孩子自以为什么都懂,没有问题,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家长也认为不过是粗心而已,只要知识学会就行。

没有一个家长肯承认自家孩子笨的。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这孩子可聪明了!就是不学,愁死了!”

“我家孩子不笨,就是考试粗心,真拿他没办法!”

如此一说,家长似乎找回了所谓的“面子”。

可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却被忽视了。多少孩子成绩差,不是因为粗心,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积懒成笨”,孩子并非不聪明只是懒得学习。

其实,孩子之间的智商都差不多,关键是你家孩子“聪明”之外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习惯的养成~

(一)孩子有没有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情。“不说作业,母慈子孝;一说作业,鸡飞狗跳。”

一放学,孩子就想着玩,丢下书包摸摸玩具,看看电视,吃点零食,就是不管作业;家长呢,觉得孩子在学校累一天了,就随孩子尽情放松去了。

等到不得不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开始催促唠叨,孩子起初讨价还价,后来推三阻四,最后才不情不愿地掏出作业本。

(二)孩子有没有养成:放学后按时复习的好习惯。

孩子回到家,是复习复习所学功课,然后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还是直接写作业,草草了事?还是磨磨蹭蹭、迟迟下不了笔?抑或是拿着笔抓耳挠腮、对着书本发呆?

为什么孩子同样是听了一天课,回到家的表现如此不同呢?

家长也会产生怀疑:我的孩子真的这么笨吗?“怎么今天才学的知识,现在就忘了?”“老师上课不是讲过吗,怎么就不会做了?”

萍老师想说,孩子并非真的不会,而是懒得学会。上课的时候,老师把新知识都详细地讲解了,孩子听懂了,也就以为学会了。可如果课后不及时复习、思考和作业,只是“听过”的知识不会被真正吸收,也就没变成自己的知识,自然作业就不会做了。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越聪明的学生,越懂得课后复习的重要性。

还比如:能力的培养~

(一)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少之又少。这当然跟老师的要求、家长的不放心有直接关系。

很多老师也喜欢让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于是,家长也习惯了“陪读”。

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孩子看错题了,爸爸赶紧从旁纠正;

孩子写错字了,妈妈立马拿橡皮去擦。

爷爷奶奶陪着写作业,看孩子作业太多,甚至会动手帮孩子去完成。

久而久之,习惯了偷懒的孩子真的会变“笨”,他不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在学校:读书不张嘴读,写字不动笔写,有问题也不举手问。

回到家:家长的“好心陪读”,直接或间接地把孩子变“懒”了。

反正做错了有人帮忙修改,不做了有人代劳,考差了还有人帮自己找借口。

孩子完全失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懒惰的坏习惯逐渐养成了。

(二)“勤奋学习”的能力

很多家长都认为“勤奋”是一种态度,其实,“勤奋”是一种能力。

孩子埋头苦学,熬夜刷题,不是“勤奋”;作业书写工整,课堂笔记密密麻麻,也不是“勤奋”;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刻苦,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实际上,听课时是懵懵懂懂,做作业时是迷迷糊糊,考试时更是一塌糊涂。他们看上去特别像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一天到晚地学啊学,甚至课间也不见出去玩,但因为方法不当、效率过低,导致最后收效甚微,这就叫做“事倍功半”。

家长不免产生怀疑:我家孩子也不笨啊!老师也说他认真听课,回到家做题能做到11点多,为啥成绩就是上不去?别的孩子也没我家孩子努力,为什么别人总拿第一,我家孩子却总处于中游?……

其实,面对这些疑惑,最好的答案就是:这些孩子不是“真勤奋”,而是“真懒惰”!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具备“勤奋”的能力,没有找对方法。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都只是作秀而已。

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分数就越高,不是请名师补习就能脱胎换骨,不是每天只睡5小时就是勤奋。“伪勤奋”、“假努力”蒙蔽的是孩子,还有老师和家长。

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孩子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做题不彻底,过于依赖参考答案;

2.学习没有针对性,做题贪多求全;

3.不懂归纳知识点,学过了就忘了;

4.学习时间比较长,效率却比较低。

其实,这个结果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家长不正当的教育方法,早就埋下了纵容孩子懒惰的种子。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真勤奋”的学习能力,摆脱“假努力”、“伪勤奋”、“作秀”的假象,以免导致“积懒成笨”的结果。

让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孩子要学会真努力——

态度要端正: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不能让别人督促,更不能让别人代劳。

习惯要养成: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作业要主动。

方法需得当:独立思考,不可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家长要学会真关心——

态度要明确: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独立完成;

观察要细心: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措施到位。

自身做榜样:要有自己的事业,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最后,萍老师想说: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

在孩子自觉性不高、信心不足、方法不当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能缺席!

您的督促,您的引导,甚至您的唠叨,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萍老师2021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19/159472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