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有工厂拒绝新订单 任泽平:经济从复苏转入滞涨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成本压力大增,中国一些工厂开始拒绝接受新订单,有些甚至考虑停产关闭业务。有经济学家判断,中国经济周期正在从复苏转入滞涨,通胀预期抬头。华尔街日报报导认为,中国的情况可能会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更大压力,并导致更严重的通胀。

由于难以下滑成本上升压力,中国一些工厂拒绝接受新订单。(图片来源:美联社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成本压力大增,中国一些工厂开始拒绝接受新订单,有些甚至考虑停产关闭业务。有经济学家判断,中国经济周期正在从复苏转入滞涨,通胀预期抬头。华尔街日报报导认为,中国的情况可能会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更大压力,并导致更严重的通胀。

《华尔街日报》6月2日报导,原材料价格飙升和工人短缺已对中国中小型制造企业造成了压力。尽管许多制造商已经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海外买家,但是成本上升的幅度过大,一些制造企业很难将价格提高到足以抵消相关影响的程度。

今年5月中旬,厨房通风设备生产商中山市吸力王电器有限公司通知客户,公司将暂时停止接受新订单,并敦促客户等两周后再议价,因为价格波动较大。

该公司告知买家,出于金属、玻璃和开关的价格大幅上涨的部分原因,今年4月份以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中山一家玻璃厂老板Xing Jialiang表示,今年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提价5%左右,但仍不足以消化上升10%的成本。Xing称,如果原材料成本继续上涨,公司可能在一个月左右之内不得不停产。

许多制造商希望,如果推迟接受订单或放慢生产速度,或许就能挺过目前的成本上升期,而不会蒙受重大损失。

华尔街日报报导指出,如果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或者西方消费者的需求没有降温,那么制造商的对策可能会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工厂限产只会加剧商品短缺,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成本压力。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丁爽称,如果投入成本压力持续存在,中国会有更多制造商要么被迫停产,要么将成本转嫁给国内外消费者。

丁爽表示,制造商选择后一种方案可能会比较普遍,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美国等一些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将会出现更大通胀压力。美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创2008年以来最高。

丁爽称,研究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与美国的消费者通胀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报导说,中共领导人也对这种情况表达了关切,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其他原因。中国经济的复苏对制造业依赖度极大,如果制造商难以盈利,中国经济将继续下滑,还可能导致中国国内发生更严重的通胀。

最近公布的衡量中国工厂活动的指标显示出放缓迹象,一项追踪小型企业的分项指数在经过两个月的扩张后于5月陷入收缩状态。

中共统计局5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制造业PMI为51.0%,较4月小幅下滑0.1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7%和51.3%,分别较上月变动0.6和-0.7个百分点。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6月2日发表的《经济放缓新出口订单下滑》一文中写道,整体来看,供给扩张加快、需求扩张放缓,中国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经济动能(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差值较上月下滑0.4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3%,低于上月2.1个百分点,景气度重回收缩区间。

据任泽平判断,中国经济周期正从复苏转入过热和滞胀,通胀预期抬升。

此外,许多中国工厂面临人力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全球对其产品需求的激增。

位于广东省东莞的亚洲鞋业协会(Asia Footwear Association)秘书长David Li说,亚洲地区许多鞋厂今年的订单激增,但一直难以招到足够多的年轻员工。

他说,这个问题并非广东独有,而是遍及全国,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当快递员,也不愿去工厂上班。

拥有大约700名工厂员工的佛山市现代铜铝型材有限公司表示,即使今年加薪10%,仍短缺70名工人,而疫情前其加薪幅度通常为每年3%。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希望之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603/160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