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好文 > 正文

大唐第二神童:九岁中进士,一言不合直接躺平十六年…

作者:

650年,杨炯出生。

这小朋友眼睛活灵活现,嘴巴嘟嘟。

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杨炯出身名门望族—华阴杨氏。

华阴杨氏是典型的名门望族,西汉丞相杨敞、东汉关西夫子杨震

(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绝收礼的那位)。

三国时让曹操嫉恨的杨修等都是杨氏先祖

到了杨炯一代,虽然官财散尽,但有俩样基因传了下来—慧根和血性。

注定他这一生,不同凡向。

只是到了他父母这一枝混得干干净净。

因此,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

杨炯不负所望,9岁就考中进士(老王还在玩泥巴)一举轰动大唐首都,很快神童杨炯上了长安热搜,火遍全网。

长安网友都来打听杨炯,要求签名。

哪知杨炯根本不鸟,像个冷炮,半天才在朋友圈回复了一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网友们纷纷点赞,哇塞一片:每个牛人背后,都有一颗放荡不羁的猛男心。

可是大唐组织部不这么想,你想投笔从军,我大唐岂不又少了一个笔杆子!你牛逼是吧,先把你按在地上摩擦一番。

660年,红头文件下来了,杨炯被任命为弘文馆待制。

这一待就是16年。

换成别人早就发飙了,而杨炯却越发冷漠,直接躺平在弘文馆,那他能躺赢吗?

有人说,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弘文馆就是一个死鱼呆的地方,完全是死水一潭。

杨炯变得沉默寡言,半年也不说一句话,朋友圈几年也没有更新一次。

可怕的沉默笼罩在整个社交圈,杨炯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沉默干部。

网友们本希望他多带点货,哪知道他的朋友圈显示三年可见。

五年后的十二月,长安大雪,腊梅盛开,煞是好看,一夜之间梅开诗刷屏朋友圈,每一首诗都充满了“齐梁体”的奢华上档次和“上官体”的高档大气正能量。

网友们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

看着这些被齐梁体和上官体联合收割的韭菜诗,杨炯冷笑到半夜,手指轻轻点了一下“确定发送”按钮,发布了一首《梅花落》: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收到推送消息的长安网友都点开了这首诗,阅罢头飞雪,发型都凌乱了,一下子从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抵达了人生的低谷,男神童已经成为男神经了,只怪自己手贱去点开,还是洗洗睡了吧。

杨炯这首诗只有高宗朝文坛领袖、副部级干部薛元超看懂了,在下面留言:雪化真好湿!

杨炯没有吭声,一无语就是十年。

十年后的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杨炯才发了一首《幽兰之歌》: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

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

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

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对于杨炯这首新歌,薛元超、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都点了赞。

文坛大佬们都点赞了,十级脑残粉们纷纷舔狗:“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饭圈粉丝们也不甘落后,狂撒狗粮:

“初唐四杰好哇塞,又美又乖又可爱!请收下我们的膝盖,请品尝我们的草莓!”

面对粉丝们齁甜齁甜的追捧,素不宠粉的杨炯破天荒地吐槽了一句:

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这回答,高冷的气息扑面而来,恰似一朵梨花盖雪花,雪花不飘我不飘。

当时还是初唐体小粉红、后为开元名相的正国级干部张说立马跟贴说:

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

在张说看来,杨炯是初唐四杰真正的C位。

不得了,宋之问看张说想跟他争当榜一大哥,赶忙回帖说:

伏道孔门,游刃诸子。精微博识,黄中通理。属词比事,宗经匠史。玉璞金浑,风摇振起。闻人之善,若在诸子。受人之恩,许之以死。惟子坚刚,气凌秋霜。行不苟合,言不苟忘。

宋之问的意思,我才是杨炯的死忠粉,别以为你张说刷了个保时捷就嘚瑟了,看我刷个嘉年华,直接本场音浪上百万,长安实时热度第一。

上元三年(676年),杨炯参加公选成功,大唐朝廷安排他到秘书省当校书郎。

等了十六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试,才当上一个九品小官。

天天校对典籍文章,像老鼠一样,在故纸堆里打转转。

胸中理想丰满,仕途现实骨感,命运又把他按在地上使劲折磨了一番。

尽管如此,杨炯并没有那么丧,因为大唐虐我千百遍,我待大唐如初恋。他写了一篇《浑天赋》说:

鹏何壮兮,

搏扶摇而翔九万,

运海水而击三千。

这气势堪比庄子的《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豪情启发了李白的《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机会总是垂青有才华的人。

仪凤二年(678年),太常博士苏知己自以为博学多才,便上书高宗皇帝,建议重定公卿官员的冕服制度,为官员们重新设计新的官服。

唐高宗李治心想,这等鸡毛蒜皮的鸟事,你苏知己简直不拿皇帝当干部。

本来大唐奢靡之风日盛,朕的六个钱包都被你们这班家伙掏空,这不是叫朕变相发福利吗?

朕听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上天。

没有新衣服穿,正好大家一起裸奔;因为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人家是求仁得仁,你这是求锤得锤。对头,先叫有司审议审议。

杨炯接到命令,引经据典,写了一篇《公卿以下冕服议》猛怼苏知己,怼得老苏哑口无言。

杨炯在文章中指出,现在的官服既符合古代的典制,又引领时代潮流,传统又时尚,重新设计官服,完全是黄瓜刷绿漆,画蛇又添脚,多此一举。

李治一看杨炯的奏折,大呼过瘾,大笔一挥,签了个“同意校书郎杨炯同志的意见”,驳回苏知己纯粹找抽的建议。

得到大Boss的肯定,杨炯的年终奖有着落了。

永隆二年(681年),经资深粉丝、已经当到宰相的正国级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杨炯一飞冲天,先后提拔为崇文馆学士、太子詹事司直、弘文馆学士,掌管东宫事务,实权在手。

从九品小吏一跃而居七品权贵,为太子李显(后来的唐中宗)服务,杨炯又一次爆红长安,成为顶流网红、头部IP。

被压了21年的仕途突然来了个720度的鸽子大翻身,像飞机摇一样,杨炯终于扬眉吐气。

有一次,与中书令薛元超一起游左春坊赏菊。

薛元超喜欢菊花的君子品德,请学士们作赋。

性格沉稳的杨炯略显兴奋,开口就咏成了一篇《庭菊赋》:

日子贞矣,于彼重阳;菊之荣矣,于彼华坊。

含天地之精气,吸日月之淳光。

其在夕也,言庭燎之皙皙;

其向晨也,谓明星之煌煌。

尔其万里年华,九州春色。

当此时也,和其光,同其尘,应春光而早植。

当此时也,弱其志,强其骨,独岁寒而晚登。

薛元超一听大喜,这篇赋不就是赞美我的高尚品德像菊花一样高洁,我就像拿着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杨炯简直就是动感光波,仿佛散落的月光穿过了云,明天八成是个好天气。

这样的嗨皮好日子过了三年,但是“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间好物不长久”。造化弄人,命运又一次把杨炯活活按在地上放肆捉弄。

当时政局急剧变化。先是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高宗驾崩,中宗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武则天废李显立李旦。

九月,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

武则天以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军30万前去摆平徐敬业。

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按说徐敬业造武则天的反,跟杨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非要说有一点关系,也只是同为“初唐四杰”的骆宾王,替徐敬业写了一篇火遍全网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骂大唐头部网红武则天: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

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骆宾王把这篇官宣软文发在朋友圈,杨炯压根儿没有点赞,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出在杨炯的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身上,原来杨神让跟着徐敬业一起造反,要把武则天拉下马来。

徐敬业起兵失败后,杨德干父子被诛杀。

杨炯是杨神让的堂兄弟,不管你有没有参与,反正你们是亲戚,武则天就把杨炯给撸了下来。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杨炯被贬官到四川梓州(今三台县)任司法参军,从此告别了生活26年的长安。

杨炯的耳边向起了网红歌曲:

我叫长安,你叫故里。世人笑说,长安归故里。

风尘仆仆,杨炯赶到四川任所,笔直的秀竹绕宅而生,不禁使他感慨万千。

他心想,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是别人。

他扭扭腰,唱出一首诗:

森然几竿竹,密密茂成林。

半室生清兴,一窗馀午阴。

俗物不到眼,好书还上心。

底事忘羁旅,此君同此襟。

其间,美丽的天府之国深深地吸引了他。

他化作驴友,乘船到三峡打卡,写下《巫峡》诗: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天授二年(690年),在四川呆了四年的杨炯,回到洛阳,和老朋友宋之问成为同事。

虽然他也说过“年少不知御姐好,错把萝莉当成宝”之类的赞颂女神皇帝武则天的话,但一直没有得到武则天重用。

如意元年(692年)冬天,杨炯出任浙江盈川(今衢州)县令。

在任期间,杨炯颇有作为,爱民如子,受到百姓称颂。

后来在任上去世,当地百姓修建杨公祠纪念他。

杨炯在初唐四杰里是唯一善终的。

只是他的一生,虽然C位出道,流量担当,火遍大唐,堪称初唐第一网红,但是被命运反复摆弄,按在地上摩擦得遍体鳞伤,棱角磨去,锋芒消失殆尽,壮志难酬。

自古套路得人心,善良真诚多艰辛,从来暖男无人爱,渣男处处有人抬。

还好,他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他写最好的诗,撸最好的窜,喝最烈的酒,做最好的人。

毕竟这一届粉丝臭宝宝们是最萌萌哒的。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609/160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