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会观察 > 正文

张煜放弃直播道歉:社会断裂年代你将如何存在

今天,孙立平教授公号发了篇旧文——《断裂社会》。

这是孙老师20年前的判断。这些年,人们谈到阶层固化,经常拿这个社会学知识点说事,老将之前也引用过多次。

不再从理论层面进行复述了。我只是想说,每次看到这概念,我都会想起孙老师文章中的那些失业人员、下岗群体、底层农民等等。

他们在今天实现向上流通了吗?人们念兹在兹的阶层固化被打破了吗?

断裂社会的最大痛点,就是底层不能实现有序的流动。而这些年,面对新技术革命,面对新兴产业发展,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那些跟不上时代洪流的边缘人群。

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高等教育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城市二元结构鸿沟迄今仍没能真正弥合。

这意味着,社会仍需要为底层群体提供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需要不断创造某些边缘性就业机会。

然而,在今天,我看到朋友圈很多人在转发下面这个视频,摆出一幅意难平的样子:

这不是东莞也不是深圳,而是越南员工下班时的场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大批的制造业产业链都在往越南转移,越南正在变成新的“世界工厂”。

很多人看完这类视频,都在痛骂某某司、某平、某文、某毅之类做爱国生意的大V,说他们把这些企业骂走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反映出民意的理性,老百性眼不瞎心不瞎,有事做,做饭吃,才是硬道理。

前几天,我到故乡城市,路过富士康时候,司机对我说,那里原有7、8万人,现在只有7、8千人。而且,工人们已经不用加班了,但收入太低了。

城市产业工人遭遇的就业难,我不多说。很多人肯定能从身边工厂机器声的消失,以及工厂边小饭馆的人烟稀少,嗅出其中味道。

想说一下农民的事。这次,我还去看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只是想看看那里的所谓新农人。其间,遇到一个种植西瓜的大户,他通过大棚种植高端西瓜的,每斤得卖到5元以上才能回本。在那里,我看到西瓜堆积如山,难以外销,正在烂坏,说猪都不吃。

就是那种黄瓤的小西瓜,逼格品相真还可以,但是,我吃起来,没有那么好的感觉。我问问身边人,他们也都说,还是喜欢红瓤沙甜的品种。也可能是我们的阶层品位不够高吧。

有人说,老板今年要赔光老本了,他的大棚投入那么大,天天要付那么多工人工资,西瓜卖不掉,天也就塌下来了。

不过,晚上喝酒时,老板却对我说,亏损是不会亏损的,他是在做永远不会亏本的政府生意,只是赚得没有预计那么多了。

我一脸迷茫。他解说道,这不是有政府补贴嘛,那笔钱已经是给他兜底了。更何况,他种什么,也是听从领导安排的,圆滚滚的遍地西瓜,早就登过报上个电视了。

这样的农业产业化,也就是社会依然断裂的一面镜子。

这是因为,农民土地流转给了这些大户,而这些大户并没有能够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产业升级,于是,这种产业化就成为一种幻象。农民也没有实现产业工人根本身份改变。这背后的一切,最终还是政府公共财政在埋单,而归根结底,也还是纳税人的钱。

按照零和博弈理论,这种虚假,这种滞后,这种不公,也只能在某个角度上,转化为社会不满,生成社会断裂。

还有更可怕的。我经常到中国西部偏远乡村去,那里传统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依然存在。而置于整个农业大背影下,这些地方农民由于不能融入到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洪流中,又无法从事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这种局面,反而在倒推他们比以往更像小农。

由此,再推而广之,在工业、信息、金融、外贸等领域,在置于世贸规则、国际竞争、制度滞后等于语境下,各个系统也都会存在这样的失灵情况。这样的现实,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内卷,而很多无法向上流动的人生,也就选择躺平。

这一切,就是孙立平教授说的社会断裂在当下生活的具体表现了,网友也轻易就能够进行关联想象:

今天,我还是用孙老师的语言来概括这种情况的后果:

类似的现象告诉我们,在一个断裂的社会中,社会中不同部分的要求的差异,有时会达到一种无法互相理解的程度。

这就要求断裂社会中的政府和领导人,必须对来自不同群体的互相矛盾而又各有其正当性的要求,有一种明智的态度,并对其进行妥善的协调。否则,就会埋下社会动荡的种子。

内卷和躺平,在我看来,正是社会断裂语境下的社会集体情绪反映。现在,共识难成,社会断裂走向人心撕裂。

对于这样的内卷和躺平,很多人的态度就是痛恨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的制度不公,活在巨大的抱怨和谩骂中,在“躺平即正义”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的姿态。对这种情绪和应对,我完全尊重和理解。

毕竟,作为个体,我根本不可能改变导致内卷背后巨大的体系力量,也根本没有力气拉起躺平者沉重的肉身。

但是,对具体的我来说,即便是面对不公和委屈,我也要挣扎着前行,而不能躺平。过去,我把这种自主选择权说得十分降格,归因于我上有老、下有小,从世俗人生角度来讲。

其实,在内心,我还有更深的考虑。要知道,在政府和市场中间,还有一个本应发挥巨大力量的底座支撑——社会。而我们每个人,正是社会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孙立平先生所说的社会断裂,本身就意味着,社会不能也不应无所反应,只是把一切问题都推给政府和市场。

是的,在“大政府、小社会”的今天,我们离“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仍然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这并不代表个体在社会建设上,就没有作为空间。

比如,后面我要说的张煜医生,就是社会驱动制度的例子。他是个觉醒者。

社会断裂越是难以改变,人们就越需要精神觉醒。前阵子,我看了《觉醒年代》,这里分享两句台词给大家: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

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用来责人的;道德是用来躬行实践的,不是在嘴里空喊的。

第一句我不多说,每个时代都是出题人,一百年前的人们活得那么艰难,觉醒者也没有选择躺平。在今天,智识者又有什么理由躺平呢?

第二句,正是我过去经常挂在嘴上的——道德是律己的,而不是责人的,更不是捆绑他人的。

大约在20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在公交上某恶人持刀威胁伤害他人的文章,顺带批评了乘客的“麻木”。当时,我的一个老师语重心长找我谈过一次话,说的核心就是“道德是律己”的观点,认为我把笔尖对准普通老百姓,是不讲写作伦理的。

我记得,当时自己面红耳赤,看到自己高高在上的写作姿态,是何其的丑陋。从那以后,我没有写过任何一篇把枪口转向险境中普通人群选择沉默的文章,我不敢轻易指摘别人所谓的麻木冷漠。那样的批评,世间惟有鲁迅先生才有适配的人格底气。

是的,在社会面前,蹲下来,以心换心,平视世界,渐然成为待人写作的一个基本伦理。

前几天,我在小号上写过一篇文章,叫《赢得寂寞的举报者张煜医生,他的明天会好吗?》,说的是张煜医生大战陆巍医魔。结果出来后,从表面看,张煜是赢了,正义是战胜了奸恶。

但是,那种绕开核心问题,自罚三杯式的处理,最终也不过就是一场寂寞。所以,面对举报结果,张煜才通过微博发出这8个字感受:

五味杂陈,难以评价。

很多人对张煜的期待,就是像他之前说的那样,不惜赌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惧行医资格被剥夺,来以勇敢者姿态去与更大的医企勾结潜规则相博。事实上,张煜甚至表示,将开直播向更多人解释真相。

然而,端午时节,已经为做直播做了大量工作,与平台也都进行准备合作的张煜,决定失言,不再直播了,并且向网友发出了道歉声明::

直到今天早上接到了我的家人的电话,出于担心我的人身安全、担心我的工作、以及可能陷入麻烦等原因,一定要求我停止直播,并且不能商谈。我只能苦笑和同意,是我对不起各位。

我能强烈感受到张煜的苦闷无奈与隐忍不甘,但是,我特别认同并且完全支持他停止直播的决定。

张煜已经为众人抱过薪,民意更应为其挡风雪,而不必鼓动其陷进深潭。

对个体来说,没有什么比尊重其他个体普适的情感选择,但符合人性伦理了。

我写过太多批评文章,不仅过去给家人带来了麻烦骚扰,直到现在依然令家人隐隐不安,以至于我每天晚上,只要说不写文章陪大家玩,全家上下都会弥漫着如释重负的幸福感。

所以,我特别理解张煜家人阻止他直播的选择,他家人的话令我心颤,特别共情共鸣。

每天后台,都有朋友留言,老将批批这个,骂骂那个,甚至发来一大堆举报材料,我顾不过来,很多也完全不敢碰。

请原谅我不够勇敢,正如罗翔所说:

勇敢是一个最高级的词汇……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

但是,我特别要说的是,在社会断裂依然存在的年代,道德和人性才是组成社会的基石。

社会断裂一旦伴随人性踩踏,更多的悲剧就会不期而至。正如做爱国生意的大V不会因为越南工人的面带笑容而感觉意难平,拿政府补贴的大户不会为失地农民的固守无望而悲悯。

而所有人的个体实现,归根结底是在于群体自我意识提升,而不是某个勇敢者在高远处振臂呼号。

群体觉醒观念水平的提升,才是社会阶层有序向上流通的原动力,会直接推动社会向上流动的整体海平面提升,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登高望远。

所以,我要致敬张煜医生,更加祝福张煜家人,他们的存在,就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

在社会断裂的年代,有人戾气,有人躺平;有人进击,有人自省。而你,又将如何存在?

而老将更期待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自我觉醒,各自向前向上一小步。

这样,让社会断裂缝隙也跟着缩小一步,而整个社会的向上流动,则注定会迈出一大步。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人格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617/160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