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大洪水时代 波兰翼骑兵教你如何活下去

作者:

《火与剑》截图一剑三人头

顺带说一句,想了解“大洪水”时代的波兰翼骑兵,可阅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显克维支的“洪流三部曲”,观看其改编电影。我觉得《火与剑》这部电影可圈可点之处还在:它不政治正确,将穆斯林领导的穷奢极欲,喜好男风等丑行都给予了揭露。又辱绿又辱同,这放到好莱坞还得了!也只有波兰敢这么拍。

《火与剑》截图

在防具方面,初期的翼骑兵装备了盾牌,但在盔甲升级后便不再使用了。

巴尔干风格的盾牌,翼骑兵翅膀的来源之一

波兰地区保留巴尔干风格的盾牌,翼骑兵翅膀的来源之一了不少锁子甲,但翼骑兵的形成也受到了欧洲的影向。他们变得重装化,也以板甲为主。锁子甲则成为了防御补充。

早期板条型盔甲带护臂

翼骑兵铠甲的早期样式是板条甲,看上去有点像龙虾。关于波兰板条甲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意大利货,有人信誓旦旦是受了罗马环片甲的影向。但实际上这种设计思路很常见,亚欧大陆东端的日本的当世具足也有不少板条甲。

当世具足

板条甲制作方便,几块板条拿铆钉钉死即可。比起一片片串起来的札甲,板条甲是一块整体,防护上更加全面。翼骑兵的板条甲,不像其他板条甲是个平面,它呈穹窿状,防御力自然高。

1590年的翼骑兵装备

到了后来,人们发现板条甲还是不稳妥,毕竟铆接还是不如一整块板。于是,对翼骑兵盔甲的第二次改良开始了。改良版的翼骑兵铠甲可以用“业界良心”来形容。

1680年的翼骑兵装备

首先,将上半部分的板条更换成了完整的胸甲板,防御力飙升。其次,装饰愈发华丽,有了铜饰。

与制甲业衰弱的欧洲相比,翼骑兵甲胄也是可圈可点的。同时代的欧洲骑兵,盔甲一般直接刷黑不做抛光,因为抛光工序异常难受,即使在今天,也令不少甲匠谈之色变。例如做甲胄抛光时,作坊里的空气中充满粉尘,带口罩都没用,只能带面具,闷得要命。夏天也不敢开空调,粉尘可以把空调都弄坏。古代还没有现代的工具,抛光对匠人身体的损耗可想而知。因此,抛光后的甲胄价格几乎翻倍。

玩过《坦克世界》之类的游戏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个术语叫跳弹。这个词指的是子弹以一定倾斜角击中光滑硬物时,被弹开的现象。有几个因素决定是否会跳弹: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硬度以及倾斜角度等等。

而抛光工艺使得盔甲的表面变得更为光滑,在硬度方面,波兰的锁子甲有的都用了中碳钢,但遗憾的是,波兰并非制甲业中心,从现存的证据来看,不少胸甲在硬度方面参差不齐,但比起铁制欧洲杂兵甲,已经算是可以了。

最后在倾斜角方面,翼骑兵盔甲该圆润的地方圆润,胸甲中间脊线该突出的突出。而欧洲的凸肚胸甲,缺乏球状的防御。

3—6可以看出,胸甲弧度越来越小,从正面看过去虽有倾角,但换个角度看几乎就是平面铁砧

此外,翼骑兵铠甲的厚度只有三五毫米,不少欧陆铠甲已经达到8mm了。

翼骑兵铠甲的一大优势在于其颜值。同时期德国的黑骑士的盔甲灰头土脸,造型丑陋。不及翼骑兵甲造型美观。

上图:德国的黑骑士;下图:现代复原后的波兰翼骑兵甲胄

翼骑兵背后背着的羽翼,长枪上挑着的旗帜,身上披着的猛兽皮,都让他们变得很有威慑力。大洪水时代打的是庶民战争,泥腿子一望见一支骑兵端著好几米长的枪,铠甲闪著金光,这么冲过来,估计就两股颤颤了。

此外,在战争期间,纪律性极强的翼骑兵还特别在乎视听效应,像平举骑枪,拔军刀这些动作都必须整齐划一,试想一下,面对成千上万个如天兵下凡的翼骑兵齐刷刷抽出武器的声光效果下,不论对面是哪支久经考验的军队,他们的士兵一定会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只要没承受住翼骑兵墙式冲锋的压力,队形一散乱,方阵自然就会土崩瓦解。

可想而知,要想步兵方阵打赢翼骑兵,第一排士兵需要承受多么大的心理压力

据说一个立陶宛翼骑兵被瑞典人抓住了。Mansfeld公爵看到他的戎装后说道,“如果波兰人都像他这样一身打扮的话,我毫不质疑他们能跟我方决一死战”。查尔斯国王听到这句话十分不高兴,对他说:“你也给自己找身狼皮,这样你就和他一样吓人了”。

翼骑兵非常注重视觉效果,往往在盔甲之外还会披上兽皮

至于翼骑兵标志性的大翅膀是否会投入实战,我们并不知道。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它并非只在仪式场合使用,在行军过程中,翼骑兵也会挂上翅膀。但是否在作战时使用就没有文字记载了。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武士经常在背后挂“母衣”或者小旗子,既然母衣能挂在背后,翅膀为何就不行呢?不排除有少数骑兵会挂着翅膀作战。

日本武士经常在背后挂“母衣”

日本武士经常在背后挂“母衣”翼骑兵的翅膀以震慑作用为主,但并不会像传说中的那样发出风声。防御作用的话,大概可以挡下背后的攻击。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循迹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11/163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