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大洪水时代 波兰翼骑兵教你如何活下去

作者:

“毫无疑问,这是欧洲最漂亮的骑兵队”——Dalerac评价波兰翼骑兵

这是信仰褪去的时代,骑士精神在西欧已成往事;这是奸佞横行的时代,卖国求荣成了王公贵族的常态;这是谎言丛生的时代,异教徒正虎视眈眈,妄图打开欧洲的大门,入侵之潮一浪高过一浪。

欧洲是否还有常识?圣经有云:“耶和华你神将他们交给你击杀,那时你要把他们灭绝净尽,不可与他们立约,也不可怜恤他们(申命记7:2)”。但在维也纳城下我们看到,欧洲各国离心离德,与狼共舞者不计其数——法国不仅见死不救,反倒对穆斯林暗送秋波,贿赂波兰贵族,令他们阻止国王扬·索别斯基参与维也纳之战。

达到全盛的波兰立陶宛联邦

波兰是否还有明天?这个位于欧洲边陲的小国已是数次面对来自东方的威胁,她屡遭蒙古铁蹄的践踏,此时,粗暴笨拙的北极熊也向她伸出了魔爪。“你进去得他们的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乃是因这些国民的恶,耶和华你的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申命记9:5)。

正是在这离乱的年代里,一支铁骑出现在了东欧,他们将用鲜血来为西方挽回荣燿,并组成一面盾墙,捍卫基督教世界的边疆。

他们,便是波兰翼骑兵!

翼骑兵的意义

在欧洲,堂吉诃德已是喜剧人物式的存在,但军制改革的步伐太急太快,也留下了不少遗憾:骑士制度解体后,贪污腐败的盛行,队长(captain)经常性的挪用公款,将装备以次充好。

枪骑兵在西欧几乎绝迹,手枪骑兵则大行其道。关于枪骑兵与手枪骑兵的优劣,历来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手枪骑兵代表了历史的进步,火器取代冷兵器是历史的必然;但不得不注意到,西欧的手枪骑兵作战意识不强,在半回旋作战中,后排的骑兵经常是对天放枪,赦令骑士冲击步兵阵地一下午都没问题,而手枪骑兵最多冲三次,“为得钱冲一次,为了邦国会冲两次,为了信仰能冲三次”,再多冲一次都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至于军纪方面,平民军队在三十年战争的反人道罪行算是欧洲浩劫。

三十年战争的爆发让半个欧洲陷入灾难

倘若枪骑兵真的没有其价值,西欧也不会特意引进了——两百年后的拿破仑时代,拿破仑组建波兰枪骑兵进攻西班牙军队阵地,取得奇效。1810年,拿破仑又组建了著名的“红色枪骑兵”部队。

西欧的骑枪传统的流失,是枪骑兵没落的重要原因。骑枪要使得好,马术少不了。而随着欧洲军改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平民加入军队,盔甲质量越来越差,同时骑术退步得也厉害。这些杂鱼的优势主要是性价比高,“拿走枪骑兵的好马与骑枪,给他一匹差劲、沉重、无用坐骑”就成了手枪骑兵。

这与其说是历史的进步,倒不如说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曲线救国”。

随着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动员能力空前提高,平民卷入战争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而到了拿破仑战争至一战前后,人们发现骑兵部队还是要走精兵路线。

《骑兵论》的作者是这样评论“轻骑兵一定比枪骑兵要强”这一观点的:“这就是16世纪后半期战场呈现给我们的图景:骑兵缺乏统一的训练范式导致大部队的联合行动依赖于他们的火器和个人气力,而不是骑兵阵列带来的真正冲击效果……”。

佛兰德里克·纳图施·莫德的著作《骑兵论》

佛兰德里克·纳图施·莫德在发表《骑兵论》时,骑枪正遭遇它第二次低谷——1903年3月1日英国发布军事命令称未来英军骑兵依赖于“步枪而不是刀剑”,该命令也进一步废除了骑兵长矛。

莫德指出,“这绝不是第一次以削弱突击能力为代价发展火力的尝试……当战马组成良好的阵型,肩并肩冲锋时,战士手上是拿着藤条还是弯刀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力量、速度和协同性才是紧要的”。莫德担心的是,由于指挥官强调火器而非冷兵器,造成士兵越发把战马当作代步工具,而忽视冲击战术。

莫德的担忧将会被坦克等新装备的问世所驱散,但16世纪-18世纪这段时期,骑兵发动冲锋无疑是必要的。

我们把目光放到两百年前,当欧洲军改“摸著石头过河”时,波兰人为何还坚信旧式骑兵的威力?他们对重骑兵的坚持解放了维也纳城,将俄罗斯人打了个屁滚尿流,他们对枪骑兵的运用启发了同时代的古斯塔夫、以及两百年后的拿破仑等一代又一代欧洲将才。

怎样培养一个翼骑兵?

当波兰在经历“大洪水”时代时,欧洲各国都在遭兵灾。前文已经提到,只要是个男的,有手有腿就能拉到军队打仗,手枪骑兵受到青睐倒不是手枪有多好用,只是训练成本低而已。

当时流行的豌豆荚胸甲(peascod breastplate)倒也不是性能有多出众,单纯量产方便而已。造成的结果就是,骑兵突击能力下降。本身马的质量就掺了水,盔甲还做得扭曲人体,动作都不灵便,还怎么使得好骑枪。

当时的人是这么评价手枪骑兵的——“不动的砧板,给马匹带来极大负担”。

我们都知道,小班课外辅导比学校教学质量高,训练重甲骑兵也是同样的道理。西欧拉壮丁打仗时,波兰依然在走“精培养路线”——老兵从小亲自一对一辅导,保证战斗力。不少老兵会为庄园主的孩子授课。这样即使在和平时代,老兵依然可以发挥余热,并让下一代骑士作好战争的准备。

骑士制度在波兰部分得到了保留,正如他们几百年前的前辈从侍从干起一样,被称为“伙伴(towarzysz)”的翼骑兵,其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除了常见的用骑枪穿铁环等活动外,准翼骑兵还会用骑枪从地上挑起一张纸或一顶帽子。这说明骑枪已经成了他们手臂的延伸,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除了使长枪外,军刀也是重头戏。波兰人对他们的军刀情有独钟,并开发出了一种特殊的军刀技巧——交叉挥砍。关于这个技巧,新出的游戏——厉骇四斩(hellish quart)里有不错的展示。

名为《Hellish Quart》的剑术格斗游戏截图

波兰翼骑兵装备的斯扎布拉军刀

其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用军刀交叉砍,轨迹是个X形状,但做起来不容易。首先,单手武器比较消耗气力。大多数人以为,使用单手剑要比双手持握的剑要轻松,实则不然。

下图是常见欧剑的重量。

常见欧剑重量

我们可以发现,一把双手长剑也就1.5kg,比军刀重了0.5g左右。但军刀只能一只手拿,长剑可以两只手拿。在技法上,军刀快速挥砍十分消耗气力,而长剑突刺相对来讲消耗小一点。想直观体验的朋友可以试着平举一双鞋,别说快速挥舞了,几秒钟后手就开始打颤了。而两只手都用上,举电熨斗或者撸猫玩几分钟都没太大问题。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打长剑的女生,而玩迅捷剑砍刀的相对较少。因为它们重1.3kg,重量已经接近双手剑了。

所以说,体质与训练十分重要。而笔者打兵击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胳膊比自己小腿都还粗的壮汉,你用着气喘嘘嘘的武器,人家举起来就像提起一根羽毛一样轻松。

如何提升自己的体质,波兰人有独到的训练方法。

一名合格的战士从小就要开始进行步法和体能的练习。比如对着空挥军刀,击打木桩。相信每个军刀的初学者在经过第一天的训练后都有这样的感受——手使不上力,握不紧东西,甚至拧开牙膏盖子都乏力。所以,波兰人早早准备,避免出现架势太弱的情况。

为了能在战场上获得胜利,每个合格的骑兵从小就要接受严苛系统的军事训练

例如,作为波兰军刀术的基础步法就是从欧洲引进的。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剑术逐渐科学化,理论化。比如今天使用的梅耶方块就起源于1570年的德国。

梅耶方块乍一眼看上去有点复杂,但只要你理解它要传达的资讯就非常简单了。每个对角线上最外围的数字代表了朝向不同opening的攻击顺序;换句话说,第一下攻击右上(1),第二下攻击左下(2),第三下攻击右下(3),最后一下攻击左上(4)。每一环数字代表着对四个opening的一轮攻击顺序。

而波兰吸收了欧洲的先进经验,采用了十字形的步法。

十字形步法

至于军刀本身,波兰军刀自成体系,它有东方游牧部落式的弧度,技法上也许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影向,重视切割,交叉斩的技巧便是从人体脆弱的肩膀处斜向削砍。从这个角度发起的进攻,刀刃不容易卡在人体里。

此外,新的训练用品也得到了运用。外行会认为,用钝剑木刀比武十分安全,实则大错特错。实木剑杀伤力巨大,对日本武士感兴趣的朋友应该读过不少被木刀砍得脑浆迸裂的例子。就举一例吧,宫本武藏对决佐佐木小次郎,传说就是拿自制的木刀把对面脑袋砍爆了。

而欧洲人那时发明了一种比武器械——杜萨克。杜萨克有点像我们今天用的海绵剑,它是皮质的外壳,里面是一根白蜡木杆。用这种剑对练更加安全。

图为反映了16世纪时期德意志地区剑术大师约希姆·梅耶(Joachim Meyer)的剑术学校练习的绘画。图中人物手中的正是杜萨克,常用于套路练习。

虽有这种训练器械,波兰人还是会采用更为暴力的木棍剑斗锻炼技艺。这可以让他们对未来的图为反映了16世纪时期德意志地区剑术大师约希姆·梅耶(Joachim Meyer)的剑术学校练习的绘画。图中人物手中的正是杜萨克,常用于套路练习。军旅生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波兰人选择实心木棍用作剑术练习

说句题外话,一直到今天,波兰的HEMA器械都为大家交口称赞。不管是海绵剑还是钢剑,或是剑术夹克。波兰的产品都是上乘之选(尽量不要选国内的产品)。一把好的训练剑应该是有韧性的,看国际比赛,国外选手的剑像面条一般,刺中对手就立马打弯避免伤人。我亦有幸购买过一柄波兰spes的直军刀(笼手剑)其手感远胜于国内其他海绵剑。

波兰spes的直军刀

可以说,正是严苛的,系统的训练造就了波兰翼骑兵。

在古战圈,有一句金科玉律的话:“相同条件下,骑兵无法撼动步兵方阵严密的队形”。

关于这句话的正确性一直有人质疑。甚至对骑兵情有独钟的《骑兵论》的作者佛兰德里克·纳图施·莫德就很反对这个观点。

但我认为,在相同条件下,骑兵vs步兵,决定哪方获胜的关键还是训练。在中世纪,骑士得到的训练充足时,冲击力就强。在近代,西欧骑马传统丢失,大批平民进入军队的时候,步兵就显得强势了。不管是结成空心方阵,还是墙式冲锋,都要求绝对的纪律性。

《骑兵论》的作者愤愤不平地举出了不少例子,试图证明骑兵可以撼动步兵方阵,并提出重振大英骑兵的建议。但要注意到的是,训练庶民组成方阵要比训练冲击骑士简洁,他的建议基本上是在要求培养一支“特种部队“。

波兰翼骑兵发起墙势冲锋

图片源自Jin hyun Kim的ARTSTATION个人主页

因此我们能够理解为何16世纪后半叶之后,人们普遍认为骑兵无法冲击步兵方阵——平民化战争要求速成;也能理解为何到了20世纪前后,复兴重骑兵的呼声再起——那时有条件走精兵路线,且普通步兵突击力量存在不足。但提出者忽视了军事科技进步这一要素,今天的精锐部队不用学骑术了,学开飞机坦克即可。

在速成训练法下,步兵的素质优于骑兵。但如果我们打破变量呢?如果是十年训练的骑兵冲击一年速成的步兵方阵呢?

与其说是骑兵与步兵之争,不如说是精兵路线与人海路线之争。骑兵下了马可以作步兵,两者并不冲突。艺多不压身,临时拉过来的步兵不会骑马,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战马吗?

所以,波兰人对骑兵这个兵种的训练条件和时长均高于其他同行,并且对自己那套精兵培养方式有绝对自信。有人批评波兰翼骑兵,说他们就只能逞一时之能,大部分时候只是辎重队的负担。这类批评让J.J.Kampenhausen听到了——他是一个在大北方战役中服役的波罗的海德国少将。他是这样反驳的,“波兰有句古话,廉价的肉是给狗吃的。枪骑兵也许是有他说的那么金贵,但一分价钱一分货,‘只能逞一日之能?’,是的,但那是怎样的一日?那便是一决雌雄之日!”

吉尔霍尔姆战役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在波兰翼骑兵那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吉尔霍尔姆战役中,波兰翼骑兵硬是把瑞典的长枪+火枪方阵揍出了个窟窿。比起同时代不敢冲阵的西欧同行,翼骑兵的武德高了他们不知多少个华莱士。

翼骑兵作为冲击重骑兵,按道理来说,伤亡率应该很高。像到了19世纪,胸甲骑兵少有卸甲归田一说,骠骑兵则有这么一句话:“骠骑兵过了三十岁还没有死去,那就是混蛋!”。足以见得冲阵的骑兵幸存率之低。

但翼骑兵的伤亡率却较低,100匹马的波兰翼骑兵连队,一般伤亡不会超过四个翼骑伙伴,八个侍从。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战役中,翼骑兵出于英雄主义发动猪突,这种情况下伤亡率会直线提高。

综上所述,走精兵培养路线的波兰,想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翼骑兵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一旦培养出的一批精锐的翼骑兵,则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左右战争胜败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在己方不利的形势下,实现逆风翻盘。

翼骑兵的装备

俗话说得好,好马配好鞍。翼骑兵战士不仅武艺高强,其装备也十分精良。

鲁塞尼亚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没有马的波兰人就像一具行尸走肉”。而翼骑兵的战马则是阿拉伯马与欧洲马的混血产品。当时的观察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波兰的气候条件下,被称为Fryz的西方高头大马过几代后会越变越矮,阿拉伯马则会越变越高大。

于是,波兰人结合了两种马的长处,培养出枪骑兵用马,并限制其出口。这种杂交出来的波兰马虽然没有阿拉伯马轻快,但要比它们结实健美很多。尽管有诸多禁令,但在三十年战争期间,这样的马还是经常出口给西欧。

重骑枪使用训练

在武器方面,翼骑兵有标志性的Kopia,空心骑枪比欧洲骑枪要长,重型骑枪一般三米,而空心骑枪可以达到5米。且制作繁复,要将木头先对半砍开,掏空了再粘回去。这样才能做成前端中空的长枪。

玩过《骑马与砍杀:火与剑》的朋友一定对翼骑兵长枪青睐有佳,它比瑞典胸甲骑兵长枪要长出一截,在单机糢式里,基本上敌人近不了身。但现实中,这种骑枪有个致命缺陷——容易断裂,面对板甲配备较高的西欧士兵,骑枪几乎难以伤其分毫。例如,有一个叫Clas Dietrich的瑞典上校获得了“骑枪手”的绰号,因为起码有三支骑枪被他的盔甲给折断了。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的游戏封面海报就是波兰翼骑兵

其实,Kopia之所以这么容易折断,完全是有意为之——因为骑枪折断可以吸收冲击力,并且翼骑兵可以将剩下的断桩当长棍用。而翼骑兵的东方敌人——奥斯曼土耳其新军,毛子士兵披甲率不仅低且甲胄质量差,Kopia足够对付这些轻甲敌人了。

手持破甲锤的翼骑兵

至于副武器,翼骑兵最依靠的是军刀,波兰人经常拿军刀来指代人,问有几号人就直接问有几把军刀。但除了军刀外,波兰人还装备了不少有特色的武器。波兰翼骑兵还会装备直刃的破甲剑或者阔剑,有中世纪风格的页锤以及战锄,甚至双手长剑也有装备。

翼骑兵使用的阔剑

在《火与剑》中,就有一名叫Longinus的人使用条顿式的长剑。他对圣玛丽发了誓,在一剑砍下三颗人头前保持童子身。最后还是土耳其新军给他送了人头。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循迹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11/163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