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记忆中的扬州,是从背诵李白送孟浩然的唐诗中开始建立初步印象的: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当中,写到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一首脍炙人口唐诗的背后,扬州作为当时的花花世界而存在。当年的孟浩然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40多岁的他虽然已经是诗坛领袖,但是经历了科举的一再失败而心灰意冷。最后在哀叹“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的苦涩中,告别李白,“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而扬州城,就是他的第一站。
那么,扬州城究竟有什么让这些大诗人们为之着迷呢?且看徐凝的《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首诗向来被认为是写扬州最精彩的诗篇之一,尤其是后两句,只要是介绍扬州,必然是少不了。如果可爱的明月有三分光华,扬州就独占二分啊。在徐凝的笔下,扬州城不仅仅美在景色,更美在美人。
而这一点,让杜牧也是念念不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的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很好地反映了诗人对扬州绚丽生活的怀念。虽然后来的他一直慨叹“十年一觉扬州梦”,有过对奢靡生活浪费时光的反思,然而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长袖挥舞,“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含苞待放,一直留在他的心中。
在隋唐时期——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扬州城早已经有了都市范儿,即便是夜市,也同样令人神往。且看王建的《夜看扬州市》: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都市的繁华,让诗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虽然他们的心中依然有家国之情,但是眼前的这一切,也让他们不得不沉醉其中。
而被贬几十年的刘禹锡,在扬州城遇到了白居易,一首唐诗更是赋予了扬州城更多的内涵。且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诗中有哲理的诗句有不少,而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句的不多。唐诗中蕴含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寓意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