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反省,在外面与人交往,展现出来的态度是很好的,然而回到家,呈现在家人面前则是另一幅糟糕的态度。那么,对家里人不好,却对外人很好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与利益关系有关联
在工作当中,人们想要有良好的人缘,想要得到晋升的机会,必须向同事们展现出自己良好的态度,良好的风貌。基于此,他们的很多缺点、劣势都潜藏起来,为的就是在外人面前能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李若飞(化名)在家是出了名的暴脾气,父母经常被他臭骂。对此,亲戚朋友都认为李若飞如果一直是这样,口没遮拦,出到社会可是很容易碰钉子。
然而待到李若飞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了,他在工作上收获的职位是越来越高。这也是令很多亲朋好友大跌眼镜,要知道按照李若飞的暴脾气,得罪人多称呼人少,理应撞不少板子才对,为什么李若飞还能混得这么好呢?
其实,李若飞这人就是典型的家里家外两面派,在家里面是窝里横,仗着父母疼爱自己就欺负父母,到了社会上,他深知不能这样,所以在公司是处处与人好脸色,尽其所能帮助他人。
而在业务水平上,他不耻下问也是被领导看在眼里,由此营造出与同事们关系融洽的景象。不得不说,李若飞城府甚深,他知道为了前程,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家里,父母对李若飞的要求也不高,也就是平常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某些功能,不懂某些社会现象,不了解潮流发展,继而向李若飞发问,然而李若飞这边就是一幅不耐烦的样子。他总是认为父母多事、多话,打扰了他清静的世界。其实,父母这样做或许并不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或许他们只想跟孩子保持沟通、有交流。
说到底,李若飞在家在公司会有两套表现,主要还是利益所致。在利益驱使之下,李若飞只能做出很多违心的举动。不过话又说回来,只管欺负家里人,对家外人尽显奴才状态,这种人心中功利主义浓厚,在不可逃避交往的情况下,请不要与之深交。
认为家里人就该包容自己的一切
在不少人的成长历程里,父母对他们百般呵护,以至于这些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这样做是应该的,是无条件。拥有这种心态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家里人不好的概率是相当高。
从小陈韬(化名)就得到父母的万千宠爱,陈韬想要什么,在父母能力范围内的尽情买,在父母能力范围外的,父母哪怕借钱也要给他买。所以在陈韬内心,从小就树立起一种理所当然的心理。以至于后面买的东西越来越大宗,父母终于无法承受了。
然而面对父母的首次拒绝陈韬怒了,为什么以前能卖,现在就不能了呢?陈韬的不理智已经遮蔽了双眼,他看不到父母为了他已经倾其所有,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遂其所愿,是真的没办法了。
然而在外面,陈韬展现的待人接物态度是截然不同,他很会做人,很多事情都帮助其他人打点好,毫不夸张地说,对外人他是有求必应。相反,父母对他哪怕提一丁点要求,大概率会被他喷回去。
像陈韬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理所当然认为家里人就该包容自己的一切”。然而父母也有力竭之时,父母也有老去之时,只懂得无端索取却不思回报,这样的人实在令人痛恨。
能以最低成本换取家里人原谅
很多人之所以对家里人不好,因为在他们眼中,想要得到包括父母在内的家里人的谅解,需要的成本远比得到外人原谅的成本要低很多。基于此,就同一件事,某些人都能有完全不一样的处理方案。
因为他们知道父母等家里人都容易原谅自己,所以在某些行为上他们会表现得很任性。而到了外人面前,对方不会惯着他,一旦犯错,许需要付出不少的金钱和精力。
写在文末: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平等,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关系才能越来越好。如果对家里人只是会一味索取,一味伤害,这样的人之于家庭的意义基本上可称为“无”。
事实上,当大家能以对外人的真诚态度对待家里人,家里人或许就会很开心,感到非常幸福。然而有些人是哪怕两成都不愿意付出,实在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