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不接地气,是京圈文艺老炮的宿命

文革开始后,世界变化得很快,大人过往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应付,他们有时候还要问问孩子,外面现在怎么说了?

  《北辙南辕》播完了,一开始它就被评为“京圈小时代”。以冯小刚的脾气,重新拍电视剧,还拍独立女性,再怎么堕落,怎么媚众,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这是两个时代重迭给人的错觉:京圈的时代就快要落幕,而小时代的时代已经不可阻挡地升起。

他们这样长大

  京圈的文艺作品,逃不开老炮们回忆童年、青春。从公主坟到西山脚下,沿长安街一字排开,五十年代开始,这里是各军队机构和国家部委大院。它相当于一块与世隔绝的飞地,大院里上班上学、吃喝休闲全包,自成天地。

  在家里,父母聊的也都不是接地气的俗事,他们的谈话由最新的政治语言构成,好像每件国家大事都身在其中。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有威严但经常缺席,从来不会直接表达爱和亲昵,出现就是打他们的时候,剩下只要还活着,就放任野蛮生长。

  文革开始后,世界变化得很快,大人过往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应付,他们有时候还要问问孩子,外面现在怎么说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小孩也不知道,但发现父母已经不是权威的存在,他们也长大了,开始发现父母身上的伪善,崇高的虚假,于是更加自信而反叛。女孩们都仗义,心眼少,有傲气劲儿,但不真矫情。男孩们都敏感,爱充大,有流氓劲儿,假装坚强。然后女孩来扮演引领男孩成长的角色,姐弟是基本盘。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终于借着雷雨夜壮胆,喊出我喜欢你,米兰装听不见,到跟前问你说什么,他瞬间怂了,支支吾吾说我车掉沟里了。然后大姐姐给了他一个拥抱。

  女性形象虽然美好动人,但都现身在回忆里,而他们无一不在美化记忆。电影大篇幅描述了马小军对米兰的感觉,像个骄傲的贼,溜进女神的卧室,滚在她的床上,用单筒望远镜放大,让她的照片占满视线。这种种放肆举动,是勇猛而易于满足的冲动,是一场堂而皇之的单恋。

  而米兰怎么想的,只有暗示,就连她的暗示,也是他所理解的暗示。

  对于父母、爱情、未来的理解,那一代太多聪明的人,早慧而晚熟,永远停留在对小时候憧憬的回忆里,他们也这样长大。

  王朔写过:“我曾经以为日子是过不完的,未来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我就待在我自己的未来,我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真正的变化,我的梦想,还是像小时候,唯一不同的是,我已经不打算实现它了。”

残酷青春物语

  逃课打架、抽烟闲逛,这些事和后来的同龄人差别不大,但那代人身上,还有政治环境留下的最后痕迹。文革波及到父母,下放农村劳动,大院更是他们的天下,被他们形容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然而正如姜文所说的,阳光刺眼,晒得人眼前阵阵发黑。政治气压落在每个人头上,没挨过,也屡见不鲜,暴力的传闻就在耳边,所以他们的长大都伴随过某种残忍。

  在大院里成长,什么都先人一步,能吃到新鲜东西,看到电影录像,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 已经比外边的一般人先知先觉。

  很多人的父母,本身就是哪个电影厂的厂长、出版社的总编、再不就是导演演员。电影里的革命英雄,可能就是隔壁院的叔叔阿姨。

田壮壮在《相爱相亲》中饰演尹孝平

  田壮壮去考中戏,考的电影是《烈火中永生》,那就是他妈演的,别说分析了,演下来都能一句不错。那个年代看完电影,能说出个三五句的,不是民间天赋异禀的孩子,就是这些大院子弟。

  在现实中虽然不服大人管教,但通过那些充满理想主义的老电影,他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对英雄的信仰。电影里的英勇人物、革命故事成了那代人挂在嘴上的嗑,在日常里被化用,可也不乏有人就会为了这样的冲动牺牲的故事。

  叶京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卓越一个人淋着大雨,缓慢前行,手里拿着不存在的对话筒,反复念着:851,851,我是王成我是王成,请首长放心,有我在就有阵地在,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然后倒地身亡。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剧照

  改革开放后,大院子弟率先嗅到了风向,早早下海,从最早的特权摇身变成了最早的富人。

  然而相比外部社会长大的人,他们终究被保护得太好,已经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在和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发生碰撞的时候,被撞得头破血流,曾经相信的纯真信仰随之幻灭。

接地气?是严重不熟

  叶京说给他影响最深的电影是《美国往事》,而他反复在拍的就是这代人的往事。

  他曾说:“我拍的很多都是真实的故事,个人的经历,尽管有很多磨难,生活还是待我不薄,积累真是取之不尽,到六十岁之前,够我拍十个二十个电影了。”

  在12年筹拍电影《记得少年那首歌》的时候,剧组租了房间,一个星期,一个副导演都招不来,叶京给冯小刚打电话,问说有个刚从《1942》下来的副导是谁,结果冯小刚身边十几个副导,他都记不住名字。

  资方说片子里好歹要有个出名演员,本来是理所应当的要求。叶京一下却炸了:老扒拉那明星干什么,我最烦有明星了,我还真告诉你,真有这投资,我也不把钱浪费在明星身上。

 alt=

《1942》剧照

  很少还有像叶京一样固执地沉湎于回忆,拒绝睁眼看现在情形的人。那些获得了商业成功的同龄人,纷纷选择了别的出口。

  姜文穿梭在民国的历史里,赵宝刚还在努力抓年轻人的口,郑晓龙的《甄嬛传》开辟了新类型,冯小刚早已成为观众眼中这代人的代言人,王朔自从十多年前宣传《我的千岁寒》后,很少再露面。

  不合时宜的个性,自从资本涌入中国电影市场以后,再没人惯着了。

  最近《北辙南辕》受到的批评,让人想到曾经京圈的故事模式,多么吃香,老炮们是多么会抓住观众,个个都是亲民接地气的导演。如今一起悬浮,懵然无知于大部分观众的需求和真实生活的水深火热。

  其实这是很大的错觉,京圈的文艺作品,一向不接地气,几乎从来就是一小撮人的现实,对于接地气,他们严重不熟。

  只有曾经的冯小刚是贴近观众的,因为他是那代人中少有的并非大院子弟出身,虽然也有共同的回忆,但没有与身俱来的高傲。

《北辙南辕》剧照

  后来他成了走到最台前的人,获得了最大的声明,虽然看不惯新的横行的价值观,他屡屡开炮,但他毕竟不是鱼缸里的鱼,没那么娇气,下了海里还能游泳。

  王朔说:“慢慢地,他希望进入主流,我希望演边缘人,所以大家个人追求不一样,大家自然就分开了。”

  从《顽主》的三替公司到《甲方乙方》的好梦一日游,几个游手好闲、聪明机灵的北京青年,满北京的帮人圆梦,和后来的《私人订制》,今天的《北辙南辕》没有什么不同,评分却从8.4变成了4.8。

  价值在更迭,能怪老炮们悬浮吗,他们只是逆水行舟,表现着年轻时候会发生的事,绝对保真,可是怎么发生、发生的土壤已经千差万别了。

往事只能回味

  《顽主》里,有一段离奇荒诞的走秀表演,唱京剧的、练健美的、红卫兵、时装模特、茶馆、跳霹雳舞的,一个交警在中间指挥道路秩序,然而所有人各行其是。

  在幽暗诡异的合成器音乐里,混乱无序的社会浓缩成了一个猎奇的舞台,这是人们的成分,刚刚从地主农民工人的简单划分,开始爆炸式地丰富的时候。

  而今天人们的各式各样,一趟走秀舞台,已经装不下了。

  老导演、老作家们不知道怎么去描述这种千姿百态,是正常的,没有人知道该如何描述当下。

  这条回忆线索,渐渐就要断掉,除了说往事的人不合时宜,也很少有人再感兴趣那段往事,并把它当作美国往事的那般厚重苍茫来欣赏了。

《老炮儿》剧照

  京圈故事尚有光环的时候,由圈内的自述加圈外的道听途说,如今它已经被很多真真假假的传闻所简化,成了几个装逼大佬和一个“冯裤子”的故事。在一些人看来,他们纯真牛逼,另一些人则觉得他们混乱,不检点,高高在上,这种复杂的感觉,完全不是道德感如此单一化的今天愿意去理解的。

  可是没办法,要么冒着放弃根源的记忆,抛弃自己特色的风险,去尝试完全不同的内容,积极面对新的观众;要么京圈只能等待落幕了。坚固的回忆,使他们不可能彻底地拜倒在新的价值观脚下,在新世纪到来之前,京圈的时代已经发出了落幕的信号,根本不会有小时代来的机会。

  现实如此锋利,回忆的盾能否挡住现实的矛呢?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结尾,有一段这样的独白: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21/163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