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35年前的国产老片“平反”了。
《芙蓉镇》,终于闯进入了豆瓣TOP250榜单。
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部国产扛鼎之作都被当做一部“禁片”看待。
在网上看到的版本,或是些不太清晰、甚至有些变色的渣画质版本,或是遭到多达35分钟的删减版。
这也导致影片难以在年轻一代观众中引起反响。
直到2016年,得到上海电影技术厂4K修复后,影片重获新生。
并在当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成功展映。
如今,又推出了高清碟版。
画质翻新的可不是一点两点。
借此机会,鱼叔也想为大家回顾一下这部国产神作。
时隔多年,我也对这部影片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感慨。
《芙蓉镇》
中国的巨片
《芙蓉镇》改编自作家古华在198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原著在当时已经非常出名,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
导演则是中国第三代导演领军人物,谢晋。
在拍摄《芙蓉镇》之前,谢晋已经在80年代拍出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经典影片。
他有感于中国大部分影片表现的只是“杯水风波”,开始反复提出一个大胆的概念——中国导演应该有“巨片意识”。
“1986年,经过十年的沉淀,那正是一个出大作品的时代”
注意,谢晋提到的“巨片”,和当下的“商业大片”完全是两码事。
他说的巨片意识,不仅指场面宏大,更主要的是指内涵和立意的丰富与深邃。
在拍《天云山传奇》时,谢晋导演就说过一句话。
他说自己的影片所向往的境界,不是场灯亮起时热烈的掌声,而是大幕阖上长时间的静默之后,观众席里一声轻轻的叹息。
到了拍摄《芙蓉镇》,谢晋导演年逾六十,依然雄心壮志,老当益壮。
此时,他的巨片意识更加坚定,立志要拍出中国电影的“莎士比亚”。
谢晋导演预言的没错。
接下来的1987年,恰是中国“巨片”汇聚的一年。
这一年,有吴天明导演的《老井》。
有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
有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
还有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中意英合拍片《末代皇帝》。
当然,这些影片在今天都是经典之作。
但在1987那一年,最引起中国内地轰动的,还得是谢晋的这部《芙蓉镇》。
给大家放个数据。
当时的人们看电影,一张票大概也就两毛钱。
而《芙蓉镇》的票房,超过了一个亿。
那时,电影院几乎场场爆满。
两个人的座位甚至可以挤上3~4个观众。
很多人一遍又一遍去看《芙蓉镇》,怎么也看不腻。
不过,影片上映时也遇到了不少风波。
在前期试映时,就有不少人认为电影在给国家抹黑,主张立马禁掉。
争议之下,谢晋为了避免麻烦,在正式上映前对片中的一些镜头进行处理和重拍。
好在,终于获准在全国公映。
后来,电影又被禁止出国参加影展。
谢晋据理力争。
最后得以在删减35分钟的代价下,在国外上映。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国外流传的版本,都只有129分钟。
真正的经典,是禁不掉的。
《芙蓉镇》在国内引发的观影潮,说明了一切——
老百姓们爱这部电影。
拍摄地永顺王村镇成为著名的观光景点
同行们也爱这部电影。
在当年的金鸡百花奖上,包揽多项大奖。
主演姜文、刘晓庆,双双问鼎影帝影后。
在那个没有视效轰炸的年代,在那个没有流量至上的年代,在那个没有营销过剩的年代,《芙蓉镇》这样一部电影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引起如此广泛的影响力,恰恰正符合了谢晋导演心中那个“巨片”定义——
内涵的丰富,立意的丰富。
这,同样是一部伟大电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