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成年人社交扎心真相:同频才能同行,不同频只能渐远

作者:

前阵子逛微博,看到一个网友给某情感大V留言说:

“我和我的好朋友,没有任何原因,就走得越来越淡了,到现在已经互相不说话了。”

大V给她回复:

“傻姑娘,怎么可能没有任何原因?只不过这个原因,你没有发现。”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消失的爱,没有毫无理由的离开。一切关系的变好或变坏,都有早已埋下的伏笔。

同频的人才能同行。不同频的人,真的只能渐行渐远。

01

世间所有的关系变坏

都有心理距离在作怪

上初中时,我有个好朋友阿朱。她是我的同班同学,家就住我家楼下,我每天都去她家找她玩。我们一起养了条小狗,一起见证了小狗成为狗妈妈。

她知道我从未告诉过别人的秘密,我对她所有的亲友关系了如指掌。

我一直以为,我们俩到老了也会拖家带口常相见。

但是从上高中起,一切都在慢慢改变。

高中分文理科时,她去了文科班,我留在了理科班。课业繁重起来,只有周末才有空在操场上聚聚。我们初中时本来无话不谈,上高中后,就只交流我们觉得比较重要的大事了。

上大学后,我们的学校之间,隔了三个小时长途公交。大学四年来,我们都只去过对方学校一次。我不知道她谈没谈男友,她不知道我早已跟人分手。

大学毕业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几年前我辗转加到她的微信,聊了没几句之后,我突然发现:

我以为我们关系变淡,是因为距离遥远。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心离得太远。

我喜欢文学,她喜欢时尚。我是恋爱脑,把感情看得大过天。她比较现实,说要嫁就得嫁一米八五的有钱人。我为了“自由”放弃了从前体制内的工作,她为了“安稳”成了一辈子都不会失业的公务员。

我们已经没法深入话题,聊天变成了礼貌性的寒暄和客气。

原来世界所有的关系变坏,都有“距离”在作怪。

一开始以为是地理距离的遥远,其实是心理距离的疏远。

那些我们本以为的“拖家带口常相见”,就遗憾地变成了“渐行渐远渐无书”。

02

关系生于共鸣

毁于分歧

人与人关系疏远的本质,是三观不同。

前几天好友阿康给我寄来了一罐梅花茶,让我想起来与她的许多往事。

我这个好友,是我的高中同桌。读大学时,我来了北京,她去了成都,我们一直千里相隔。

一年365天里,我们顶多只见面两三天。这样的见面频率,一直维持到如今。

而我们仍旧是最好的朋友。

在我们认识的十年间,她谈的男友分了,我知道具体细节。我结婚时,她专门从成都过来当伴娘。

我们每年都互寄很多礼物,她家吃饭的盘子是我买的,我家喝水的杯子是她送的。

她在全国各地换了好几份工作,每一份我都知道单位名字和具体职位。我在北京买房花了很多钱,跟她借得最多,也欠得最久。

她不爱社交,却常常给我看她做的茶道、画的水彩画。我为人冷淡骄傲,却天天帮她想着如何拓宽圈子,到处打听身边的单身男性。

即使我和阿康相隔千里,但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相同的喜好,三观又很相近,所以我们还是常常会分享彼此的大小事,讨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互相参与对方的人生。

距离远不是问题,只要彼此心里没有疏远,关系就不会变淡。

让彼此关系发生变化的,其实是三观。

有些人,虽然离得远,但是三观相近,互有牵挂。

有些人,虽然离得近,但是三观不同,总难相融。

前同事吴哥,曾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经历。

高中时代他有个好友,几乎无话不谈。别人找他,只要问他的好友,必然能得到答案。俩人好得就像连体婴儿。

大学第一年寒假,吴哥的好友当上了学生会干部。在老同学聚餐的饭桌上,他给在场的所有人,发了自己印有名牌大学学生会标志的名片。

大家全都互相熟识,本没有必要这么做。吴哥觉得这种做法非常尴尬,但是好友觉得非常值得骄傲。

大学毕业后,二人在北京工作,每次见面,好友都喜欢跟吴哥说“可以认识谁谁谁”,“跟谁谁谁一起吃过饭”,“谁谁谁可以帮你打通XXX关系”……

吴哥对这些都没兴趣,后来跟这个好友就渐渐处淡了。

从前大家都是学生时,谈论的都是数学题怎么解,物理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进入社会后,吴哥越来越发现,自己跟好友不是一类人。

好友越来越看重名利身份,到哪里都喜欢把“领导长领导短”挂在嘴边。吴哥越来越在意走不走心,有领导的酒局恨不得避开,免得浑身不自在。

两个人的三观如此不同,关系很难再像从前。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一旦进入森林,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岁月在变迁,在不同的路上成长,人终会慢慢长成不一样的人。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曾经的无话不谈,已经变成了无从谈起。

有句话说得好:关系生于共鸣,毁于分歧。

这个分歧,歧的是三观。

它包括兴趣、志向、处事原则,还有人生态度。

三观这个东西,虽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无法准确划定好坏对错。但是,三观不同的人,注定难以相融,注定要渐行渐远。

从前,我把关系的变淡,全都归结于大家离得远了,不再朝夕相处。

长大后我才真正明白:

让人渐行渐远的,不是距离,而是三观。

每个人都在成长。我们会从学校走向职场,从一个工作转向另一个工作,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从一方天地走向万千世界。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抛下旧想法。我们在变化中长大,三观也在成长中慢慢塑形。

那些能一起走到最后的人,一定是三观最匹配的人。

三观不同的人,曾经再好,也终将活成彼此不能理解的样子。

03

好的关系

需同频而行 

有情未必白首,同去常不同归。

好的关系,需同频而行。

同频而行,得两个人进步的速度一样,两个人成长的快慢相当。两个人要迈着相同频率的步调,走向相同的方向,一起前进,互相成就。

如此,两个人所处的环境、关注的事物、认知的水平、交往的能力、处事的原则、人生的态度,才不会大相径庭。

都说:有来有往,才有人情。

今天我麻烦你帮我个忙,下次我也帮你。上周你请我吃饭,下周换我买单。今年我送了你生日礼物,我过生日你也会尽尽心意。我心情不好时向你倾诉,你陷入低谷时我也一样为你打气。

如果两个人相处,你常常帮我的忙,我却没有能力回馈你;你请我吃饭我来者不拒,我却从来没有回请;你总是送我东西,我却一毛不拔;你总为我着想,而我却不顾你的感受……

那么,我们的关系迟早破裂。

一段持久的关系中,需要“来”,也需要“往”;要有能力“接受”,也得有能力“给予”。

同频而行,不仅仅指两个人能力上不相上下,地位上关系对等。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两个人精神上门当户对,三观上旗鼓相当。

都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抛弃朋友的过程。

在成长的路上,有人想走向更高的圈层,有人只愿停留在原地。有人想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有人没有往外探索的愿望。有人一直努力上进,有人烂泥扶不上墙……

这样的两个人,注定是越走越远的两类人。

没有人愿意一直向下兼容,没有人甘心一直向上仰望。没有人能够一直原地等待,也没有人能一直小跑追赶。

同频的人才能同行,不同频的人只能渐行渐远。

那些你怎么也追不上的人,那些无论如何也追不上你的人,都只能散落在天涯。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粥左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27/163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