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以为可以嘲弄历史的人,最终只能被历史嘲弄!
上周五,我给朋友们分享了经典影片《黑客帝国》三部曲。有朋友留言希望以后能多看到一些这样的好片。我作为资深科幻迷,很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以后每周五的第二篇文章,我会尽量选择一部烧脑影片,陪伴朋友们度过周末时光。
时空穿越,是不少科幻或者玄幻作品里的题材。我曾看过一部比较小众的影片。主人公拥有一支可以穿越时空的神箭。他可以向空中射出一箭。然后这支箭会穿越时空,射死未来世界里的某一个人。故事的结尾,男主角用这支箭射死了未来的自己。
这个故事确实有点俗套,以至于我连影片的名字都记不起来。影片的情节也禁不起琢磨。试问,主人公有什么资格给尚未发生的事情判罪?但我对于故事的结局是认可的:任何以为可以嘲弄历史的人,最终只能被历史嘲弄!
然而在现实中,并不缺少各种“暗箭”。它们有些被射向过去,有些被射向未来。有些则是在当下四面攒射。大多数时候,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射箭的人是谁。射你的人也不会关心你是谁。他关心的只是射箭。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射出足够多的箭,他就赢了。至于你是否无辜,中箭以后是否会流血和痛楚,均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秦代,产生了著名的“告奸”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久远。起初,告奸指的是告发“奸民”。而所谓奸民,在当时的情况下指的是不从事劳动却有吃有喝,没有军功却享受荣华富贵,没有明确的收入来源却出手阔绰,没有官职却在众人中很有威望的人。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军非官的小民。也就是说,在秦律里面,任何未经官方批准的富贵都是带有原罪的。而秦的连坐制度,又将告奸的杀伤力拔升了一个台阶。告奸的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了。
商鞅推行的什伍告奸和连坐之法是以家庭为最基本单位。每个家庭必须相互监督,并承担相同的责任。但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丈夫犯了罪而妻子告奸,则妻子不仅可以免受连坐之罪,还可以保留属于自己的财产。反过来亦然。秦的官吏之间也鼓励告奸。《赏罚》记载:有法律责任的官员不遵守国家的法律,知道这些邪恶行为并锯刨的周围官员可以免于刑罚。并且无论身份高低,他们都可以接管官员的儿女,土地和财产。此外,秦还广泛存在以求赏、报复为主要目的告奸。可见,告奸在秦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治理手段。商鞅通过奖励告奸的方式,进一步将人性中的自私和阴暗面激发出来,并最终成为后世帝王的治国模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于是踏上了逃亡之旅。但因为无法出示证件,边关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于是,商鞅终受车裂之刑。他射向未来的这支箭堪堪正中自己的心窝。
周末的时候,有自媒体人爆出新瓜:微博监督员锯刨封了网友的号,还造谣说网友被拘留。事后,微博方面开始动用公关手段对发声的自媒体进行侵权投诉。整个事件目前还在发酵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一下整件事的经过。我在此不占篇幅重述。
同为自媒体人,必须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我查阅了微博关于“微博监督员”的有关规定和当事各方的言论证据。综合来看,这次微博惹起众怒并非没有原因。一名网名叫“Shine季浩洋”的微博监督员为了完成KPI考核,以捏造的理由锯刨另一位网友“tomo酱酱”以致其被风呺。不仅如此,他还造谣这位网友诈骗、被拘留以及母亲未过世等。该网友迫不得已忍着悲痛将自己母亲的死亡证明公开。后新浪微博在舆论压力下对“Shine季浩洋”的微博账户进行了永禁处理。
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新浪微博还专门设立了“微博监督员”这样一个高大上的职业。而微博方面在对此次事件的处理上再次体现出足够的冷血。面对当事受害一方的质询,他们仅“建议报警处理或者司法途径依法维权”。第一时间撇开责任,没有丝毫羞愧和担当。这世上果然是垄断的生意最香。在行业老大的交椅上坐久了,就不太会有“用户思维”这玩意。几亿分之一而已。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能做出处理已经是给你面子。如果不识抬举,恐怕就会招致更大的麻烦。
在整个过程中,对微博监督员的KPI考核可谓亮点。这也是被“有关方面”扭扭捏捏企图遮掩的。但事实胜于雄辩。我查阅了《微博监督员报名须知》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证明微博确实在执行一套严格的监督员KPI考核机制。根据这套机制,监督员每月有效锯刨不少于500条。根据月度考核情况予以奖惩。完成任务者可获200元奖励并赠送微博会员。想想看,一个你经营了多年,拥有很多回忆的号,可能就是为了一个人的200元而消失。是不是感觉很魔幻!
尤其是在《须知》的8.j条款中明确提出对监督员“恶意投诉、敲诈勒索”行为的处理。这说明,微博在设计监督员制度的时候已经知道会出现这种下三滥的行为。此次“Shine季浩洋”事件,可谓是早在其预料之中。那么我想请问。此次事件究竟是孤例,还是早已屡见不鲜,只不过是没有这次闹到这么大罢了!?
对于网络上一些涉黄、涉嫌违法的言论有没有必要进行公众监督?我认为当然可以有。但不能将其变成一种职业行为,更不能通过KPI考核和物质奖励的方式制造竞争,吸引人多做锯刨。假如非如此做不能体现出微博治理网络环境的卓越才能,至少也要坚持锯刨的底线。即,不能无中生有,断章取义,扒坟历史。并且,对于锯刨后的处理结果要公平。必须拿出对应的法律依据,而不是随随便便说一声“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就万事大吉。尤其是,不能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从轻处罚甚至报以默许的态度。
例如前不久,网络大V卢克文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碰瓷爱国主义。故意将原教旨主义的“圣战”和先烈谋求民族独立的抗争混为一谈;并且纵容其铁粉在微博上留言公开支持恐怖分子。不知道微博监督员为何突然集体失明了。时至今日,相关言论依然是堂而皇之的存在。而卢克文作为始作俑者,也仅仅是受到了暂时禁言的最轻微处罚。这种结果是否显失公平?
基于公义,对危害公共和个人利益的不法行为进行检举,有益于维护社会纲纪。但为实现私利进行的锯刨,出卖和诰密则不能等同于检举。检举,是一种监督行为,它不需要利用信任关系获取信息。目的则往往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义或普世价值。而以锯刨为名,行出卖和诰密之实。或为了满足私利,或为了实现打击异己、泄愤等目的。采取匿名或秘密的手段,甚至有意利用信任关系将一些私人信息透露给有司,无疑是人类社会中最丑陋的行为。它就像一支支毒箭。使家庭破碎、父子反目,朋友断交。甚至几代人都要因其承受痛苦的煎熬。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总是令人不寒而栗。
二战之后的1950年,在东德成立了一个秘密警察机构“史塔西”(Stasi)。这是苏联仿照“契卡”建立,并用于监控东德人和欧洲国家一举一动的情报机构。该组织规模庞大。1959年,约有全职员工1.3万人,1974年有5.6万人,到1989年解散之前达到9.1万人。这意味着东德大约每160人中就有一名全职的史塔西。约翰·科勒(John O. Koehler)在其著作《史塔西:东德秘密警察秘史》中认为,为史塔西工作的总人数可能接近50万。
此外,史塔西还拥有庞大的线人(诰密者)网络。它在各行各业的非正式雇员达17.4万名。这些线人被史塔西称为“与阶级敌人秘密活动作战的最重要因素”,“所开展之全部政治工作的绝对核心”和“同敌人作战时的主要武器”。1987年的记录显示,当时东德作协的19位最高委员中,竟有多达12人是史塔西的线人。
有如史塔西的标语“WIR SIND UBERAL”(我们无处不在)。至1989年,东德有约600万人被建立过秘密档案,超过东德总人口的1/3。著名影片《窃听风暴》讲述的就是一名史塔西秘密探员在目睹了被监听对象的遭遇后,最终良心发现,暗中对他们施以援手的故事。但电影终归是电影。真实世界里,这一幕从未出现。恰如负责反情报部门的沃尔夫所言:身为史塔西,不能有任何耻辱感和怜悯心,要让对手终身难忘。
1992年1月起,普通德国民众可以到BStU申请查询自己的档案。迈克尔·贝雷斯特成为第一个查询自己档案的人。他发现,自己私下所有不良言行都被详细的记录在案。锯刨者不仅有同事和朋友,甚至还包括亲密的家人。我想,此刻的迈克尔·贝雷斯特不仅会感到震惊,而且应该有万箭穿心的痛苦。事实上,随着更多的人查阅档案,人们开始陷入深深的信任危机。很多人选择继续尘封自己的档案,以免影响到以后的生活。但无论如何,这支来自过去的毒箭,已经深深的嵌入前东德人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这个国家曾经有那样一个残酷冷血没有人味儿的时代。
恶,往往以善为名。当锯刨的标准可以随意界定,锯刨的可靠性可以忽略考虑,锯刨的目的可以不受质疑。锯刨者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甚至不需要理由,只凭心情,或者是出于消遣和泄愤。这种授权就变成了一种恶意纵容,甚至变成“不受制约的权力”。于是就会有“无人不可锯刨,无事不可锯刨”。只要努力挖掘,鸡蛋里还有挑不出石头的么?随着锯刨的边界无限扩大,没有人是干净的,也没有人是安全的。
君不见,以720°无死角出击著称的胡总编都在瑟瑟发抖,担心下一个社死的会轮到自己。其实无论是谁。只要他数数曾经射出过多少支箭,就会知道大约的结局。
而这种滥用锯刨一旦成为社会风气,社会的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必然会遭受严重的破坏,使整个社会充满着互相怀疑、提防,人人都处于恐怖之中。它冲击的是人们的价值判断,毁掉的是社会的道德基础。
纵观历史,真正聪明的王朝不会用“鼓励锯刨”巩固自己的权威。因为他们懂得:监督,应该是从下向上的行为。目的是为了杜绝权力被滥用。如果变成了从上对下,目标指向老百姓,那就变成了监视。鼓励诰密和相互锯刨,鼓励人们互相伤害,会造就社会之间互相不信任,导致交易成本增大。我们看到,当年那种大义灭亲式的锯刨风气,造成的恶果至今仍未消除。
人一旦开始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良知,就意味着选择了沉沦!不要以为你的箭是在指向别人。它最终射中的将是未来的你!
资料来源:张哲胡洋《南方周末》参访前东德秘密警察总部:永别了史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