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职业 > 正文

被独角兽PIP,我决定放弃$200万RSU,裸辞

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绩效提升计划。

胡萝卜:Instacart

PIP对我来说,一直是存在于网上的传说,我从来没有想到它会真正落到我的头上。我曾经天真的以为,作为一个individual contributor, 只要按时保证质量完成任务,我哪怕没有promotion也不会被PIP。残酷的事实证明,我是错的。

毕业后在两个大厂先后工作了共10年,在去年Holiday season空闲的时候动了换个环境的念头。就在各个热门独角兽公司面试了一圈,收获了几个offer,最终选择了胡萝卜。选择的原因很简单,他家给的钱真多,base大家都半斤八两不去说了,RSU一给就是2M,是现在大厂3倍多呢,更何况pre-IPO公司还存在可能的想象空间。

签完offer进去以后,才从网上看到所谓的clawback政策,再看看自己offer上确实也有。不过如果一年内能上市,这个政策等于没有。

就像歌里面唱的,“开始总是分分钟妙不可言”。最初在胡萝卜的2个月,还是过得很开心的。内部的 文档一点都不比大厂差,同事亲切友善,充满活力而且乐于助人,manager也通情达理可以沟通,组内气氛其乐融融。工作时间是比一般大厂多的多,和国内996没啥区别,不过也能接受,毕竟是hot startup么。我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随着迅速扩招,我们部门reorg后,空降来了一个印度经理,一切随之改变。

首先的改变,就是不再有经理对你工作的认可。胡萝卜deadline一直很紧,作为迅速发展期的公司,我能理解。但是之前manager都会对你每项成果给点口头Kudos啥的,现在就只剩下无完没了的催促,最多给你个点头默许。更离谱的是,经理在明知工作量的情况下,还经常把说好的deadline继续提前。其次就是组内气氛的改变,原先和蔼可亲的同事们开始变得有点暴躁,我的理解是大家压力都增大了,没有时间和心思花在帮助别人身上了。新加入的同事出现2-3个月内就离职的情况,在我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从slack上消失了。

在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featue,从RFD到上线只给了一个多月。我每天加班加点,9天内(不是9个工作日)merge了18个PR,总算按时提交。我松了一口气,觉得终于可以安心过一个周末了,经理突然在周五下午5:30临时安排一个1-on-1,接着对我来说就是天崩地裂的一幕。经理只字不提我的辛苦成果,上来就说你的表现低于expectation,我正式给你PIP。原因如下一二三……在我大脑空白还没来得及为自己辩白的时候,他就说我给你一个月时间,希望看到你的提高。我会把正式邮件发给你,希望你仔细阅读。

那封邮件内容更是让我炸裂。邮件是标准PIP格式的邮件,只字不提我的工作成果。

信的第一部分是列举我罪状,我随便挑2个有代表性的:

1) 一个PR里面有18次commit,这是工作没有责任心的表现

公司里面大把PR如此吧。需求来回改动,review comments需要address,再说最早不是你说的尽快把PR push出来先让大家看看,然后再慢慢改的么?

2)xx项目上你没有ownership

这个项目连个需求文档都没,从需求整理到设计实现上线都是我一手操办,我搞不懂啥叫做有ownership了。

诸如此类,总而言之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里面没有一个是我工作的失误。

信的第二部分是对PIP项目的要求,要求我在一个月内完成以下3个重大项目,而必须0 bugs。这根本就是Mission Impossible,别的不说,从业这些年,我就没见过哪位大神敢保证自己code是0 bugs的。信的第三部分是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后果,明确指明up to and including termination

那整个周末,我啥事没干,就光顾着搜罗证据写反驳信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一层层上告,从skip manager到HRBP,结果都没有得到很正面的支持。HRBP甚至说我不是唯一一个PIP,公司里面这事司空见惯,至少有5%。 最后Director出来和稀泥,说你看这个经理说的也不是全没道理 ,你确实可以做得更好提高么。至于后面的要求的,稍微有些不合理,你看要不就完成一个项目,做得好些,我们就算PIP过关了。我自己估算了一下, 那个项目稍微加班加点一下,还是可以赶的出来的,基本上还算正常要求,就忍气吞声先答应了。

周五晚上9点,我干完本周最后一个PR, 4岁的儿子要睡觉了,嚷着我给他讲睡前故事。我心不在焉一边盘算着周末怎么抽点时间在local做测试,周一啥时候上staging测试,一边抽出一本图画书讲。里面一个故事,图画上画的是给驴子头前面挂一个胡萝卜,催它干活。我心头一动,这个胡萝卜不就是公司的符号么……

哄儿子上床后,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就是故事里面那头驴。挂在我面前的胡萝卜,就是那个纸面价值2M的股票。 我在这里干得那么辛苦,却得不到任何承认,还莫名其妙接受人生第一次PIP,每天接受那个印度经理的呼来喝去,我图啥?

我和老婆商量裸辞的事情,她坚决支持。家里她管帐,给我看账本,我们不算股票账户,账户现金还有40多万,家里目前最大的开销房贷,还剩36万没还清,应付一家人生活开销几年应该没有问题。已经有了绿卡,也不存在任何身份问题。这2M的RSU,第一我不确定我能不能拿到;其次就算能拿到,拜登新税法出台后,估计至少一半也是替美国政府做贡献。到了我手里,我能改变我的生活么?不能,那点钱最多是湾区第二套房子的首付。

想明白这点,我连夜发了辞职信。如果我连2M的RSU都可以舍弃,那么这里没有任何值得我眷恋的地方。

辞职以后该怎么样,我现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带着孩子回国一段时间。因为疫情,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已经2年多没看到他了。现在不上班的话,隔离时间对我来说就不是问题了。中国至少还能访问Leetcode,隔离期间刷刷题,回来找下一份工作应该不至于太难。

我一直都认为胡萝卜是一个好公司,有前途的公司,我个人经历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任何其他同事。我自己就是累了,不想再过提交了code还要被挑三拣四的日子了。我有我的尊严,我来这里不是要饭的。

我认同Instacart自身的价值,这东西不会因为一两个人改变。如果这公司上市还是$125的价格,我不介意用自己的积蓄做一些投资。

热门回复

北美农民:

我在职场第3~4年左右逐渐切身体会到了现代职场的career path的大问题(Thanks to my first employer)。打工人, 从junior到director甚至vp辛辛苦苦build up的career和experience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体现在极其依赖于上司或者领导层的变更, 以及各种butterfly effect,而非打工人自认为的experience和ability to deliver values。资本自身和利益圈构建的裙带关系可以轻易地将一个经验能力深厚但没有足够背景,或者不与圈子内的人利益足够一致的人踢出游戏。然而, 跳槽并不能解决, 而是周而复始同样的问题。从第5年开始, 我一直在想办法逃离这个枷锁,将重心从climb ladder逐渐转移到了另一个方向。虽然还有很长距离要走, 但是每一步走得踏实了许多。

回到lz本身,很同情lz的遭遇, 也并非苛求完美受害者的身份, 但楼主功课没做好也是需要反省的。

1.任何形式的clawback policy签了offer才知道, 绝对要自省, offer letter不可能不包含这种条款;

2.胡萝卜的商业价值和护城河是有问题的,疫情期间大肆招人开高价高级offer不是免费的午餐. 他们的中高层很多fb跳槽过来的构建了一种类似第二个fb的push文化lz也是应该要有心理准备的;

3.面对manager的bully, 居然没有考虑任何实质上的反制手段而直接放弃,直接助涨了敌人的气焰和下一个受害者的可能。有电话录音bully wording并咨询律师吗?有查询过medical leave, mental problem, short term disability这些policy吗?轮番一套组合拳下来赖3个月问题不大, 6个月也有可能。 这期间最痛苦的是你的manager。然后volunteer separation拿个severance package不好吗? 此外, 发生这种问题居然去找skip和hr寄托它们帮你伸张正义, 10年经验没有告诉你没有skip的默许你manager不可能pip你, 以及hr是和他们穿一条裤子的吗?

希望lz能够想想,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逃避是没有用的。good luck

地里用户:

这个名额明显是从上面压下来的,你的cost太高了,RSU一给就是2M, 干的活也许和人家只有500k RSU的一样多,那肯定先裁你。也许是马上要IPO了,内部要cost down。

那些PIP的文件都是凑出来的,原因不在这。

地里用户:

直接辞职正中mgr下怀啊,怪就怪胡萝卜太新不像亚麻形成了应对pip 的系统化斗争策略。

楼主至少应该接pip啊,至少能划水白拿一个月工资。

地里用户:

欢迎楼主加入Doordash的new vertical team,完成对胡萝卜的复仇!DD这边除非表现实在不行,不会有pip,而且出了incident和bug都是blameless。胡萝卜这是时候搞mandatory pip,看来是要缩减开支, 会不会是业务增长出了问题,前景堪忧呀。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一亩三分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928/165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