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齐亮: 从来就没有什么等价交换

作者:

从来就没有什么等价交换。

一瓶矿泉水,沃尔玛卖1元,楼下小超市卖2元,山顶卖10元,沙漠里你快渴死的时候10000元都愿意。

交换从来就不是因为等价,而是因为互利。

我用苹果换你的橘子。交换为什么会发生?因为我对橘子的估值高于苹果。如果我认为苹果的价值等于橘子,那就没有交换的必要了。

等价之下,没有交易。

我用3元钱买你的一瓶可乐,是因为可乐对我的价值(或者说我预估它带给我的效用)会高于3元;你愿意卖出这瓶可乐,是因为它对于你的价值低于3元。

在这场交易中,我们对可乐和3元钱的价值评估,互为相反。

唯有交易双方对交易商品的估值(或者说评值)互为相反(通俗的讲,就是我觉得你的更好,你觉得我的更好),唯有不等价,交易才会发生。

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等价交换”?

这一概念是客观价值论的延续。这种理论认为商品具有一个内在的客观价值,这个客观价值是由成本决定的。

一种流行的解释是:以前的世界,情况比较简单,商品的价值接近劳动成本。比如说,打兔子花费劳动少,打老虎花费劳动多。人们不可能拿一只兔子交换一只老虎。更多的时候,是用劳动成本接近的物品互相交换,比如说用一只老虎换一只狮子

这种解释,大错特错。在逻辑上,并不成立。

如果打某只兔子特别困难,忙活了一整天,付出的劳动比打老虎还多,难道人们就会用兔子交换老虎吗?

成本,并不决定价格。

人们在交换时重点考虑的并不是对方的成本,而是自己的获利。

你付出了多少成本,管我屁事?

你盖楼花了十年,难道我就会多付一毛钱吗?你继承别墅只用了半天,难道会少卖一百块吗?

成本不决定价格,商品也不存在永恒的客观的价值。

这是一条永恒的客观的真理。

垃圾可以成为财富,金钱可以沦为废纸,多少所谓的劳动成果,一夕之间,一文不值。梵·高的画昨天卖不出去,今天却有无数人梦寐以求;大哥大昨天一万块一个还供不应求,今天几百块一个还包邮。

说什么价值相等,你怎么知道相等;说什么价值相等,你何必追求相等?

交换永远不是等价的,交换带给双方的利益在多数时候也不是相等的。

你有一个苹果,估值为2;小明有一个梨子,你估值为3,小明对你的苹果估值为10,对自己梨子估值为1。交易创造财富,交易必然互利。苹果交换梨子,你的获利为1,小明的获利为9。

公平吗?小明比你赚的多哦!还交换吗?

正确的答案是不问等不等价,不问公不公平,不问别人因此赚到多少,只问对你是否有利,利益是否足够,有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

别人赚多少,关你屁事。

交易则两利,不交易则双方都增长停滞。只要你选择交易,就必然公平,必然获利。

你不能交易完了,回过头抱怨对方剥削了你,利用了你,这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屠夫。

永远不要抱怨他人在交易中赚了更多,永远不要追求什么莫须有的“公平交易”,永远不要让嫉妒遮蔽自己的视野,以至于看不清切身利害。

宁可芯片卖不出去,也不卖给你;宁可农民没有裤子穿,也不给你出口粮食;宁可让茶叶丝绸腐烂变质,也不开放通商口岸;宁可用印度的山寨产品,也要抵制中国制造;宁可忍饥挨饿,也不接受最低工资;宁可不赚4千块,也不让你让你赚6千。

我知道交易互惠互利,但满足我的某些情绪(比如嫉妒与不满),才是第一利益。为此我宁可放弃交易。

这种逻辑,依然可以自洽,依然很有“道理”,依然会在生活中发生无数次。

希望你不要后悔,更不要用“等价交换”“公平交易”这样的大词来为自己辩护。

这些大词,毫无价值,毫无意义,因为它们是错误的。

人若执迷于错误的概念,就只会在黑暗中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齐亮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03/1667393.html